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前世的因缘】感情就是冤亲债主;人世间的爱和恨是累世积累的;若无相欠 怎会相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4-8-7 13: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世的因缘】

(一)

本篇摘要

若无相欠 怎会相见

▲人世间的爱和恨是累世积累的

▲家人都是欠债还债的关系

▲看图腾 知晓前世今生

▲不执空也不执有就是中观

如何平衡修行与照顾家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转换缘分

感情就是冤亲债主

若无相欠 怎会相见

(请点击视频观看)


若无相欠 怎会相见

摘自 20181228 马来西亚《世界佛友见面会》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人间的相遇是久别重逢,因为我们的缘分是生死轮回的,今世你认识的每一个人可能都是你前世的朋友,曾经见过,只是都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把彼此都给忘了。今生有缘,都是为了来还上辈子欠下的债,缘深缘浅就是你在今生欠别人多少,得多少。相伴的时间多一点,因为你欠得多;相伴的时间少一点,就是因为你上辈子欠得少。学佛人要懂得,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缘分天注定,半分不由人,缘来自于因,分来自于果,所以缘分是一日不增、一日不减。我们不能去种可怕的恶缘,恶缘到了,拉也拉不住它,这就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有一个医生过去在血液科上班,他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一个女病人只有31岁,白血病已经到了晚期,医生对她的丈夫说:“唉,你就放下吧!不要再给她看病了,看下去你只会浪费钱。”丈夫说:“我知道,再这么做下去是浪费时间、浪费钱,但是我已经把能卖的东西全部卖掉了,能借的我全部都借了,我这辈子也还不清了,如果不继续看病下去,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在妻子去世的前一天,丈夫抱着4岁的孩子说:“孩子啊,等你妈妈不在了,我们可能就要四处去要饭了。”4岁的孩子瞪着大眼睛问道:“爸爸,我还不会要饭怎么办?”孩子的这句话顿时让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哭了。

 

你身边的人,不管你曾经深爱过的,或者你曾经恨过的,或者帮助过你的,他们来了又走,即使你再舍不得、再难过,缘分结束,终究是留不住的,大限到达,缘分不由人。所以人生是减法,再大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我们要忘记过去,才会有很好的信心活着。哪怕是你过去很恨的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减法,那是见一次少一次,你何必去跟他生气呢?

 

台长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每一个学佛念经的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在你身旁的护法神。这个护法神如果觉得你的生活太苦、太悲哀,你的心情太难过,他就会化身成你身边的某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恋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亲,也许是你仅仅见过一面的有缘的陌生人。这些人安静地出现在你的生命体当中,陪你度过你最难熬的一段时光,让你快乐,然后他们不动声色地离去。就像《西游记》里边的小白马一样,它可以化作人身来帮助唐僧。所以,要珍惜在你苦难的时候身边出现的任何一个贵人,因为这个缘分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上辈子的缘分和债务才能遇见的


人世间的爱和恨是累世积累的

摘自 白话佛法 (四) 35.【抓住开悟的瞬间,找寻人生的真谛】


人世间任何的爱和恨都是累世积累的。今天你们相互之间很爱,那也是因为你们上辈子的爱;你们今天很恨,那也是因为你们上辈子的恨。这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上辈子给了你20%的恨,这是一个导火线。然后你不懂得道理,你就拿着导火线到处点火,那么下辈子你跟他的恨就加剧到了60%-80%,恨就是这么来的。所以爱得就死去活来,恨得就咬牙切齿。


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舞台剧。你们就像一个木偶一样,被生活像木偶一样牵着走,被一个无形的绳索(那叫命运)牵着你的鼻子走。今天让你们开心,明天让你们不开心;今天让你们过得舒服,明天让你们吵架……你们能明白这些道理吗?你们就是一个木偶,你们就是生活在人世间的木偶,被人家牵着鼻子在走。你们走过的一生,大半辈子都过去了,算算看你得到了什么?你失去了什么?你所还的债都是前世的冤债。比如你跟孩子的债,你跟老公的债,跟老婆的债,跟父母的债……就是这么还来还去,还到最后两腿一蹬还没有还完。今世欠下的债,下辈子继续还。


家人都是欠债还债的关系

摘自 白话佛法 (一) 43.【玄学基础】


所以孩子跟母亲的关系台长看到好几个人前世都是夫妻,我经常给大家举的例子:有一个母亲被孩子欺负了一辈子,到台长这里来哭,儿子还把她赶出去,而且很多次了,这个母亲跑到我这里:“卢台长啊,求求你帮我,看看我到底做了什么孽了。他对我这样,欺负我一辈子了。”台长就给她看了,我一看在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前面站着一对夫妻,这个男的就是现在和我讲话的老妈妈,那个女的(男的太太)就是老妈妈的儿子,大家明白道理吧。也就是说前世丈夫欺负他老婆一辈子,这辈子就让他的老婆变成她的儿子要她的债来欺负她。最有意思的是,到了最后这个老妈妈还哭着说:“卢台长啊,你帮我看看我的儿子还有没有前途。”你说这个不是欠是什么?欠得厉害啊、欠的不是一点点啊,这个欠得非常非常的厉害。还有婆媳关系为什么一直搞不好?因为婆媳关系也是前世欠的

 

一对夫妻来问我:“我们感情倒挺好,但是我们两个人都很怪,老不喜欢做那种夫妻之事的,台长你帮我看看我们前世是什么?”我一看,他们前世是兄弟,我开始不想讲,后来他盯着我问。我就说你们两个是兄弟。“啊,怪不得了,哎呀,我们两个有时候吵有时候好,我们两个脾气都很倔,感情又很好,离也离不掉。”最绝的就是告诉他们之后,还打电话给我:“台长啊,你告诉我们之后,两个人晚上在床上,你看我我看你谁都觉得怪。”所以台长接受了这个教训以后就不讲了。过去的事情,比如过世的人,你的爸爸、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奶奶在天上哪一层我就会告诉大家,大家可以念经修心,今世的人,最好就不要知道了。知道以后,反而不好。因为我曾经看见一个很惨的事情,这个人养了条狗,喜欢得不得了,抱着宠着。那天我正好到他家去办点事情,他趁台长来了多问问说:“台长你看看,这条狗和我是什么缘分?”我一看:“这条狗是你的外婆啊。”讲出来之后,他恍然大悟,说:“台长你知道吗,我怎么看它都像我的长辈。”他晚上抱着它睡觉,给它吃最好的东西。你知道狗食很贵的,他经济条件不太好,自己吃便宜的,但是都去肉铺给狗买那些新鲜的肉、新鲜的骨头啊。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关系。

 

所以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可能没什么,如果你知道的话真的要当心了。孩子都是和你有关系的,这个叫缘分,夫妻也是有缘才来的。就这么段缘分,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段缘分走完了就没了。很多人离掉了就没了,就像过去的事情要忘记一样,这段缘分你好好走过去,念念经还能延长,如果你不当心不爱惜,这段缘分就没了,你再要去找个老公或者好点的老婆就不一定能找到比第一个好的了。

看图腾 知晓前世今生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不执空也不执有就是中观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35 【不入名相若见性者】

人只有懂得不执空,也不执有——中观;没有对空执著,没有执空,也没有执著今天拥有的东西,就没有两边。没有两边就是心空,心空就会没有,心中就没有执著空,心中也没有执著有。举个例子,今天你们拥有的家庭,百年之后这个家庭就没了,“我不执著这个家庭,但是我也不执著以后这个家庭没了,来不及把这个家庭就破坏掉”,这就是“中观” 。所以我们不能心空相灭。有吗?有的。空吗?是空的。两个都有,两个都不能灭度,只能“惟有中性”。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见到自己的本性,因为本性即空,看到的是“虚空”——也是一个空字,但是它是虚的。所以我们不能有四相的执著——执著于人相、我相、寿者相、众生相,会让你慢慢毁掉心中本灵的智慧和般若。

 

用通俗的话讲,在这个世界上一切让你喜欢、让你悲伤……所有人间的情都是虚空的,最后都会没有。它有时候像一张网一样,我们自己用执著——执空和执有,来慢慢地编织这张网,来慢慢地让它主宰着我们每天的悲伤和幸福——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受。爱情、友情、兄弟情、父女情、母子情和朋友之情,每一天执著在里面,这是我执,觉得这是“我应该拥有的”,所以一旦失去就会痛苦万分。只要有因缘,一定会相遇。但相遇也是个因缘,因为因缘也会失去,所以缘分没了就慢慢地失去了但是在失去之前还会有业力的感召,也就是说你在行缘的时候(在进行这个缘分的时候),你还种下了更多的业因和业果。


为什么会有业缘呢?那是前世的累积所以我们这一世等于重新上演了上一世、再上一世的故事,精彩啊。很多人一碰到这件事,突然之间会感觉到很忧伤,实际上他触碰了八识田中前世的果。我们就像看电影一样,不停地在转换人物,我们前世的生活和今世不同的生活,前世的人物和今世所处的不同的人物,实际上都在重回,就是在轮回。今世,有时候我们相见了,似是而非的相见,好像认识又好像不认识,所以不必去执著,因为这一切都是缘分所为。

如何平衡修行与照顾家人之间的关系


(请点击视频观看)



如何平衡修行与照顾家人之间的关系

摘自 Shuohua20131025 11:30


女听众:因为我们现在念经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业障太多来不及还,所以每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顾着念经,不太关心家人,这样就造成家人不满,不但对个人起反感,连带对佛教起反感。这种情况让我们感到非常难过,现在很多师兄也转不过来那个坎,希望师父能够开示一下我们学佛念经如何去平衡自己修行和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台长答: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一些人就是叫执着。修心不是叫你把家抛了,如果你把家抛了,那你索性就出家吧。你既然没有出家,在家居士可以多花些时间念经,但是不能说家里不管,也不能说不上班,有病也不能不看医生,这是心灵法门很重要的几个关键点。希望大家要正信正念,正信正念是什么?不要说“我学了佛了,我境界很高了,我可以把家都不顾了”,那是不可以的。你想想看,师父有一个这么大的家庭,将近六百万的信众都是我的家庭成员,我能不顾他们吗?如果师父也跟你们一样学佛,学到最后我自己归自己打坐、闭关好了,我为什么要下来帮助大家呢?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学佛就是要关心别人。学佛难道不关心别人吗?如果释迦牟尼佛当年不到人间来传遍世界佛法,我们今天哪会受益呢?观世音菩萨不是可怜我们众生到人间来,她怎么能够成佛?我们怎么能够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庇荫呢?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境界问题。修到后来,不能帮助别人,只管自己修,还要让家里人造口业,你说这样做对不对?济公活佛到人间来不就是为了救人吗?我们现在学佛不是为了救人吗?而不是不管家里人,连家里人都不管那你怎么能救人呢?有多少人一边在做家务一边在念经啊,他们做错了吗?所以要懂得这些关系。怎么样叫执着地修,怎么样叫智慧地修,怎么样用妙法来修行,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修为的很重要的一个基点。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些道理,而不是说“我修我不管别人”,那你就是修成了也是一个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要救度众生。所以希望所有的学佛弟子都能够懂得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用菩萨的境界在人间修行不但要让自己修好了,还要帮助别人;不但让自己能够学好佛,还要让别人也修好心,这样才是佛的精神。所以不管家里、不管怎么样,这些东西都是不对的。师父在这里呼吁所有学心灵法门的人,我们不能不管家里,也不能不管社会,不能不管自己的单位,只不过时间如果不够的话,自己要挤出时间。少看一点电视,少看一点报纸,少一点社会活动,有些社会活动如果觉得不必要的话可以暂时不做。多在家里念经,但是不能不管家里,也不能不关心社会,也不能不关心整个的宇宙人生。这就是懂得用妙法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如何转换缘分

摘自 20160812 马来西亚·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


问:通过学习佛法,我们懂得了三世因果,也懂得这辈子的善恶因缘有赖于上辈子是否广结善缘,种下善因。师父在香港法会上有开示“要将恶缘转变成随缘,将随缘转变成善缘,这就叫缘分的转换”。请师父再指点一下,如何更好地去实行这句话。

 

答:比方说夫妻两个本来就是恶缘,今天我还听到一个佛友跟我讲,她的先生是西人,她当时拜佛设佛台的时候,她先生把它砸了。她就不停地念经,她把自己当成菩萨这么来对她先生,她先生一看“哎哟,是不一样,你是跟人家不一样嘛!”诶,他觉得她很好,然后慢慢慢慢地,他觉得“拜佛让我太大变得越来越善良,变得越来越好,对我越来越好”,他就把恶缘转成随缘了,这是随缘——他随便你去拜佛了;然后你越做越好,你还度他,还给他看东西,还让他懂得这些道理,慢慢地他帮着她一起拜佛,还帮她换供水啊等等,这就转化为善缘了。这个缘分的转换靠时间一个人想成功一件事情,要有时间,要有耐心;我们学佛到天上去,也要时间,也要耐心,要学会吃苦。我经常讲,在人间要学会吃两种东西,一种叫吃苦,还有一种要学会吃亏(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感情就是冤亲债主

摘自 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0611 《学佛妙观》

佛法应该用在现实生活当中。举个例子,家庭的一些矛盾你要学会妙观。夫妻、孩子相处在一个屋檐下,但学佛人心里要明白,只是因为过去生中的缘分和牵绊,倘若今生彼此债务还清,来世歧路各别,永不相见有了这样的真实观,即使现实生活当中,夫妻背叛,孩子离开,你都能理性地面对。因为你深观因缘,果报不虚,你就不会像别人一样,怨天尤人,反目成仇,结下更深的恶缘,来世跟着受报。

 

如果用这种佛法的思维来观照,就是让你想通想明白,感情就是冤亲债主,不是来要债就是来讨债的,你就不会执著在现实的烦恼当中。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