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别心来自人间短暂的见解
▲分别心造成烦恼与轮回
▲所有分别都是虚妄的
▲不以分别心对待不学佛的人
用真心去理解和关爱每一个人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摘自師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 年 4 月 22 日《成住坏空》
无常世界要看破,得失随缘不惹祸。
无中生有有中无,一切尽在变化中。
常思己过大忏悔,学佛念经佛心归。
繁花似锦红尘路,就像演戏一幕幕。
人是导演管剧务,演完鞠躬要谢幕。
空有无常变幻故,看破红尘开悟故。
悲欢离合缘分故,苦乐无常因果故。
分别心来自人间短暂的见解
摘自白話佛法(九) 8、【本性是修出来的】
每个人的本性会分别,但是佛性就不会有这样的分别,这就是佛法界经常讲的不能有分别心……分别心是怎么来的?就是从人的本性来的啊。看到这个人讨厌了,你想想看,孩子长大后,与父母发生矛盾,他看到自己的爸爸就会觉得讨厌,你怎么没有看到你的爸爸妈妈把你从小一口奶一口水喂大啊?为什么你长大了,反而不懂事情,你还会恨他们?因为你心中出现这种恶感,你把他们以前对你的好都忘记了,当某件事情发生后,所以我恨他们。所以分别心来自于我们人间的短暂的一种见解。看见人家好了,马上对人家好;看见人家不好了,马上对人家不好,这就叫分别心。
分别心造成烦恼与轮回
摘自白話佛法(九) 8、【本性是修出来的】
你的本性有分别了之后,你就会有烦恼的滋生啊。你看人家不满意了,你就烦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喜欢这个人,你会烦吗?你喜欢这个女孩子,你跟她说一个小时,你都不会烦的;而你跟一个老太太,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讲上两三句话就烦了。烦恼滋生了,你会觉得很烦,觉得老太太很烦,怎么老盯着你讲话,烦了吧?现在知道了吧?烦恼的滋生来自于你的分别心。所以,只要有烦恼开始,你就永远继续在六道中轮回不休。今天晚上看见这个人很喜欢,明天晚上又看见他,吃饭的时候待在一起很喜欢,那么,最好天天看见他,连家都不回。如果今天晚上你看见这个人吵过架了,第二天大家到食堂里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看见他,否则很尴尬,就是这样的,轮回啊,听得懂吗?过去你们在公司里,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同事、兄弟姐妹吵架了,最后看见对方就烦,这就是轮回。
所有分别都是虚妄的
摘自Wenda20180223 45:37
男听众:《白話佛法》里有一句话,“于虚妄处加强分别执著就是业障”,如何能理解这句话呢?请師父开 示一下。
台长答:于虚妄处加强分别执著,就是你明明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你在空性的世界当中,你加强分别心、执著心,你不是加强业障啊?比方说,你在人间是不是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是的)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你爸爸骂你一句,骂完就算了,“虚妄处”的嘛,明天就没了。这个“骂你”是不是“虚妄处”啊?为你好啊,骂完就结束了。那你加深了分别心,“因为他不是我爸爸,他不是我亲爸”,然后再到执著心,“他凭什么骂我啊?我没错啊”。你说是不是增加他的业障啊?(对的)
不以分别心做功德
摘自Wenda20200524 41:58
女听众:您最近在《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里有一句话说:菩薩不会因为善小而不做,“地板我不拖,我要换供果,我要大功德”。像这样是对佛事有分别心,是不是在刻意做功德呢?
台长答:就是啊。做功德你分什么?有什么好分的?他换供果,你拖地板的话,心里想着“我拖地板,让菩薩看到我们多干净啊,能够到这个观音堂来,让更多人学佛”,你这个功德说不定比他换供果不知道大多少,主要是你的心、心态(对,发心)心态最重要(出发点是为了众生,而不是说为了自己能如何,是这样吗?)对(感恩師父)
不以分别心对待不学佛的人
摘自Shuohua20170915 07:05
男听众:有同修对自己法门的師兄很相信、放心,不会怀疑,但是对社会上不熟悉、不学佛的人总会起怀疑心。请问師父,这是什么原因呢?
台长答:这是分别心,没有菩薩的气度,没有“海纳百川”。人要大度大量(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克服?)怎么克服?境界提高了就会克服了,境界不提高永远不会克服的,因为人有嫉妒心,人有怀疑心,人不会太相信别人的。
慈悲的人才会懂得平等对待别人
摘自Shuohua20180119 04:01 节选
听众:台长,要如何让自己有平等心?
台长:就是你平时要有佛心,要有慈悲心。你要有平等心的话,你要慈悲。你看这个老妈妈也可怜,你看这个富翁也觉得他很可怜,因为他拥有的是人间的东西,他可能在精神上拥有的菩薩的东西就很少,所以你也要可怜。拥有慈悲心就消除你的不平等心了。
用平等心礼敬菩薩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菩薩不分别众生的善恶
摘自白話佛法(六) 28、【我们需要纯善至善】
我们的善恶念头在佛菩薩的眼中都是一样无分别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做了好事和做了坏事,在一个母亲眼睛里是没有区别的,因为母亲可怜小孩子,他是孩子,他做错事情以后不做就好了,他做对了事情母亲会很高兴,这就是菩薩的胸怀。菩薩视为人的业障显现,实际上菩薩把人的善和恶都视为这是因为人所有拥有的业障的显化。用现代话来讲,这就是视为一个老師在教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一会儿调皮,一会儿很听话,这个是很正常的。到了菩薩这里,我们动坏脑筋,动好脑筋,菩薩认为,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还没有这个境界,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菩薩慈悲我们,原谅我们。为什么我们做错了事情,菩薩还要帮助我们呢?为什么你已经到了地狱里了,地藏王菩薩还要到地狱去救你呢?因为菩薩视众生为平等,视众生身上的恶善为平等,这是何等的慈悲之心啊。你们肯吗?看见人家对你好了,开心得不得了,看见人家对你不好了,马上转身就骂人,不是这样的吗?……菩薩会这样吗?菩薩看到你的善良的一面,看到你的过去,菩薩视你们为平等众生啊。
菩薩和師父平等地救度我们
摘自白話佛法(一) 14、【谈受戒与开悟】
菩薩说: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尤如恒河的沙子一样,即没有数量。而且菩薩救人在大乘佛法里叫平等普度,即在普度众生时是平等的,不论任何情况,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比如:今天在这里听師父开 示的人,每个人的道行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接受的能力不一样,而師父是平等地给每位弟子讲解,但是每位弟子所接受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是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是你们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師父造成的,師父给了你们同等的能量,而你们是否都能接受,取决于你们自身接受的能力与修为。
众生的毛病丝毫不影响佛性
摘自白話佛法(六) 28、【我们需要纯善至善】
菩薩看到你们不好的东西出来,菩薩说了,就像你们的病要把它发出来,你们的病不发出来,菩薩怎么给你们医治啊?看看菩薩是怎么对待我们的业障,是怎么对待我们身体的毛病的?而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呢?人家一点点毛病、一点点不好,你把人家说得一塌糊涂,你可以一天、两天、三天就这么骂下去,想一想,我们的心胸跟菩薩比起来是多么的狭窄啊。菩薩反而说,你们的病要发出来,你们的恶念出来了,菩薩给你们指导,让你们消除这些恶念,所以,善念和恶念只有在人间和下界才有分别。人的善念和恶念只有在人道和下面才会有差别,到了四圣道就没有差别,因为人的善念和恶念全部视为平等了,没有恶念,全部是善念了。……为什么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有释迦牟尼佛讲课的时候,他要下面所有人的脸全部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天上讲课往下面看的时候,阿弥陀佛看到的是佛心,看到的是自己,所以,他没有任何分别心,他讲的就是自己,你们都是佛,你们都是阿弥陀佛。
说人家不好必须是为了帮人家改正
摘自Shuohua20131227 01:48
女听众:在人间都是因果,没有对错可讲的,那么揭发、检举这样的事情从佛法上来看是否动了人的因果?
台长答:揭发一般就是“我因为恨你过去伤害过我,所以我现在就揭发你”。实际上从佛法上来讲,我们讲“慈悲为怀”,要多给人家点机会,从侧面、其他方面让他自己开悟,让别人跟他一些沟通。如果暗中去揭发他的话,实际上的确是会有点因果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总是要给别人点机会,他做错的不再做错了,这个事情就可以了。但是他做错了,还在做错,有些事情旧业新犯,有的时候就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提醒他……实际上这个就是打掉他心里的魔,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佛法说我们帮助别人目的是为了让他改变,而不是为了把他打下去。这样的话对佛法界讲的“慈悲心”可能会得到一些更淋漓尽致的发展,能够更懂得:我今天讲他是为了他好,而不是为了把他踢出去。……要让人家改变自己,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让他们自己的心变得好一点,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如理如法,所以这就叫修心修行。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错误的话,可能也不会在人间,在天上了(明白了)
分辨别人的缺点 自己会被染着
摘自白話佛法(五) 27、【用“平直”管住“心生”,寻找“自佛”】
你不去想众生的缺点,全部想人家好的地方,就叫“都摄”。都摄之后,你就不会被染着,就是不会被众生的不好习气所污染。那么你就是在行菩薩行。现在師父看你们都是优点,我不会去被你们的缺点所染着,那么我这个菩薩就不会变质。如果我身边的人今天来跟我讲这个人不好,那个人跟我说他不好,讲来讲去,搞来搞去,搞到最后呢,師父心中也起瞋恨心,也起分别心了,你说这个菩薩怎么做?你们做错事情,因为你们是众生。如果现在你是菩薩,你们现在学菩薩,就是不能被周围人左讲右讲耳朵染着,就是要耳朵硬一点。听这个讲讲,“哦,好好好”,听那个讲讲,
“嗯,对对对”,那你还有没有自己本身的佛性啊?
对治修行中的分别心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我以为”害人不浅
摘自Wenda20180624B 02:27 节选
男听众:在没有证悟之前,人都会有我知我见,人跟人的意见不同也是因为我知我见,这样的理解正确吗?
台长答:是啊,正确。我知我见,你没有证悟之前,你就是糊里糊涂的,你以为这个事情是对的,你以为这个事情是错的,你以为这个人是好的,你以为这个人是坏的……很多人以为管你的人是坏人,顺着你讲话的人是好人,最后你不被他害死啊?
以自己为主是以一种愚痴
摘自白話佛法(七) 29、【包容是智慧】
我们以人为主的傲慢,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考验。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主,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考验。爸爸说爸爸是对的,妈妈说妈妈是对的,接下来就是争吵;孩子说孩子对,爸爸妈妈说他们对,这也是一种考验。这就是制造麻烦、制造矛盾、制造烦恼的基础。所以,人不能以自己为主,以自己为主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你已经是基础犯错了。禅学叫“无我、无人、无他”,连自己都没有了,哪来的他啊?连自己都没有了,哪来的你啊?连自己都没有了,那么什么样的人都会没有了,因为没有我了,也就不存在你我他。我也没有了,你也没有了,他也没有了,这就是人必须要经受一种比较痛苦的实际考验,认识人生,人不能以我为主,很多事情都是以我为主才会产生矛盾,产生烦恼。
不要觉得自己都是对的
摘自弟子开 示(一)——盧台长给全世界弟子第八次的开 示(二)
学佛就要有妙法,就要有智慧。因为你的见闻觉知,所以产生了你固有的执著。以为听到的是对的,以为感觉自己是对的,你就开始执著了。这时你的智慧就会慢慢地发生潜移默化,消失在累世的顽固的执著当中。
不要抓住自己的道理不放
摘自白話佛法(二) 37、【放下烦心,找到正觉】
修心的人要没有道理,才是道理,而有道理了,就没有道理了,这就叫辩证法。经常说自己错的人,这个人永远不会错;经常说自己对的人,这个人就经常有错。
总觉得别人有问题该怎么办
摘自Wenda20131124B 07:45
女听众:我觉得自己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分别心,有时觉得这个人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不喜欢也看不惯一些人的做法。但是我觉得这样做不好,那么我应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克服这个毛病呢?
台长答:很简单,说明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首先你的心境不平衡,做人要心理平衡。因为心里不圆满,所以你看什么事情都不圆满。为什么菩薩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比较圆满呢?因为菩薩看到了将来、未来,就知道这个事情是圆满的。比方说人在烦恼当中的时候,他看不到这个事情会过去。问他十年之后这个事情会成什么事情,他才会明白“噢,十年之后,说不定这个事情早就忘记了”,但是现在就是这么过不来。圆融就是看到未来、看到将来,所以菩薩的智慧为什么是圆融?就是看到了很远很远……(明白了。我就是境界比较低,没有站在一个高度去看问题)
修行人不可执着于人间的对错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所谓烦恼只是妄念起变化
摘自白話佛法(六) 3、【"无我"才能有境界】
我们有时候看到好像是外境给你找了很多的麻烦(外面的表层给你找了很多的麻烦),实际上是你内心的妄念在起变化而已。外面的麻烦苦恼很多,都是我们心里在变化。今天我心里不舒服了,我难过了,实际上是你的心在变化。比方说今天我跟某一个人不开心了,如果你觉得这有什么,明天他又开心了,过一会儿打一个电话,过一会儿送一个东西给他,他明天又开心了,你脑子里想象一下他很开心的样子,这件事情马上就结束了。问题是你的心在转变,如果你觉得这个人突然之间不开心了,其实是你的心在变化,“哎呀,怎么办”,眼睛不敢看他了,电话不敢打了,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了,那你不就是心在起妄念吗?要用心来转。别人对自己的好与坏,也是从这个虚空的我来判断的。如果師父要判断你们对我好不好,也是由虚空的我来判断的。我认为今天你对我很好或对我不好,这都是我自己认为的,都是空的。实际上人家对你好不好,那是实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心中要没有分别心、差别心。有什么差别啊?什么都一样。要想到明天,明天会更美好,心里就会舒服。要想着怎么样来看明白这个执著的色身的我的变化,因为这个色身是我感觉的,实际上人家对你很好的,而你没有感觉出来,那就是色身的我在起着虚幻的变化,你没有看到人家真正对你好。比如你睡着了人家帮你把被子盖好,你没感觉的;人家天天晚上把水倒好、把饭做好,你天天去吃,你没感觉的;人家男人天天赚钱到时把钱给你,你也没感觉的,那就是麻木了,因为你这个幻觉的我已经不感觉人家是在对你好了。
实际上还是虚幻的、还是飘渺不定的我。这个“我”字是不能判断真实的事情的。所以凭你自己你怎么来牵动自己这份好与坏的心呢?就凭你这个虚妄的我,你怎么知道这个人对你好对你坏呢?你为什么会不开心?因为你觉得人家对你很坏,实际上你不能判断准确的,只是虚妄的心在动。所以在我们心中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用本性的智慧来克服烦恼
摘自白話佛法(七) 47、【众生是道场】
師父告诉大家一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凡是你有烦恼的话,你就要利用本性里面生出的智慧来克服它。因为你有因缘果报,心中有染了,你才会生出生灭之心;如果你心中一直光明磊落你就不会生出生灭之心。什么叫生灭之心?因为你生出来这个心了,你又要去把它灭掉;你今天生出这个烦恼了,你又要把烦恼去灭掉,这就叫生灭之心。
素食视频 – 五仁月饼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