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家教育为主, 实际上, 佛法和儒家两者的本体没有二字, 叫故无二字。儒家讲究的和佛法讲究的功夫实际上也颇相同。如果深而论之, 那又有悬殊了。为什么呢? 儒家讲以诚为本, 佛法讲的是以觉为终, 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
儒家所讲的诚是什么呢? 本心、本意, 以诚为本, 我们对人要忠诚, 要信任对方。佛法讲的以觉为终, 就是以觉悟为你的终止。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 能够明白, 他当然会以诚为本, 当然会对人家好。当一个人明白了, 什么都知道, 什么都有觉悟的时候, 他能做出很多的善事, 能救度很多的众生啊。
儒家提倡的“诚”, 在佛法上讲, 就是“明德”, 就是聪明和德性, 明白德性。由诚启因, 也是由诚启明, 因为你心诚了以后, 你才会明白很多道理。
举个例子, 当你坐在教室里面, 因为你心诚, 你读书就会读得明白, 因为你真诚地向老师请教, 你就会学得专心致志。因明致诚, 因为你明白了, 所以你才知道要诚恳啊。因为我们相信菩萨, 因为我们相信神明, 所以我们才会越来越心诚。
这就是为什么过年的时候, 中国人有很多传统, 大家都在继续遵守着。为什么一到清明节, 大家都懂得要给祖上 上坟呢? 因为你明白, 祖上能够庇荫后代, 所以你的心才会诚, 这就是说, 由诚启明, 因明致诚啊。
如果你把诚恳和明白合二为一, 那你将会得到的是明明德, 你非常地明白。你明白了, 你得到了。你明白了, 你才会有这个德啊。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要有德性。 当你明白之后, 你才会有德性; 当你大彻大悟的时候, 你才会有明明德。
—摘自【白话 佛法 广播讲座 第一册】
19、心性合一,非色非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