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三角按钮播放音频】
baihuafofa110123【文字版】
什么叫妄想?妄,就是你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你却想得到它。学佛的人,很多人说自己想看见菩萨,想看见一些看不见的东西。这也是修心学佛之人的忌讳之一。大家不要去想见佛,去想得到某种境界。实际上,人不要贪心,该你看得到的,你就看得到;该你能得到的,你就能得到;不该自己的,不要去追求;否则,你的心就很难放正。所以学佛,学真正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心若皈依。心始终要一样,若有若无,若就是始终的意思。皈依,就是始终是一样的。见佛见境界。因为你想见佛,你想见一些境界,但是当你没有见到之后,就会生出妄想心。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想学师父也开天眼。他就从网上去追求这些东西,结果灵界的东西就上了他的身体。灵性和他天天讲话,他痛苦不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人还是鬼。所以,学佛的人,如果你想见佛、见境界,皆不知妄生欢喜。所以不要去见境界。因为你见不到,你就妄生欢喜了。欢喜心就白白浪费了。所以,足智者少为足,我们必须以少为满足。得到的东西越少,越能够满足自己。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啊。如果你什么都明白了,你的烦恼就越来越多。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就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举个例子,我们得到的少,我们就会知足常乐。俗话说,常吃七分饱。如果每顿饭都吃得很饱,身体会出问题的。所以,在人间,是以少为足,就不会养成退惰心,就是倒退和懒惰的心。我们不见佛,佛也在。我们不见境界,境界也是存在的。我们不去追求这些东西,心中也就没有亏欠了。如果你去追求这些东西,你就有亏欠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如果不想着去见佛菩萨,心中很坦荡,天天念经念佛,你知道菩萨在。当你想见菩萨,又没有见到的时候,你心里总会觉得缺少点什么。当你想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见到,你做梦没有梦到莲花,你心中会有失落感。所以,学佛修心,不要想着去见佛、见境界,要少为足,要坚持一心正念,至诚恳切,心若皈依啊。
心若皈依,说的就是你的心如果没有一致,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急急忙忙地想见菩萨,想见境界,念了几遍经,就想着能够梦见菩萨吗?刚刚拜佛,就想梦游天界。你想看到的也许会是魔的境界。当一个人不能看到真正境界的时候,魔一定会出现。举个例子,一个人想用正当的方法赚钱,因为他真的需要钱。他拼命地用正当方法去赚钱,但是当他赚不到的时候,就会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发财赚钱呢?当他觉得这个是一条路的时候,他的心就被魔压住了。他就会用犯罪的方法去赚钱。这就是魔的境界。大家要知道,境界不是求来的,是随缘得来的。
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一句话,“功到自然成”。功力没有到,怎么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呢?怎么能够成就你的佛业呢?即便你真正地得到了佛的境界,你以你的心去妄生欢喜。你今天看见了观世音菩萨,你今天看见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心会妄生欢喜,因为这种欢喜,也有害于你的修心。妄生欢喜的结果就是受损。受到什么损害呢?我们称之为生欢喜退惰之心。当你看见菩萨了,你以为菩萨天天在关心着你,在看着你,那个时候,你一开心,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你比人家修得好了,你就妄生欢喜退惰之心,你的学业、你的佛业就会往后退步了,懒惰之心生出后,你就不会受益了。
经常有听众问:“师父,你看看我家的佛台菩萨来过了没有?”师父提醒大家,可以看,如果菩萨来过了,要更生欢喜心,然后更生惭愧心啊。我才刚刚念几天经文,菩萨就开始关心我了,因为我刚刚做了几件好事,菩萨就到我家里来了。我很惭愧啊。我要更好地修心、念经,才对得起菩萨啊。所以当以至诚念佛为是啊。什么是当以至诚念佛?就是说,不要去想,菩萨来过了,关心我了,那你就退步了,你就懒惰了。这样的话,菩萨下次就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