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观实相 不著相】(五)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7-19 1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实相 不著相】

(五)

本篇摘要

虚空法界 不需要去分别执着

▲遇事观到空性 就能离开虚幻的境界

▲学佛不是要完全无心 而是不住心

▲遇事不住心 就不需要生出更多的心来求“空”

▲不生出杂念 心自然安

空、无相、无作和心、意、识之间的关系

虚空法界 不需要去分别执着

(请点击视频观看)


遇事观到空性 就能离开虚幻的境界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36 集 【中观中道,三解脱门】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见空性,要离相。比方说,你现在很烦恼一件事情,家里天天吵架,面临崩溃,你“先见空性”——“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夫妻之间到最后一定会 吵架的,这是每个家庭都有的”,你先见到它的空性,“所 以我们不要太把它当回事”。一点点小事、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都不要太当真,那你见到它的空性了,婚姻的空性出来了吧?见到空的一面之后,你就变成了局外人,就不是一个执著在婚姻争吵中的人,就觉得“婚姻都是这样的,每对夫妻都会吵架,每对夫妻都会有这种情况的”,你是不是脱离了在这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你离开了,变成局外人之后,就可以见到这件事情的真性、本性,本性是空的。就像两个孩子吵架,爸爸妈妈在旁边总是说“不要吵,不要吵”,他很清楚,两个孩子吵架总是有各种各样想不开的事情,忌妒、烦恼、在外面不开心等等都有  的。空性是什么?空性就是知道总归会吵的,爸爸妈妈说“知道,我又没参与到吵架中”,爸爸也没去帮哥哥,妈妈也没去帮妹妹,这样就见“性空”了,已经空了,从中 脱离了。你了解了性空,你不在其中,你就很清楚,自己 思维上各方面就感觉到本性是空的。因为这件事情过一会儿就像没发生过一样,两个人又好了,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开心,性空。

学佛不是要完全无心 而是不住心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69 集 【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面上看起来叫你不要有心;但是后面那句话“而生其心”,就是又要生出这个心。那么到底是生出什么心?看上去好像有矛盾,其实就是告诉你:我今天有心来了,但是我不住在心中,我等于没心;没心又会生出心;生出心,我不住在心中,那是不是像时光流逝一样,就没有了?想一想,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回忆、记忆,如果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不痛苦了。那么你的心为什么要生出呢?因为心一定会生出来。所以既然一样要生出其心,菩萨叫我们一定要“应无所住”。把这两句话倒过来看就是:你一定会生出心的,所以你应无所住心。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

遇事不住心 就不需要生出更多的心来求“空”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69 集 【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如果刚刚先生讲了一句很讨厌的话,你还记着,留在了心中,然后你又想把它灭度,你就必须用心去求空。也就是  说,你要用心去把刚才他骂你的这句话灭度掉,这时,你是驻扎在自己的心中了。“刚刚他骂我吗?算了,不要去搞了,他就这样的人, 整天讨厌,算了,我克制一下吧……”你想想看,你用心在求空,你用心想把这件事情不住在心,实际上还是“因心而生心”。所以菩萨这句话妙就妙在“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把刚刚前面他对你讲的这种骂人的话全部都忘记了,你再生出来的心是不是干净的心?就等于前面有盆脏水,你已经把它倒掉了,再接下来的水是不是干净的?如果前面那盆脏水没倒干净,你说“哎呀,真讨厌,我把它倒掉吧”。前面那个是顺手就倒掉了,而这个是“哎呀,真讨厌,我已经看到它脏了”,然后再把它倒掉,这时候你要生出干净的心,这个心已经不是“当体即空”的心了。

不生出杂念 心自然安

(请点击视频观看)


空、无相、无作和心、意、识之间的关系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39 集【证悟空性照见五蕴】


空、无相、无作和你的心、意、识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连 带关系。你想想看,你空了,你的心要空;无相,就是你 的意识、意念要无相;无作就是你的意识中“我没有做过”。师父给你们举个例子,比方说你的心想去占人家一个便宜, 你的意念中又在想“这个很正常,占他一个便宜又怎样, 他也占过我便宜”,然后你的意识就开始产生一种行为——“那我就去做了,我就去对他怎样了”,这个“识”就成功 了。心、意、识与空、无相、无作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你 不对这个人有意见,不想去占他的便宜,你的思维中觉得都是平等的,不应该这么做——空了。空了之后,你就 觉得“他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所以我不能把他看成一个坏人去惩罚他、对他不好”——你无相了。无相之后,你 怎么会对他有一些作为,怎么会去对他不好呢?这就是关系。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无作”——不去做,因为你 的心不想做,所以你就无作;你的心空了,你就不想做了。但是很多人心没空,就会去做很多不好的事情。你的心哪 怕还想着善,说“我要去帮助他,因为他被别人告了,因为他受到委屈了”,你有心想去帮助他,你一定会有作,那么你可能就走偏了。因为这个被人家告的人也不是个好人,他长期以来欺负、辱骂别人,最后才被人家告了。如果你去帮他,实际上你进入了他的圖騰中,所以你的心识还是走偏。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