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共修】修行和做人的分寸——中庸之道(一)

[复制链接]

6084

主题

6128

帖子

15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6536
发表于 2021-10-31 23: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题共修
修行和做人的分寸——中庸之道

修行和做人的分寸——中庸之道

  

(导读)

中庸靠的是一种调和

执着于自己的标准容易走偏

如何平衡性格中的“刚”与“柔”

如何避免思维突然走向极端


 

为人、处事、养生都要讲究“九不过”上部分

(请点击视频观看)


摘自师 父每日FO言FO语2021 年 4 月 25 日《破迷开悟》 

智慧法眼看红尘,红尘苦乐非是真。

无常因缘难两全,缘来缘去且随缘。

众生在苦中取乐,智者在苦中开悟。

悟性是由觉开始,觉悟是由般若起。


 

中庸就是随缘

摘自Shuohua20180112   01:56  

台长语:缘分很重要,什么叫“缘”?缘就是中庸,“随缘”就是中庸之道,不要偏,不要左,不要右。走一步往后看一看,进一步往后看一看。经常观照自己,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经常让自己的心放在当中,不偏差就是正,有偏就不能算正。学佛人心正,那就说明他不偏。什么叫“偏”呢?对某一个人有特殊感情,对某一个人包庇,对某一个人特别喜欢,都叫“偏”。做到对所有的人都要正,你就要有正确的观念。 


 

中庸靠的是一种调和

摘自白話佛法(十一) 28、【转换无明调养身心】  

很多人刚刚要发脾气,突然想到什么事情,就不发了;刚刚要大发雷霆,突然想到他对你也不错,就不发了。这就是调和。调和性格、调和脾气非常重要。我们学佛人不能烦躁,心念要不急不躁,要适当地处理一切的烦恼。适当就是不要左不要、右不要,今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要过左,也不要过右,才不会觉得这事情对你造成伤害。如果你非常执著地去处理人间发生的问题,一定会后悔,而且在烦恼中增加烦恼;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非常恰当,你会流露出法喜……法喜就是因为你已经处理了一切的烦恼,你会有一个安静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烦恼即菩提”。因为有烦恼,才会有菩提出来,因为有烦恼,你才有解决烦恼的方法出来。


 

执着于自己的标准容易走偏

摘自白話佛法(七) 27、【寻找心中的自由】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如理如法。很多人问:什么叫如理如法?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每个人在修心之后,他都有自己心里的道理和准则,他以为这件事情是符合佛理的,这个准则是由他而定的,而不是根据佛法而定的,那他又走偏了。很多人说:“我做这件事情是如理如法的。”那你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你是以佛菩萨的境界来衡量你的标准,还是以你自己个人的行为和学佛修心的体会准则来衡量你是否如理如法呢?就像很多人吵架一样,每个人都说自己有理,这两个人才会吵起来。我们要以佛理作为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判别力,判别力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力。你对佛法理解得越深,你的判别力就越深,你那种肤浅的、不圆满、有过失的心就会慢慢地去掉,你越干净,你的判别力越真实,你就越不会遗失佛法。


 

做人要走在中道上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或太坏

摘自Wenda20200223 01:11:15  

女听众:有的人很容易把别人想得很好,很容易相信别人,这样是不是也不太好?因为他如果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就会容易失落。

台长答:对啊,那就是应该中观中道……中庸最好。你不要把他想得太好,也不要把他想得太坏,你就不伤自己了。你把他想得太好了,达不到你这个观点,那你不是伤自己了?(是的)你如果今天把他想得太坏了,万一人家很好,你伤别人了(对,感恩师 父慈悲开 示)


 

 为人处世如何保持中道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中观地看福与祸

摘自Wenda20200830   36:06  节选  

男听众:“凡事无绝对,福祸相依”,怎样从佛法中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两句话?

台长答:对。好的,一定有不好的东西。就像成功,成功一定会骄傲,会有失败;失败一定会孕育着成功,因为多次的失败之后,你终有一天会成功的。这就叫相依。祸福也是这样的,有祸来了,你要坚持,总归会等到福的那一天;有福来了,不能骄傲,不能享用光,慢慢地,否则终有一天会享福享光,又会祸到。

男听众:……我们福气来的时候,一直坚持学佛修心,福气一直这样伴随着我们,那就没有祸了。这种心态怎么调整?就没有“福祸相依”了。

台长答:有的,有福的时候一定里边有祸的,你今天好的时候,没祸藏在里边的?比方说,单位里表扬你,是不是有人开始忌妒你?(对)你今天提升了,提升之后人家会不会忌妒你?会不会来搞你?(会)这很简单的道理。


 

如何平衡性格中的“刚”与“柔”

摘自Shuohua20150130  11:34节选  

男听众:有位女同修是护法菩萨再来,性格刚直正直,在弘法上也有力量,但是这与女人要柔情似水相违背。请问师 父她应该怎样平衡呢?

台长答:很简单,护法并不是叫你凶得不得了,要记住,柔情似水、刚柔相济那才叫“禅”呢。在刚的时候要刚,在柔的时候要柔。你看看台长在原则性问题上对弟子非常严格的,对不对?(对)但是台长看着那些老妈妈……师 父看着她们就想哭,眼睛里一直有眼泪,我心里很难过。我知道她们看一次会少一次,我也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能够见到她们……所以这个时候,师 父的心绝对是非常非常慈悲的。一个人刚柔要相济,并不是说你刚你就是整天地要对人家凶、要骂人的。有时候我们要推拿治疗身体健康,有时候要给你动手术(明白了,谢谢师 父开 示)


 

如何把握对别人好的程度

摘自Wenda20150628B  47:00  

男听众:对别人好也是一门学问,要看缘分,要知道别人真正要什么,可能我们认为是对别人好,反而给别人带来麻烦。当我们还没有开智慧明白别人真正的需求时,请问师 父如何把握这个度?怎样做到对别人好又让人家接受呢?

台长答:能够让别人接受就是好,就是适可而止,就是中庸之道。让人家不理解你,你明明是好心,那你就是过分了。所以要记住,能够看到果,才能知道因,你想知道怎么样把握这个“度”,看他的果就可以了。你讲话让人家不开心了,说明你过度了,这个因就不好,就是过分了(明白了,谢谢师 父开 示!)


 

人间的感情不能好过头

摘自盧台长开 示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十八)节选  

问:上周我在白天念经的时候好像浅睡眠状态睡着了,梦见说去世快五年的奶奶要投胎做我的女儿,奶奶生前非常惦记我和我的父亲……

答:奶奶一定会变她女儿了,所以在人间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太要好了,种下的情结在心中,下辈子一定来回报,所以这辈子对谁都不要爱过头了。


 

佛友之间不能太过要好

摘自Wenda20190823   56:19  节选  

女听众:有一个女同修来到悉尼之后,梦见悉尼的一位同性的女師兄亲了自己一下。现实中两个人都挺年轻的……关系不错,但也没有好到这种情况。于是她把梦告诉了亲她的同修,她们觉得是要提醒彼此注意关系不要过于好……请师 父解梦。

台长答:这个就是她们两个人前世很有缘分,这辈子就是有缘都不能续,明白了吗?(那就是说最好避免接触,然后多念解结咒?)对了,不要去搞了。唉!感情都会伤人的,感情是把利剑,只要拔出来不是伤你就是伤他啊(好。那解结咒一般念多少遍比较合适?)一直念,念到彼此没有什么想法就可以了。


 

如何避免思维突然走向极端

摘自白話佛法(八) 36、【禅心似动非动】  

当一个人碰到一个突发事件,他的思维很容易走向偏差、走极端。你们去看看夫妻吵架的时候,男女朋友争吵的时候,平时好的时候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吵架的时候,马上想到我恨死你了,把对方一连串不好的事情全部想起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业果的积累,让你用火柴把这个鞭炮点燃了,“噼噼啪啪”全部放起来了,师 父讲得形象不形象啊?火药都是你们平时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等到一吵架,等火柴一点燃,不就爆炸了吗?平时要没有火药,平时不要把人家对你不好的事情记在心里,要全部忘记,脑子里存在的全部都是好的,即使火药偶然地被点燃了,马上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去恨他,想到的应该全部是对方很可爱的地方,是对方对你付出真心的事情,是她为你付出更多的时候,你脑子里全部是这种正能量的出现,你怎么会跟她离婚,怎么会恨她呢?怎么会在脑子里想离开她呢?


 

学佛人对待家人不能激进

(请点击视频观看)


 讨债不能过分

摘自白話佛法(八) 23、【“善”产生正智慧】  

有缘分的人也要懂得戒律,叫“缘戒”。夫妻不是有缘分吗?如果你知道你太太是欠你的,你拼命地欺负她,那你一定会得到报应的。所以,在随缘的同时,也要有戒律。这个事情虽然给我这个机会了,但是我也不能用过头,我也要懂得戒,适可而止,中庸之道。大家要知道,缘戒就是在原有的缘分上,适可而止的去行缘,一定能够救度别人。


 

修行要走在中道上,放生不能过头

摘自盧台长开 示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七十三)  

问:师 父有次解梦,说他们把三大法宝用过头了,请问“用过头”是什么意思?

答:举个简单例子,放生,你拼命地放,没事情也放,放太多太多了,对所求的事情来说已经过了,本来只要放3000条鱼就行,你放了1万条,就是过了。很多事情矫枉过正,不能过头,西洋参很好,但也不能吃过头。放生要慢慢放,不要一下子放太多。有的人师 父让他放3000,他一下子放了3万,为什么很多事情就提前激活了?放生是好事情,多多益善,众善奉行,但是激活了,就是过头了。


 

经文不能一下子念太多,一下子又不念

摘自Wenda20150524A  27:42  

男听众:有的同修每天念解结咒,有四五个人,他就念四五个人之间的解结咒,一天念二百遍到三百遍。念上一段时间之后,关系转好了他就不念了,关系不好的时候他再继续念,感觉这样念还可以。请问师 父,这样如理如法吗?

台长答:不如理不如法。就等于这个人胃稍微好一点了就不吃药了。有时候有些药必须要经常吃,没办法的(哦。师 父,这个解结咒是不是不要贪多、多念?在录音中一般最多就是108遍,是这样吗?)对,不要太多。你多念的话,会把过去有些很不好的因缘都会招惹来,恶缘都会招惹的。任何东西都是物极必反,所以孔老夫子为什么说要“中庸之道”?什么事情不能过头,念经一样的(好的好的)


 

既要守戒 又不能格格不入

摘自Wenda20140713B  09:15  节选  

听众:现在我就是觉得,学佛既要守戒律,又希望不学佛的人不觉得自己很奇怪,比如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他们觉得你好像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他们就不想跟我在一起。

台长:这就还是你没有亲和力。我可以告诉你,台长除了佛友之外,我外面也有朋友的呀,人家为什么觉得还是能够跟我和在一起啊?因为你要看的,跟佛友在一起,你可以这么讲,你在人家面前,好像自己很清高,“哎呀,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吃这些东西的,我境界比你们高……”你虽然嘴巴里没讲,但是你的表情,你的行动,你的思维只要表现出来,人家马上就离开你了(明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没有修的人,你不能把自己佛法的东西马上套在他身上,你会引起他的反感,你只能放低自己。因为我们活在六尘五欲当中,我们没有办法。你以为台长做人、做菩萨这么容易的啊? 


 

 

祈求时如何做到既全面又不啰嗦

(请点击视频观看)



劝导同修不能过分

摘自Wenda20180429A   48:40  节选  

女听众:同修昨天晚上梦到我拿着一只假老鼠去追另外一位同修,这是什么意思啊?

台长答:老鼠是不好的东西,就是你在弘法当中恐吓了另外一个同修。你怎么恐吓的?你肯定说“你这样不行的,你这样可能要下地狱,你这样不如理不如法啊……”那你就等于拿一个假老鼠去吓人家,人家可能还没到这个地步……要注意啊,讲人家的时候不能过分(这样就造口业了,对吗?)对啊。


 

如何做到如履薄冰又不过分小心

摘自Wenda20150927A  27:05  节选  

男听众:师 父开 示学佛要如履薄冰。所以修行过程中要事事谨慎,有时就会给人感觉放不开,过于小心。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到恰到好处呢?请师 父慈悲开 示一下。

台长答:做一件事情方向先找对,方向找对了就好好大胆地去做。方向找错了,你才会觉得“哎哟,这个事情会不会对啊?”这个时候就要如履薄冰了。当你没碰到过的事情,你当然要如履薄冰了……今天大家来念《白話佛法》,你说你会“哎哟,要当心哦”,“哎哟,如履薄冰啊,今天《白話佛法》可以念吗?”“今天放生可以放吗?”那不可能了嘛。方向正确,你就好好大胆地去做;方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你就要如履薄冰。


 

不要设立条条框框

摘自白話佛法(六) 25、【跳出人间牢“欲”】  

师 父心中很痛,很多人自己没有好好地学佛学法,反而给自己加上了很多手铐,真正的学佛人,要心地善良,心里自由,而不是被条条框框所迷惑住。师 父的心靈法門从来没有很多的条条框框,师 父要求你们怎么样拜佛了吗?师 父要求你们穿什么衣服拜佛了吗?师 父要求你们拜佛的手势了吗?师 父什么都没有要求你们,师 父要你们用心拜佛就可以了,师 父没有条条框框的。


 

人间没有值得我们执着的人事物

摘自白話佛法广播讲座 第12集【菩提心 菩提愿】  

学佛人要懂得,人随时都会失去一切,我们天天执著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拥有的一切随时都会失去。所以叫你们放下人间的烦恼,就是不要过分地把心放在你认为你很关心、很爱护或者对你有意的、无意的别人身上,当你一旦集中在别人身上,你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学佛人对孩子也是,你越不在乎他,你越有可能爱他;你太在乎他,对他好,只是满足你自己对他的爱欲而已。因缘变化,一切都会变。学佛人总是误以为自己的执著可以让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变,所以颠倒梦想,想用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包括爱憎)去绑住别人,最后离自己越来越远。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