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戒定慧是对付三毒的关键
▲佛陀开 示戒贪的故事
▲克服贪瞋痴靠菩薩的加持力,毅力和恒心
▲四个无常观法断除人们心中贪爱与执著
如何对治贪
戒定慧是对付三毒的关键
白話佛法 (一) 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对付三毒的法宝没有别的,“戒定慧”是关键,就是先克制自己,克制了,心就安定就能继续修行,终有一天能看开看破,这就是得了智慧,从而此毒就不再为毒。再下一个阶段,也许三毒又以其它的诱惑出现,看破了财富,又有了地位的诱惑,看破了地位的虚无缥缈,又有了女色的诱惑,看破了臭皮囊,又来了名声的诱惑等等不一而足。
不单是诱惑,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心,心忧则浮而飘,被诸事牵扯,谈何修心。
佛陀开 示戒贪的故事
2016-10-07 盧台长日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 弘法天涯走四方 佛法心灵传真音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积善德。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外面化缘,得到了一个芒果,远处一个婆罗门乞丐看到之后,跑过来向佛要这个芒果,佛想给他,但是佛没有立即给他,而是对他说:“如果你说‘我不要’,我就把这个芒果给你。”乞丐迫不及待地冲着佛说:“我不要,我不要。” (你们很多人可能想“你不是不要吗?那我不给你”——那是现代人)。佛陀就说:“好,我现在给你。”那个人得到芒果之后一边吃一边跑开了。佛陀有个弟子叫阿难,阿难非常有智慧,他问佛陀:“佛陀,你也不是不给他,但是你为什么要叫他说遍‘我不要’,再给他呢?”佛说:“唉,这个人贪心太重啊!我看他多少世当中只说过‘要’,从来没有说过‘不要’,所以我今天让他说一遍‘我不要’,以种下善根,将来这个善果成熟,他就会得到善报啊!”
克服贪瞋痴靠菩薩的加持力,毅力和恒心
Wenda20121109 09:48
台长答:贪嗔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就是靠着菩薩的加持力,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持久的恒心来去除的,没有恒心,贪念一来,你说“哎呀我不要贪”。过一会儿又想贪了,没有恒心去除的话,这个贪心不就来了吗?
洗涤贪嗔痴最好的方法是念礼佛大忏悔文
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 第7集 善恶都是因果
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洗涤自己的贪瞋痴?最好的方法就是念礼佛大忏悔文。一定要多念,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忏悔,不喜欢承认自己的缺点,你就很容易陷入困境。陷入困境的话,你就无法相应身口意。一个人不喜欢承认自己的缺点,你就經常不开心、經常想不通、經常难受。
四个无常观法断除人们心中贪爱与执著
盧台长开 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零三) 2020-08-05
释迦牟尼佛:“在世佛弟子们要好好领悟无常的道理。#有四个无常观法能够断除人们心中的贪爱与执著。
这四个观法就是有常者必无常、富贵者必不久、会和者必别离、强健者必归死。这世上什么事情都是没有长久的。在你師父的白話佛法里面都有仔细的讲解如何应用这四个观法去应对世界上的变幻。你们好好领悟。”
释迦牟尼佛:“首先给你们说一说天界众生的境界,你们就比较明白为什么无常观可以断掉人们心中的贪爱与执著了。”
释迦牟尼佛:“位处天道之修罗天界的众生,有慈悲心念,然而贪瞋念想较重。能常观人间善心善行而欢喜,见恶人恶事会雷霆大怒。不能断往昔人界子女、亲族眷属友人之轮回。对人道的思念之情很重,所以常犯天戒。”
迦牟尼佛:“位处天道之欲界天的众生。此界众生贪执与瞋怒较轻,慈悲心念高于修罗天界,乐于听經闻法但不思精进。能奉守五戒律法,安享天福之境,对人界子女、伴侣偶尔会起思念之情。”
释迦牟尼佛:“位处天道之色界天的众生。此处天界众生不能断男女色相(我相),喜好繁华美景。这个天界的男女相是指会有自己在人间为男子、为女子的意境但不是淫欲的邪想。你们要把这个男女色相弄清楚。在世邪淫过重,没有任何修为的人是任何天界都没办法容忍。此处众生能看破人间缘分但无法断除享乐的天福。所以色界天的宫殿都是非常富丽堂皇。在这里的众生也很少过问人间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位处天道之无色界天的众生。没有任何男女色相,也就是说接近童子的境界,都是赤子之心,完全断除淫欲妄想。可是,六度的般若智慧不足,在世慈悲喜舍功德不够,无法攀升到圣人的意境。”
童子:“佛陀,要超出六道轮回好难啊。”
释迦牟尼佛:“所以,要无我、入空性、常持无常观想但不入顽空,领悟实空才能断除三界念想。心靈法門佛弟子们,明白你師父为什么着急了吗?白話佛法多多去看吧。用佛菩薩的意境在人间好好修吧。”
答:師父真的很急,看你们一天天过得很快,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到今天,一年的七个月已經结束了,你们都做了什么?时间就这么走了,任何一个时间会等你们吗?很可怜,时间永远不等人,只有人去追赶时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出来才会拥有它,希望大家要努力。菩薩让我们领悟实空,要实实在在地想通,断除三界念想。不要总是想象“我能怎样”。人不能想象的,本身是虚幻的东西,怎么想象都是虚幻的,因为是空性的,再怎么拥有最终都会归空。身体再怎样好,最后都会没有,精神灵魂上的富有才是永远的拥有。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 五蕴自明
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 第26集 调控情绪的传染
師父告诉你们,我们做人,要赶跑自己对自己的诱惑,人间对自己的诱惑,我们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说今天很香的东西,闻过了结束了,我们今天哪怕很臭的东西,闻过了也忘记了,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今天手碰过,哎呀很柔软的一个枕头,也就过了,哎呀吃过了很好的东西,舌头舌尖上吃过了,你也就忘记了。
你把这些“贼”,慢慢地从思维当中赶跑,你不住在那些香啊开心啊,就是那些味道好啊、色啊,看见了这个,哎呀好看,声、香、味、触、法,那你慢慢地离开它们,它们就不会跑到你的五蕴当中。
想要去除五蕴 先观察五蕴的生灭
白話佛法 (十一) 39.五蕴皆空(二)
开始时佛陀就说了一句,他叫大家观察五蕴的生灭,接下来佛陀继续说,能够观察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就是在观照五蕴的生灭法。太精彩了,師父都不知道你们是否听得懂。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出现的现象和过程,比方说,我今天脑子里开始形成对这个人的爱,慢慢地越来越爱,爱得心里真的是非常喜欢他,到了那个时候,实际上你的五蕴已經形成了,对不对?爱到最后,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你就是在观照,观是什么?观察,照就是我在看这个问题,观照自己五蕴的生灭法,因为你爱她、爱她,爱到最后呢?婚姻失败就没了,我想啊想,想到后来,想完了,结束了。我今天要买一样东西,我买啊买,我买不起,就没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空的,那讲到底了,佛陀就是告诉你们,观照五蕴的生灭法,什么东西有生就会有灭,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我们想要五蕴皆空该怎么办呢?要理解五蕴的生灭,佛陀把这句话倒过来讲,你想要五蕴皆空,你就要看到它的生灭。你今天想穿了,就是因为你受过了感情的折磨,你才会想得通。如果你没有被人家抛弃过,你怎么会想到我无所谓,我今天出家了,我空了,我不要再结婚了,你说没结婚的人从小就想要不结婚吗?因为五蕴给他造成了特别大的伤害,他才会想到最后自己要把它去除,因为任何的善和恶都会有生有灭,所以我就把它灭度了,我心中就空了,那就叫五蕴皆空。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 第32集 观念,净念,无念
所以任何事情要心静,它会治染。心静治染就是心要静下来,心要干净,你的染著就会少。你去看很多人,不贪的人,他的心很安静,很干净,他哪来染著?人家说“外面好得不得了”,“我没关系”,他说“哎呀,这个东西好,哎呀,大家都去买”,“没关系,我够了”,“我就这样了”,这种人叫无染,所以入污泥而不染就是这个道理,入污泥而不染,很多人不停地在人间贪,瞋,痴,中国传统文化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有些人他虽然没学佛,但是他知道,我今天有了,该我的一定是我的,不该我的,我去强求得来的,最后也会失去,所以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就不是你的东西,所以要学会适时地放弃,很多东西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不贪就是一种智慧,所以有的时候当我们殚精竭虑时,你有时候会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的东西,动足脑筋,我一定要得到它,我一定喜欢,我就喜欢这幢房子,这个汽车,或者人间的任何一个物质或者人,你没得到东西你想得到,你放弃了,不要了,倒反而会得到了,你拼命地想去得到它,你最后失去了,这就是,这个世界该你的就是你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那是一种智慧。
不要有欲望,人间一切皆空,不贪就不会苦。
(请点击视频观看)
脱离苦难,就可到达彼岸
Wenda20131110A 13:44
男听众:请台长开 示一下有个佛家的寓言:说的是有一片沧海,对面就是仙家佛地,度过那片海过去就可以“立地成佛,修成正果”了。很多人就千里迢迢过来,坐船、坐木筏拼命想要度过海到对面去。但是波浪很厉害,一个波浪过来一大批人就淹没了,但是人们还是不断地涌到海边,想渡海过去。佛祖就闭上眼睛不忍再看了。
若干年后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历經千险到了彼岸,他就“修成正果,立地成佛”了;第二种几經努力,没有到达彼岸,就回家安居乐业了,佛祖称他为“幡然醒悟佛”;第三种就是一个老人常在海边打渔,他也不为这些人流所动,就过着很简单朴素的生活,后来佛祖点化他为“宁静佛”。其他这些失去生命的,就称之为“芸芸众生”。后来就有个人问佛祖“你是哪一种佛呢?”佛祖就答“看尽人世悲欢,闻尽世事沉浮,叫’大彻大悟佛’。台长,上面说的那几种佛是不是真实存在?这个寓言意思是不是台长經常说的“众生即是佛”?
台长答:完全正确。我把你这个故事稍微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你根本不知道,人要渡过这个大海,实际上这就叫“苦海”。我们人就现在就在苦海当中,你说人苦不苦?求不得苦,生老病死苦,各种各样的苦都有,所以这种苦就是我们人间。这个寓言就是说:只要你脱离苦难,就可以到达彼岸。我们能够把思维想通了,我们能够超脱人间到达彼岸,我们就到达菩薩的境界了,是这个概念。实际上菩薩看见人在苦海里挣扎,有些人被人间的浪花所淹没,这个“浪花”就是人的“贪瞋痴”,人的贪钱啊。所以为什么说什么事情你不能贪啊,为什么很多人慢慢贪到后来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因为他在贪欲当中拔不出来了。有一个房子要更大的房子,要为了孩子,要为了什么……他越来越不断地去追求、去贪,贪到最后什么都失去了,因为他生命失去了啊!钱多了也没有用了(对)所以这就是一个苦海,实际上菩薩一直在苦海里救我们。但是人在苦海里,一个小木舟,我们在翻啊、在滚啊,有时候被一个浪花就卷到海里去了,就结束了。所以菩薩教导我们,我们“人”不能在苦海里再挣扎了,我们一定要“幡然猛醒”,一定要到达彼岸。所以佛家讲“回头是岸”,因为我们在苦海里,你没有看见彼岸,因为一直在苦海里往前看,你没有往后看,等到你回头了,马上看见岸了。你没有回头啊(对。谢谢台长开 示,谢谢观世音菩薩)好,再见。
知足
(请点击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