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清净自修 去除杂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痛苦 都来自于自己的分别和执著;妄念是生命中最大的障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12-2 12: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净自修 去除杂念】 

(三)

本篇摘要

与各种缘分都保持君子之交

▲反省自身 才能开悟

一切痛苦 都来自于自己的分别和执著

慈光普照 悲愿如海

▲妄念是生命中最大的障碍

人的内心总是不断产生念头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妄念


与各种缘分都保持君子之交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16集 【顺缘逆缘,佛道自然】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要懂得怎样来淡化自己对人间的一些执著。一件事情放不下,人生很多事情放不下。要想办法把它解脱、放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时候很多人悲从心来,和别人的感情分开了,依依不舍,最后把自己这种感情作一首诗。


这句诗就是告诉我们,人和人最好保持在像初次见面这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讲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候太好了,感情就会牵扯、牵绊。初见伊人,不再往心里去,何来分别计较?你和一个人初次见面,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的,你总是说“很好”。看到别人就犹如初次见面一样,你可以保持一种尊重,可以保持一种沉默,可以保持一种理解,也可以保持一种圆融。所以初次见面的那种感觉就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佛友”,你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一定会随缘放下。


当你随缘放下的时候,本身就是万般自在。很多人说,你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活得不自在?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很多老朋友、很多外面单位里一些人,或者身上有毛病的人,你把他感受为“我跟他初次见面”,你一定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这是佛法的智慧。

反省自身 才能开悟

(请点击视频观看)


反省自身 才能开悟

摘自 20191018 马来西亚 吉隆坡《世界佛友见面会》


有一位年轻人向清净法师诉苦说,他说,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到处得罪人,事事不顺利。大学毕业后踏上了社会,他却越来越厌世,感叹现在社会上的人不喜欢听真话,总喜欢阿谀奉承,虚情假意。他跟法师说:“我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真的希望走进深山,远离这个世界。”

 

清净法师讲了一个故事。在当年的南岳,怀让禅师欲传灯给马祖道一,看到马祖道一始终坐在那里打坐,怀让禅师跟他打招呼,马祖也不理不睬。怀让禅师一想,就拿了一块砖在马祖面前的地板上磨,马祖忍不住问了:“老法师,您在做什么呢?”“我在磨石做镜,就是把砖头磨得像一面镜子一样。”


结果他就问了:“砖头怎么能够磨成镜子呢?开什么玩笑?”法师说:“那我问你,你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在打坐。”“你打坐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成佛。”“既然砖头磨不成镜子,难道打坐就能成佛吗?”马祖愣住了,问:“那我应该怎么样做才对呢?”怀让说:“譬如牛拉车,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这辆车呢?”“当然是打牛。”怀让说:“可你现在明明是在打车。”

 

清净说:“我们自身是牛,客观条件就是车,是打牛,还是打车,显而易见。”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应该从自我身上找毛病,任何事情的不成功,遇到了挫折、烦恼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相处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反省自身,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才能破迷开悟。


一切痛苦 都来自于自己的分别和执著

摘自 20180521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


有些人内心精神在修行当中,他上升到灵性的境界,终于悟到我们所碰到的人和人、事和事之间,其实是为了帮自己完成在这一世修行圆满的因。每一个与自己有缘分的人,都是自己的贵人,无论好与坏、对与错,看清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其实都是来自于自己心灵的分别和执着。这时候,他们再也不为一切所困扰,他们放下了执着,抛弃了痛苦,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他们的精神意识和身体意识逐渐地完成了整合,这个时候他们才会体会到人间什么是幸福和快乐。

慈光普照 悲愿如海

(请点击视频观看)


妄念是生命中最大的障碍

摘自 20150623中国·香港《佛友见面会开示》

有一个小和尚问一位得道高僧:“师父,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高僧说:“秘诀在于,我感觉饿的时候我就吃饭,我感觉疲倦的时候我就睡觉。”小和尚说:“师父,这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呀?每个人都是这样啊。”师父说:“不一样。孩子,别人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很多其他事情,不专心;睡觉的时候他们又在做梦,又在担心,睡不好。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我不想其他的,所以我睡得安、吃得香,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高僧又说:“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因为他们的心有利害得失在穿梭着,无法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人间的宠辱。今天开心了,马上开心得忘乎所以;明天被侮辱了,又气得像下地狱。人间千般妄想、种种思量,这是人生命中最大的障碍,因此迷失了自己,做什么事情不能一心一意,就不会将自己的心融入世界。”学佛的人,要用心去感受生命真正的存在意识。所以学佛人念经修行要没有杂念,要一心一意,这种心才叫平常心。我们要修这种境界,要保持完美的菩提心。


人的内心总是不断产生念头

摘自 白话佛法(四) 41.【如如不动,召唤本初的觉醒】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人还有一个毛病叫自问自答。你们知道什么叫自问自答吗?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叫自问自答。但是你们是不知道的,它是很自然的自问自答。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听到电话铃响了,心里马上想“这是谁的电话?”自问出来了吧?“噢,接接看,会不会是他的电话?”自问自答了吧?看见这个人了,“你好!”再一看,“她今天怎么穿这个衣服?”自问了吧?过一会,“噢,她今天是为了什么什么”,答了吧?人都有这个功能的。“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呀?”“哦,他今天是怎么样怎么样的”。


人都有自问自答的功能。这是人的一种内心自然反射力,是自然的表现。这种自问自答是在你的潜意识当中,自己不一定会感觉到,但心中会不断地自然生出问题,出来了之后而且自己还会解释。听得懂吗?所以师父教你们,真正修到好的时候,让你们心和脑子能够放下一段时间。比如说我今天静坐八个小时,我脑子放空,我什么都不想。师父让你们连自问自答都不要有,让你们脑子放空,就是洗干净你们自己的脑子,犹如把仓库里面的东西全部拿光。


明白了吗?而你们刚刚坐在房间里,“今天我要空,我要空,我不能想的”。但是脑子里马上又想了:“如果这个电话铃响我怎么办?”“待会儿我要烧饭,时间来得及吗?”过一会,“哎哟,我的孩子今天上课几点钟回来……”你不停地在想这些问题,你的脑子能空吗?所以自问自答是人内心的一种反射,也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明白了吗?如果你的境界到了一定的时候,你连自问自答都没有,就完全空了。明白吗?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妄念

(请点击视频观看)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妄念

摘自 Wenda20140316A 33:55


女听众:当您或者其他的高僧大德,有时候生病或者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心是不会动的,别人也会觉得您是为众生担业担得太多了。可是当我们自己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心就会乱想,“是不是自己造新业了?”“是不是哪里不如理不如法了,还是说旧业爆发出来受报了呢?”“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精进才化不掉这种旧业呢?”您说这些想法是不是妄念?该怎么对治?

 

台长答:这个本身就是妄念。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一个人身上长一个小东西出来了,没有妄念的人说,“长个东西要洗洗干净,就说明这个地方可能好久没洗澡了,会长一些疙瘩出来”。如果有妄念的人马上想“唉呀,会不会生癌症啊,会不会怎么样,会不会人家咒我……”他都会想到的,那么他就是妄念纷起,然后这个人就妄想、就颠倒了、就乱想了,很多时候瞋恨心就出来了“肯定是他弄我的”。


实际上怎么样来对治呢?首先要正念,正念是什么呢?就是平时就不要乱想。碰到什么事情平时就不乱想,把人家老往好的地方想,碰到事情你就不会有妄念了。比方说今天你出门绊了一跤,正好有块石头,你很快地就想,“哎呀,我真的不当心,怎么石头在这里啊,我应该把它拿掉,否则其他人还会绊跤”。另外再想一想,“这给我一个教训,说明我躲过一个劫了呢”。这样都是往正念在想。如果不好的念头“你看,一定是隔壁邻居在残害我呢”


(不是那么想,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修得不好,哪里做得不对了?”)那一样,挖自己的话,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挖得太深,挖得太深叫执着。想象一下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如理如法了,可以改正这是好的,但是挖得太深的话,你就伤自己了,因为你没有不如理不如法,正好是一个劫呢?不就出事了吗?(明白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