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认识“世间八法”】内心的拥有 比实际得到更幸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4-25 15: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世间八法”】

(二)

本篇摘要

遇到表扬要更忍耐、精进

▲喜欢听好话的人容易走偏

▲人都希望得到 不喜欢失去

▲得失心是烦恼的根源

内心的拥有 比实际得到更幸福

广布无常想 断除物质的贪爱

▲人间的东西都是虚无的

只要有得到的一天 就有失去的一天

▲人都希望快乐 不喜欢痛苦

遇到表扬要更忍耐、精进

(请点击视频观看)


遇到表扬要更忍耐、精进

摘自 Wenda20150109 01:17:07


女听众:还有一个问题,就说忍辱吧,遇到诽谤啊、别人的误解啊、谩骂啊这些要忍辱。但是,如果用善恶一如的这种思想来看的话,那么遇到一些赞誉啊、夸奖啊,是不是也可以视为一种就是需要忍的?

 

台长答:对!小丫头你今天问到这个,算你有境界了,这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这是佛的另一个高深的境界了。今天你既然讲到了,师父就稍微帮你化开一点点讲(谢谢师父)比方说人家骂你、诽谤你,你可以忍耐对不对啊?(嗯)


那么最难忍耐的是人家表扬你,如果这个人表扬你的时候你必须忍耐,因为要懂得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东西。诽谤你的话,就说明他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讲一些不实之词。同样,表扬你也是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过分夸奖你,也是一些不实之词。你用这个方程式来化解人间的不管是诽谤也好、赞誉也好,你都把它当成一种不实之词,你就不会有不平等的心了。


人的毛病就是出在说好话的时候觉得沾沾自喜,你听得懂吗?曾经有一个人是台长的弟子,大家都对他好得不得了,都觉得他“哎哟,他怎么样,他这么有能力”,对他这么好。他不知道他是在佛的加被之下才会有这么多人对他好的。结果他离开xlfm之后没人理他了,他现在在家里还是打工,从此失去光环,没有人会找他。因为你离开了佛你什么都不是,对不对?(是的)


就像师父今天一样,我今天弘扬佛法,这么多人说“哎呀,师父啊,你弘扬佛法,你很好”,我如果今天不弘扬佛法了呢?你就是一个小台长,你什么都不是。所以一个人不能离开佛性,一个人不能在人家赞誉面前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算什么啊?你不就是个人吗?你每天还做着这么多烂事,还想着这么多的烂事,身上散发出那些臭味儿,从思想上到你的肉体上,你算什么?你把自己看得这么高干吗?


你今天做错事情了抓起来了,你不也就是跟一个犯人一模一样吗?你为什么要弄得像人家看见你最好就要怎么样?这个世界这么多出事的人,他想过没有?他在做坏事、坑害人民的时候,他想到有今天吗?所以这些事情要好好地,在赞誉面前也要忍辱,“他赞誉我就是在骂我呢,因为我做得还不够,我还要更努力地做,我根本不配”,听得懂了吗?这才叫境界啊!所以人家说你:“哎呀,是菩萨。”


师父说:“我不是菩萨,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但是你做的行为已经跟菩萨很像很像了,大家才会说你是菩萨,人家说你菩萨并不代表你就是菩萨,这才叫境界啊!人家一说你什么你就骨头轻啊?有的人头发往后面一梳,人家说“哎哟,你长得怎么像观世音菩萨?”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了?开玩笑了,没有佛光的普照你算什么啊?唉!(在菩萨面前就是特别惭愧,真的太惭愧了)


太惭愧了,每一个人还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呢,还呼风唤雨呢,我告诉你,这种人就是会失败的人。真正一个正法、一个弘扬佛法的掌舵人他不能有任何骄傲情绪,不能自以为是,经常要把自己看得最低,一钱不值!你今天卢台长一钱不值怎么样?只不过是跟他们一样,是一个弘法人,你就不会骄傲,不会有不平等心出来。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再伟大的人又怎么样?你今天拿破仑又怎么样?你凯撒大帝又怎么样?(谢谢师父开示,弟子记住了)


喜欢听好话的人容易走偏

摘自 广播讲座(二) 25.【菩萨用心,众生用行,管住心看住行】


我们一定要用心净来克服妄念,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生出太多的欢喜心。人家给你买了一样东西,人家对你好,人家夸你,你欢喜得不得了,实际上,这就助长了你自己的贪缘啊。什么叫贪啊?因为当人家说你好话的时候,你等着听好话,你也是一种贪婪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它也会让你在学佛时走偏的。


就像一个大法师,谁都说他好,谁都说他是菩萨,谁都说他讲话就是对的,时间长了,他以为他真的是这样。然后,他做错的事情,他毕竟是肉身啊,他万一脑子有点糊涂,或者受七情六欲的影响,万一做错些什么事情,那他就是断人的慧命啊。

 

所以,切不可自己夸耀自己,更不能有一分说十分,这就是人的着魔之根啊。我们很多人做了一分功德,把它说成十分;还有很多人,将自己稍微有一点智慧,当作无穷无边的智慧,稍微有点开悟,以为自己已经彻悟了。如此种种,都是着魔的根啊。


人都希望得到 不喜欢失去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67集【少欲无求 征服执著】


第三,世间八法里边有一个——人希望得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都不希望失去的,希望得到是第三。不希望失去,那是第四。你看人得到之后他希望失去吗?不希望的,对不对?


得失心是烦恼的根源

摘自 师父每日fyfy|20210421 《心无所得 心无所住》


人类的烦恼到底来自于哪里?

实际上“烦恼”就是因为有我相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得失心”,并源于累世积藏在八识田中的“贪瞋痴”。

 

人一有烦恼首先想到的是“这损害我的利益了吗?”“我不吃亏了吗?”顺着自己执著的我相观点,才会延伸出“得与失”。


天天在斤斤计较,然后引起瞋恨,再做出愚痴的事情,弄得自己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因为自我心中有无数的假设,才会让你烦恼不断。

 

人间失落是常态,
悲欢离合是虚幻。
随缘放下心态强,
哪有悲欢是实相。

 

人只要看到可以得到的,就会把自己贪心吊起。人一碰到要失去的,不但把自己的心情弄得难受,还会让瞋恨心生起。

内心的拥有 比实际得到更幸福

(请点击视频观看)


内心的拥有 比实际得到更幸福

摘自 Wenda20170526 01:27:05


女听众:师父,您在今年4月21日雅加达法会开示结束的时候说:“得到是一种痛苦,失去也是一种痛苦,不去得到就不会失去,不去得到它,实际上就拥有了它。”这句“不去得到它,实际上就拥有了它”,这怎么理解?

 

台长答:我举个简单例子,运动员去比赛,得到了一个奖牌,得到它是一种痛苦,为什么?因为你多少痛苦换来的,你是不是得到它之后会流眼泪?是不是痛苦?(是)几年之后,人家理都不理你了,这个奖章都没什么用了。没了,失去了,失去了当年的光环,是不是痛苦?(是)


你不得到它,比方说,我今天不去得到一种贪欲的东西,因为实际上它指的不是人间物质的得到和拥有,是指你的心,心态。比方说我今天不去要它,实际上我的心就舒服了,我就放下来了。我是不是心中就拥有了一种快乐?(那才是真正永远得到的?)


对了。你们年轻人嘛,我就只能举年轻人感情的例子了,比方说你得到他之后,你跟他一起生活,以后吵架再离婚,你说这种小青年在一起,婚姻感情是不是很痛苦?那么反过来讲,你不去得到他,你不是拥有他了吗?为什么?他永远留在你的心里,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你是不是很幸福?你在心中拥有他,和你非要去跟他生活,嫁给他(娶她),是两种概念。


我举个简单例子,人家家里养个小狗,哎哟,好玩得……跑过来,你抱抱它,人家牵走了。你没有拥有它,你就不会帮它去除身上的臭、帮它洗、抓虱子、给它喂奶,一会儿它要拉屎拉尿了。你说说看,偶然地留在你的心中“这个小狗真好玩”,你是不是心中觉得得到它,不得到它是不是感觉更法喜一点?(就是心里的那种感受)


它是指的心理,不是物质(明白了)你刚刚问我的问题是从物质上来解决的,哎呀,没有得到它怎么就是得到它了呢?你没有买冰箱,你怎么就叫买冰箱了呢?你没有买冰箱,你家里的东西还是放在冰箱外面(明白,感恩师父)是一种心里的得到。


广布无常想 断除物质的贪爱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94集【广布无常想】


佛陀经常在祇树给孤独园给众生弘化。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并且广布无常想(就是告诉我们,佛陀说:孩子们,弟子们,你们要经常想到,这个世界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长久的,当无常想),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

 

佛陀这句话对弟子讲的就是:如果你的脑子里的思惟经常布满着无常想,你就能断尽欲界的贪爱。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爱一样东西,实际上爱过了之后就没了,这样东西“我要”,要回家了放在那里,那个东西“我也要”,拿回家了又放在那里,没了,因为要完了就没了,要完了接下来就是扔掉,或者送掉,或者烂掉。所以无常想,这个人就不会去贪,给别人了,无所谓了。


所以有很多长得好看的男的、好看的女的,他们就是有一种贪念。师父跟大家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男的,他好看,他希望凡是女孩子在他面前都要关注一下他,满足他的自尊心;如果有个女孩子长得比较好看,她希望所有的男的最好都能够盯住她看,最好能够追求她。这就是一种贪爱,慢慢时间长了成为一种习惯了,只要有人不看他,他马上就不开心了。

人间的东西都是虚无的

(请点击视频观看)


人间的东西都是虚无的

摘自 Wenda20131006B 07:55


女听众:在《白话佛法》中您说“佛门之中没有取舍”,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台长答:学佛的人有什么可以觉得我一定要的?有什么觉得我舍不掉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一定要一样东西,一定要结婚,那你就叫“取”了。尼姑、和尚不结婚,他们也没有“舍”。比方说结了婚之后就算感情好一辈子,到了最后会有一个先走的,走的时候痛苦不痛苦?(痛苦)


好,和尚、尼姑有没有痛苦?因为他没有老伴,他没有痛苦的,没有“取”就没有“舍”,你不去把它拿过来就不会有失去的痛苦。失去一样东西是很痛苦的,失去孩子痛苦吗?失去自己的父母亲痛苦吗?失去自己本来应该得到的一个爵位、一个官位或者一笔财痛不痛苦?都痛苦的。我为什么要去取啊?不是我的、不该我的东西,我不去取就没有失去的痛苦。


所以得失得失就是这样,取舍取舍,不去“取”没有“舍”的。在人间学佛有什么可以取、可以得的?台长经常告诉大家一句话“五十年之后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取什么、舍什么?人间所有得到的东西,五十年之后在哪里?(不知道,没了)


“你有本事咱们在天上见!”你在人间得到再多东西有什么用啊?你过去得到过模范、一大堆奖状,五十年之后全部扔掉了。连人都没有了,你还是什么?你得什么?你得的本来都是空的,你得到人间的所有东西都是假的。今天得到的一些快乐那是虚无的,因为一转眼就没了;今天得到的痛苦,就像你过去牙齿痛,这两天牙齿不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它吗?(不会了)


好了,有什么取舍呀?(就是说要放下)对啦。很多女人婚姻上痛苦不堪、不想活了、难受啊,想一想几年之后她怎么又没有痛苦了?她突然间又碰上一个男人,又开开心心结婚了,呵呵……(明白)


只要有得到的一天 就有失去的一天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114集【“十如是” 一如不二】


如是本末究竟。实际上“如是本末究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做一件事情最后达到怎么样的究竟,最后是怎么样呢?就是以“名如是相”为本,“名如是报”为末。最后总归会受报的,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任何一个人都要想到这些。很多孩子毕业之后找到份工作,“我找到工作了,好开心啊!”你应该知道只要有进去的一天,就有出来的一天。一个孩子生出来了,“好开心啊!”你就要想到终有一天会离开的。你今天拥有了这个职位了,可能这个职位终有一天你会离开的。这就是如是果、如是因、如是报……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万物不变、真实不变的真理在,一个本性,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虚假。


人都希望快乐 不喜欢痛苦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67集【少欲无求 征服执著】


第五,人的毛病陷阱就是希望快乐。快乐有的时候,不应该你快乐的时候你也快乐,你就倒霉了。有一个人学的一个高僧的一个偈语,是快乐的偈语,结果人家家里死人了,他也跑过去念快乐的偈语,结果被人家打出去了。是什么意思?因为人希望快乐,也是个陷阱,人家让你快乐了,你接下来就做错事情了。举个简单例子,人家给你喝酒了,你快乐吗?接下来人家拿单子,在酒席上叫你签字了,你签不签啊?第六,不希望痛苦。谁都不希望痛苦。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