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共修】同 修之间的相处之道(二)

[复制链接]

6084

主题

6128

帖子

15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6536
发表于 2021-10-31 17: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题共修
同修之间的相处之道

同修之间的相处之道

  

(导读)

▲同修之间的矛盾缘于因果、自私心、我执我见

弘法能力强但疏于修心会有何果报

如何把握同修之间相处的尺度

如何在弘法中去除私心、懂得吃亏是福


 

同修之间的矛盾缘于因果、自私心、我执我见

佛经上讲“一念无明生妄执”

摘自 2018-05-20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

“外在的环境发生都是一种缘分,如果你的心随着外在的环境而变化,产生喜怒哀乐,你的心已经被外界所控制了。”佛陀接着说:“如果你们怀有瞋恨心,那你们离证悟真相还相距甚远。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人们从来不会轻易接受新的事物,你们是在打破他们先前的信仰,他们必然不会生起爱意,起初他们嘲笑你们,然后他们再驱赶你们,而后躲避你们,无视你们,但你们坚持,他们会逐渐地接受你们,你们必须经历这些转变,保持谦虚和安忍。”听了佛陀的开 示,比丘们心生欢喜,跪在佛陀面前合十礼拜。希望大家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色身和尘境都是因为你的妄念而起,你今天不开心,那是因为你的心在不开心。外境对你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外境再使你不开心,你照样可以使自己很开心;外境再开心,你也可以使自己不开心。就像很多人,别人在开心的时候,他板着个脸,他还是不开心。难道你的开心和不开心是别人影响你的吗?记住了,那是汝——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家里想开心、想不开心,都是自己造的。太太天天叽里咕噜地骂你,有的时候你会忍受、忍耐,照样很开心;为什么有时候就憋不住了呢?因为你的心在变化。你的心要是无罣碍的话,别人再怎么讲你,你照样心无罣碍,无罣碍故。 佛经上讲“一念无明生妄执”,就是说,当你不明白的时候,你的心就会偏执和固执。明白了,“你原来是个好人啊!”当不对的时候,你不知道。


 

做事情不如理不如法和同修产生冤结的因果

摘自 Wenda20170212B  06:30  

女听众:同修在一起弘法,有的同修做事情不如理不如法,和其他同修产生冤结。请问,这是前世的冤结以这种方式出现呢,还是由于个人的修为而产生不当的行为?

台长答:两种都有可能。前世到了这个时间就会出现;自己修行的行为不当,也会有报应(就是同修做的事情不如理不如法,他这方面是自身的修为而造成的;和其他同修之间因此产生的冤结有可能也是和前世的冤结相关。对吗?)Yes,of course[是的](感恩师  父)


 


弘法能力强但疏于修心会有何果报

摘自 Wenda20141102B  42:10  

男听众(同一电话的另一位听众):师  父,有一些同修他们弘法事业做很大,但是他们还是有私心,修心方面可能没有做得那么好,但是又不听我们的劝告。那如果这样的同修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要受什么样的果报吗?

台长答:很简单,他现在虽然很有钱,也做功德,但是他做的不是功德,如果做的是福德,那么这辈子会越来越好。但是死掉之后呢他还是没有功德,到不了很高的位置,那么下辈子再来投个大富人。


 

别人不接受时还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执著

摘自 Wenda20191227   53:28  

女听众:师  父,您在平安夜的时候邀请观音堂的佛友看了《六祖惠能传奇》,師兄们反映都是非常受益。其中有一句话是“一切争端的生起、矛盾的产生,都源于我们内心对不同价值取舍的结果。”请问师  父,人与人相处中,别人在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一直强调自己的价值观、了解的知识或者强调自己的理解或某种观点……

 台长答:执著啊。人家不接受你的话,你去强调自己的价值观来取舍某一件事情的好与坏,那你本身不叫执著啊?(嗯)你想想看,每个人观点都不一样的。像瞎子摸象一样的,摸到一条大腿,“哦,象原来是这么粗的,像根柱子一样的。”摸到象的一个鼻子,“哦,原来象像条蛇一样的,这么长长的。”每个人摸到的地方不一样,所以当然观点不一样了(对)同样一样男人和一个女人看问题,那当然不一样。一个男人看到贵的东西,比方说一件衣服,他一看要 2000 块、3000 块,这个男人觉得花这么多钱穿在身上有什么好?女人觉得“我穿在身上的话,感觉是完全不一样了”,两个人的观点,你说谁对谁错啊?价值观不一样,所以你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地栽在别人头上的(对)什么叫“自由”啊,一样道理,有的人追求的自由那不是自由。你现在遵守红绿灯了,你这个自由,就是说不会撞车了,对不对?道理都是一样的。看看你站在哪个观点上来谈这个问题(明白。所以像那句话“矛盾的产生因为我们内心对不同价值取舍的结果。”希望没有这个矛盾,就是不要有太多觉得“我这个是对的,那种错的”这种观念上的争执,就不会有这个矛盾?)对啊


 

如何把握同修之间相处的尺度

摘自 2015-06-20 中国·香港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问:随着大家在一起修行的时间增长,同修在一起接触比以前频繁。大家都明白处理同修之间的关系要中庸,只谈修行和弘法上的事情,但在真正遇到实际困难问题时,大家有时候还是做不到中庸,偶尔还会带各自的缘分在处理事情。请师  父慈悲开 示,同修之间相处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答:实际上同修和同修之间前世都有缘分的。我经常看见很多同修之间上辈子都是在一起出家的人,他们的感情很好,所以一进共修会,一看见,“哎呀,我跟你怎么这么有缘分啊!”很正常。但是要记住,那是上辈子的缘,你不能跑到共修会来,“我来跟你继续这个缘分”,那就天下大乱了,这是第一;第二,要记住了,同修之间只讲佛法,少讲人间事。因为心中有“是”才会产生“非”,因为你的心经常不安定,觉得 “这个是应该这样,那个是应该这样”。所以不能想,到了观音堂,到了学佛人的地方,就要好好地念经,只谈体会,不讲任何生意上的事情。佛友,那是佛的朋友,佛的友爱,所以不能掺杂着任何人间的是非。记住了,谁在观音堂、在共修会说是非者,他就是是非人。


 

 

如何对待共修组同修间的分歧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学佛绝不能动小脑筋,要去除自私心

摘自 Wenda20181104A   26:22

台长语:记住了,学佛绝对不能动小脑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狠斗自私,要把自己的私心去掉,去掉之后才有公心出来。每一个人整天都为自己想,你哪能为别人想呢?每一天都是为自己活着,你哪能为别人去活着呢?每一天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哪能觉得人家会有智商,人家会了不起呢?你学得到人家的东西吗?你必须放下自己,必须没有自私心,你才能越活越年轻。很多人为什么心态这么老?人还没老,心态已经老了。在心理学上

“心态老”是属于你的概念不成熟。


 

如何在弘法中去除私心、懂得吃亏是福

摘自 2015-01-19 盧台长马来西亚 沙巴《世界佛友见面会》

要经常拂拭蒙蔽自性光芒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障碍,我们本来很善良,小时候都很善良,孔融三岁就懂得让梨,这些都是善良的事情,我们越长越大,怎么变得越来越自私了呢?蒙蔽了自性,善心越来越少,恶心越来越多。哪里来的?是共业,因为长大后社会上个个都为自己个个都自私,所以要找一块净土,临时的净土今晚就在这里。大家法喜充满。台长告诉大家,五六十年后大家都能在天上见面,那种法喜,没有病痛,没有伤痛,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意念一到就过去了,打车也没那么快。人人都说天上好,真的天上好,你们没去过,很多仙境你们都没有去过,要努力啊。自我观照,就是经常自己看着自己“我做错了吗”,照着自己“我有没有跟菩薩不一样”;自我圆满,就是做的事情圆满不圆满。理性与情感的平衡非常重要,理性就是对事物的理解非常正确;平衡就是这个事情的理解有没有跟别人沟通能够产生一种平衡的感觉。身心与责任的平衡,自己做出来的事情有没有负责任也要平衡;付出和得到的平衡,我今天付出很多、得到很少也要平衡。学佛可以学到让一个人来约束自己,要懂得不发脾气就能约束自己,尊重真理,因为这个事情是真理,我必须相信它,敬畏因果。众生是先做不管因果,等后果来了才害怕;菩薩在没有做这件事情之前已经考虑到会有什么样的果,所以菩薩不会去做,这就是“菩薩畏因,众生畏果”,敬畏因果的人可以让社会充满和谐与宽容。


 

如何理解别人永远是对的,自己永远是错的

摘自 2017-02-29 中国澳门《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问:师  父教导我们:别人永远是对的,自己永远是错的。遇到和同修意见不统一时,应如何智慧地运用师  父这句话开 示呢?

答: 其实要记住了,不管别人说什么,总有他的道理。首先,为什么“别人都是对的,自己是错的”呢? 这个指的是在有缘众生当中,永远不要去跟别人争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大家都是有缘人、学佛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东西。今天对了,可能明天错了;明天错了,后天可能又对了。在这种无常的世界中,你想找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就是给你一箩筐的珍珠,告诉你这些珠 宝全部都是假的,你能在假的珠宝当中找出真的珠宝吗?那是找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没有真的东西,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消失,好好地修心,我们心中要有佛,是踏踏实实地修心,要返本归源,要返璞归真。 


 

弘法中意见不合该如何解决

摘自 2016-05-13 西班牙·马德里《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问: 同修们一起做事,人多难免有很多想法,意见不同,产生的效果 也不同。不过大家的发心都是好的。请问师  父,我们学佛人该如何做 该运用何种心态才能圆满地随顺众生?无法随顺众生的话,对学佛人的修行有什么影响? 答: 如果大家在一起有意见不合,大家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拿下来。比方找几个负责人讨论一下,如果他们决定不了的话,写封电邮给我们東方电台,東方电台解决不了的事,那师  父帮你解决不就得了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什么好商量的,有些事情大家就是求大同存小异。没关系的,大家只要为了弘法,一些小的、纠结的事情,不要去管了,就今天弘法,把这件事情定下来就可以了。


 

慈悲心越多,私心越少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