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见道与行道】弘法遇到挫折是修行必经之路;愿力不坚,消的业也会回来;魔障是有时间的,熬过去就可以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4-9-9 2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道与行道】

(三)

本篇摘要

▲许了大愿以后 各种障碍会出现

弘法遇到挫折 是修行必经之路

▲帮助众生 其实是自己受益

▲每个人修行中都会碰到烦恼

▲愿力不坚,消的业也会回来

师父怎样才能完全消除某方面业障

▲魔障是有时间的,熬过去就可以了

▲保护好自己的初始心


许了大愿以后 各种障碍会出现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73集【初正则终正】

学佛最困难的时候实际上是开始,开始的境界一定是最高的,慢慢地一落千丈。因为当你开始许大愿的时候,你的劣根性就会暴露出来,你的烦恼、瞋恨心都会自然流露,然后你就会碰到困难,放弃。就跟人的婚姻一样:没结过婚的人,非常想有个家,要结婚;但是结婚之后业障来了,烦恼不断,自私心造成了婚姻的破裂。


弘法遇到挫折 是修行必经之路

摘自 Shuohua20171103 14:38

男听众:师父,有一个同修,在学佛弘法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最近心里很痛苦,他上香就在佛台前哇哇大哭,把内心的话都哭出来,跟观世音菩萨说。他突然看到了观世音菩萨和师父的法身来了,观世音菩萨和师父的法身对他说了几句话,让他感动地流泪,当观世音菩萨和师父的法身说的时候,他心里满满的正能量,把内心完全就提起来了,再也不那样消沉了。师父,我给您读一读。

 

观世音菩萨这样说:“做功德的机会其实很多,但是能不能坚持做下去是另一回事。有愿力才能坚持,愿力大于一切,能成就圆满。在人间,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和阻碍,但不能因为有了阻碍就轻言放弃,也不仅仅靠菩萨慈悲成全,更要靠你们自己的愿力来成全。要做成一件事,首先你要相信自己能做成。愿力在前,妙法在中。修心修行的心态和结果是一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像一面镜子,既能折射出笑脸,美的一面,也能反映出哭丧,苦的一面,就看你们自己如何看待。

 

一念善,百病消;一念恶,百病生。关于学佛弘法中阻碍一事,时间会证明一切,时间会沉淀出事情本来的样子,时间也会让人的品行展露出来。悟性越高、境界越高、功德越大的人魔障也就越大。如果解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么就放下、沉默。”

 

师父的法身说:“徒儿,我们过去做错的事情我们好好忏悔。师父其实没什么,我没关系。因为师父坚强,我做的是正的,但是师父心疼这些佛友,知道大家受苦了。师父也是每天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为大家祈求,少一些苦痛。但人间没有办法,有些人心很恶的,我们的佛友慈悲善良,在拼命地救人,但是很多人不理解,拼命打压他们、伤害他们。可人间这些苦难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承受的,这也是对我们道心的考验。此时正是修行时,有些苦我们必须去受,有些难我们必须要过。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这颗干净的心,纯洁的灵魂交给观世音菩萨。我们老老实实地修,我们不管承受多少,但是我们不去攻击别人,更不去伤害别人。即使我们受到了伤害,但是有一天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同样遭受苦难和不幸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去度他。师父希望自己能时刻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我的使命就是将你们从此岸渡到彼岸。”

 

台长答:你看看,多好啊,我就跟你们说,师父现在的法身真的很厉害的。


帮助众生 其实是自己受益

摘自 白话佛法 (三) 11、【觉受是悟,悟道是觉】

师父在帮助人家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在得到,而不是在付出。而通常人的理念是我帮助你,我买东西给你吃是我对你好,那是我在付出。现在的人都是要回报的,这就是境界。境界不同的时候,你帮助人家你自己的心里也会不开心的。因为你在帮助人家的时候,哎呀,我做了这么多,他也不理解我。“哎,我是免费给你做的”,话出来了,脸难看了,对不对啊?要明白帮助人家是自己得啊。知道帮助人家你得到多少吗?你得到的是无限的智慧。因为当一个人帮助人家的时候,他得回来的是智慧、是悟性。你知道当一个人在帮助人家的时候,人家多感激你,当你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每个人修行中都会碰到烦恼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第73集 初正则终正】

很多经文中讲到,菩萨初发心时即成正等正觉。也就是说,当你发出这个愿力的时候、准备学佛的时候,这种能量非常非常大。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决心是势不可挡的。但是当你做错事情了,你可能会想到“没那么容易嘛,最早的时候我可能想法有缺陷,许愿许过头了,我现在能不能再回过来?”这就是很多人的懈怠,这就是很多人没有往前进的愿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越修越差。因为人间的烦恼、挫折和所有的错误,你都没有好好地把握住,你都没有用初始心来战胜这些烦恼心和困难的心。很多人在人间做事情,做一点扔一点,做一套说一套,慢慢地就丢掉了自己的本性。


愿力不坚,消的业也会回来

摘自 Wenda20180909B 14:04

女听众:请问师父,愿力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消掉很多业呢?

 

台长答:是啊(但是如果我们后来愿力不坚,自己也没有坚持,那之前消的业会回来吗?)会回来的。很多人不就是,得癌症的时候拼命求菩萨,许愿、放生、念经,菩萨把他癌症看好了,他又开始毁愿,结果癌症复发,死了(感恩师父。我们一定要信愿行,一定要坚定。坚定、坚持也是很重要的)对啊(我们会努力的)


怎样才能完全消除某方面业障

请点击视频观看)


怎样才能完全消除某方面业障

摘自 Wenda20141116A 13:11

女听众:师父,同修在针对性地忏悔某方面的业障,他忏悔到一段时间后频繁地遇到梦考,几乎都没有考过,梦醒后的几天整个人也是杂念四起,请问师父这是什么原因啊?是不是意念深处的业障和劣根都还没有消除啊?(对)应该怎么完全消除啊?

 

台长答:八识田中种下了太多不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他的意识当中有太多的杂念了,消都消不掉。举个简单例子,你们有时候去拔草,杂草丛生,你拔掉一点,怎么还有啊?拔掉一点还有。很多人吃素,人家给他放上葱在里边了,人家随随便便撒了一点葱在里边,他把葱挑出来,怎么还有,挑了怎么还有,怎么挑不完的?太多了!八识田中的毛病……(没修好,师父)对了,就是没修好,所以你才不干净啊!修得好你很快就干净,这种杂念,外表的杂念一去掉,内心的杂念没有,那不就成功了吗?现在问题你外表的杂念一拔掉,里边又长出来了(怎么完全消除啊,师父?)


平时不能有杂念进入你的深层世界,也就是说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到你的内心去。一个小青年看见一个女孩子好看“哇,好看啊,我要是娶到她就好了”,好,进入你深层世界了。再过一会儿又看了一个,他心中已经看了100个了,那个时候他偶然的在外面看一次,被他老婆看见了,“哎,你不要看那个女孩子好吧”,“不看了不看了”,刚刚这个不看,脑子里第99个又出来了。这就是解决你刚才讲的这个问题(那新的这个可能会注意的,不会让往心里去的,就是旧的怎么能消了它啊?)没有新的才能消旧的,有了新的就消不了旧的,所以新业绝对不能造,你才能消除旧业,如果不停地在造新业的人,旧业永远消不掉(明白了,师父)


魔障是有时间的,熬过去就可以了

摘自20190909 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佛友见面会》

问:修行时遇到魔障,师父教我们拼命念经、放生、做功德,是不是让我们在困难时刻坚定道心?因为过去不可得,是不是魔障只要过了,有魔障的时刻自然就归于虚空了?

 

答:因为魔障有时间的。你们记住师父一句话:有困难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都有时间的,你熬过去就可以了。来灾、来难,有魔性来,就有一段时间的,倒霉也有时间的。倒霉不会出三年到五年的,最多最多五年,一定转运,一般是三年就转运了。如果你念经的人,一年、两年就转运了。所以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


保护好自己的初始心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72集 修心如初 远离迷境】

大家想一想,初发心就是本性,当你刚刚开始修行的那一颗心,就是成了正等正觉光明心。佛说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的第一个念头看事情是看得最清楚的,刚学佛的时候,看问题是看得最清楚的,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成就了菩提,心中有佛,然后慢慢拥有了菩提心,再修,就能修成佛道。最初的那个出家心,那个想一世修成的心,想离苦得乐的心,就是那个求佛之心,才是真诚永恒的如来之心——原来的心。我们修到后来,人越来越懒,越来越不负责任,把什么事情都往人家身上推,碰到不好的事情,都是别人让你这么做的,找出千种理由、万种理由。哪怕对自己的父母亲、对自己的小辈,只要有那些杂念——你永远觉得你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你连初始心都没有,所以你就离正等正觉越来越远。


我们做人、做事其实也是一样,很多人开始对菩萨又是磕头又是膜拜,几年下来,初始心不见了,恭敬心不见了。对师父也是,刚刚来的时候尊敬得不得了,慢慢时间长了,越来越油,尊敬心不见了。我们学佛人要“念念菩提中”,生活一年到几十年都是“念念菩提中”,要如如不动,佛在心中。学佛最初的、最基本的一个念头,那就是初心。师父要你们不忘初心,就是最初的一个念头,也是你最后的一个念头;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能有始无终,要有始有终。学佛到后来,不能把最初的一念善和一念成佛的心给修掉、丢掉、找不到,否则你永远得不到学佛的基础。

 

师父跟大家讲,“学佛如初,成佛有余”。学佛人不管学多少年,就像初始心一样,成佛一定有余。一个出家人要“出家如初,成佛有余”;一个在家居士要“修心如初,成佛有余”。就是不管一年到几十年,我们要像第一次念经那么诚恳,第一次拜佛那么感动,如果拥有这个心,你早就修成了。诚恳的决心,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很多人修心到后来,跪在菩萨面前用的是那颗诚恳的心,那是一种无上菩提的智慧之心,不需要跟菩萨讲很多话,心中充满着感恩,才能让你“成佛有余”。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