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认识“世间八法”】名利会寂灭我们的清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4-25 16: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世间八法”】

(四)

本篇摘要

很多人没事也要刷“存在感”

▲名利会寂灭我们的清福

▲如何克服名利心

▲学佛要抛开虚荣心

得和失是对色相的执取

苦和乐是对感受的执取

▲称和讥是对他人言语的执取

誉和毁对他人看法的执取

▲五蕴空了 就能得到清净


很多人没事也要刷“存在感”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76集【三心不可得】


我们很多人有闲,闲了,但是他不想享清福,闲不住。人家说:“你想清净一点吧?好不容易今天放假了。”心中不干净了,放假也静不下来,“我要打电话,我要做这个,我要做那个”,就算在家里一个安静的环境,今天没人骚扰你,没人做什么,很安静,可以在家里做点事情,想干吗就干吗,但是总觉得自己会被社会上的人遗忘,然后要拿个电话打打,“Hello,你好吗?”发个短信,“你在干什么?”好像朋友多得不得了,电话打不停,手机上的短信发不停,然后让邻居要知道一下“我是谁谁谁”,实际上用现在话讲就是拼命地刷自己的存在感。


你清净点不好吗?清净,时间过得快。坐在那儿念经,稍微一会儿,一个小时了;刚刚念了一个小时之后,再加上睡觉,两个小时了;一边念一边睡,五个小时过了,不清净吗?很清净,没人打扰。但是现在的人,你叫他清净,他肯吗?你让他把手机拿掉,你把他电脑拿掉,他跟你玩命。这就是刷存在感,感觉“我一定不要被社会忘记,不要被别人看不起”。


所以很多人就是这样,晚上如果没有party(聚会)邀请,他觉得难受,他永远享受不了这个清福。被人家邀请你多痛苦?跑着去应酬,“你好你好……”你浪费时间吗?你说学佛的人怎么会需要这些呢?他们要清福,福气要干净。有的人福气不干净,就留有后患。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我们人不要怕被人家看不起。


名利会寂灭我们的清福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76集【三心不可得】


真正的干净的清福,实际上是享受着内心世界的寂静。你说一个人安静多好,没有人来烦你多好,对不对?不停地找事情,不停地找事情说、找事情去做,好像忙得不得了,时间一分一秒过了,什么都没学会。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人间的油滑,学到了人间的贡高我慢,学到了人间的名利,贪、瞋、痴。


所以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其实佛早就知道了。人就是这个样子,佛怎么不知道人啊?因为人把不真实的虚幻世界的物质当成了现实,“我忙啊,忙得不得了”,其实忙过了,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哪有啊?而当你拥有真正清净的时候,菩萨告诉我们,你却拿些不真实的物质和感情来寂灭自己的清福。

如何克服名利心

(请点击视频观看)


如何克服名利心

摘自 Shuohua20130705 06:21


女听众:如果一个学佛的人,他的初心并不是为了求名,也不是为了求利,但是功德做得多了,别人认为他修得好,然后名气也响了,赞美声就很多,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助长自己的傲慢心和名利心,那就会很危险。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地从根本上去除这个不好的习气呢?如何才能对于别人赞美,我们可以完全心无挂碍呢?因为现在觉得这个还是满难的,至少别人说你一句好,不可能完全心里就放下了,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台长答:小丫头,你今天问的几个问题很厉害、很精彩的。实际上这就有待于一个学佛修心人的境界的问题。当一个人度人多了,当一个人被人家捧得厉害了,大家都说“唉呀,你像菩萨一样”,实际上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他的时候到了。很多乘愿再来的菩萨为什么回不了天上,就是因为他的福德、他的功德让他得到了更多的人间的名和利,所以,他忘记了他的本性,忘记了他应该救度众生,而沉迷于人间的名利之中,这样他就会遗失了自己的方向,掉了自己的慧命。


所以学佛人学到大家都赞扬他的时候,越是赞扬他,越是觉得他有功德的时候,越要谦虚、越要谨慎,这就是台长经常跟你们讲的一句话:“学佛度人要如履薄冰。”我们越学得好,越要当心。因为当你越有名、越有利的时候,你稍不留神,你可能会掉下来,摔得更惨。这就是我经常跟你们讲的,一个大楼如果还没有造成之前,还没有完全完工之前,造得越高,你可能……万一哪一层基础没有打好,掉下来的话,摔得越碎。


这就是学佛人难处,所以一定要懂得,从根子上学。我今天如果不能抛开名利,还为了这点人间的名利执着,而且觉得自己有名有利了,实际上你就是已经在掉队了,你就是在越修越不好了。而不是真正的拥有功德,而是拥有人间的名闻利养的功德,这些都是空的、虚的,不是真正让你能够修上去的。越有功德、越有名利,越要谦虚、越要谨慎,这就是台长经常说:学麦穗,长得越高,头要垂得越低。


(那我们平时每天会坚持看师父的《白话佛法》来加强自己修心方面,如果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境界,一下子可以把自己的名利心克服掉,尤其是对这个“名”的心克服掉,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一个人他曾经弘法,知名度很高的,他就换个名字,重新用新的名字,等于是像隐姓埋名一样的。以前的就放掉了,他继续用新的去做一些以前做的事情,这样子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这样子的话,他反而就默默无闻地可以更好地修心,这样子也是一个方法对吧?)


完全正确,这也是一个小方法,但是非常小。最好的方法就是,比方说你本来是一个负责人,你负责到一定的时候,名利心太重,觉得自己不行了,实际上在庙里就是属于闭关,就是我什么都不做了。在我们人间呢,本来是他负责的,他应该培养一个新人,退下来。现在人要退下来那是最难的。所以要把自己名利心克服,就得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修心人、学佛人,这样的话名利心才会去掉。比方说,你今天做了一个会长了,我突然之间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长都不要。开会的就是创会会长,连这个创会会长都不要,你这个名利心才去得掉。


我就是突然之间变成一个平民百姓,突然之间变成一个什么都不要的人,那么我就能够克服自己的名利心了。像你这种,实际上也是异曲同工,都是一样道理,突然之间换一个名字,人家不知道你是谁了,那就对了。也千万不要跑过去跟人家说:“我就是谁谁谁呀!”比方说网上一个很有名的,叫“锦上添花”,他如果现在改一个名字叫“后院种菜”,人家谁都不知道他。他跑去跟人讲“唉呀,怎么都不知道我是谁啊?你知道吗?‘后院种菜’就是‘锦上添花’”呵呵……你这个人还是去不了你的执着,去不了你的名利心,


(听得懂,的确是在修行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通过《白话佛法》可能会找到答案,但还是想听师父能够再深入地指导一下)就是当一个人在修行、修心当中,碰到问题那是自然的。因为你是在人道,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烦恼,磨难、嫉妒心、贪心、瞋心什么都会有。但是越修越会觉得艰难,那就是对了。如果越修越容易,那就不叫修心。因为爬山也是这样,越爬越高,越爬越艰难,没有几个人能爬上去的。请问有几个人能够修到佛,修到菩萨的?因为他的难度高,所以更要去努力。很多人修到后来“唉呀,我觉得不对了,我觉得谁不对谁不对”,那就是你不对了,觉得这个佛法到后来学起来没劲了,就说明你怕难、怕苦,所以你就退却了。


学佛要抛开虚荣心

摘自 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05023 《真空修心》


很多人学佛的体会写得很生动深刻,有的同修是在表达内心的一种虚荣,希望通过这些自己学佛的理解力和理论来让别人尊重。这其实是一种虚空的尊重,而不是实在的。师父弘法,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才能让别人觉得佛法离我们很近,没有距离感。


学佛不需要写豪华的语句,需要朴实纯洁的真实学佛心态。因为学佛不是给人看的,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心性。

 

师父讲过一个故事,修心不在名山大川,也不要感悟千千万万,朴素真挚的感情,普度众生在人间,这样才能让你修成佛心,心佛才能合一。

 

总想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境界很高,其实就是虚荣式的修心,只会给自己越修越烦恼。

 

学习师父讲法,真心对人,才能感动他人;慈悲待人,才能动人心性。用纯洁善良的感情弘法,说明你天真无邪,朴实无虚,这才被称为去我相“真空修心”。

 

人的“虚假”在虚幻的世界中变得更加虚幻,成了虚中虚,人的真实如来根本不见了。


得和失是对色相的执取

摘自 20190512 新加坡《弟子辅导开示》


得和失是对色相的执取。得到了、失去了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今天我得到了这束花,过一会儿,这束花又被人家拿去了,是一种执取,就是执著地“我要这朵花,哎哟,被你拿去了,我不开心了”,是一种执取,执著“我要”。色相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不是男女的色,而是讲这个有色世界,所以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不是说男女之色,是看到的十方法界。包括人间六道里边都是有色世界。所以讲的对色相的执取,“今天这朵花好看,我执取它,我喜欢它”,这叫执取。


苦和乐是对感受的执取

摘自 20190512 新加坡《弟子辅导开示》


苦和乐是对感受的执取。苦和乐对感受的执取是什么?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我问你,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痛不痛?很痛,但是妈妈心中快乐,因为小孩出来了,我亲爱的baby出来了。我为什么今天要举这个例子?因为今天是母亲节。妈妈身体受到强大的伤害,孩子吸取了母亲身体上的营养,等孩子出来的时候,妈妈虽然很痛,但是看着孩子“哇哇”哭的时候,这母亲就……我没那感受,所以我做不出来,但是我心中有这种感受。

 

所以,师父告诉你们,苦和乐。什么叫快乐?有的人喝酒的时候以为快乐,喝完吐的时候快乐吗?这是你的一种感受。你看小孩子开个party【派对】,开心得不得了,开完了,“我不要大家离开”,人家要回家了,对不对?这叫苦还是乐?只是你的一种执著,叫“执取”——我一定要执著这件事情。什么快乐啊?什么痛苦啊?那就是一种感觉。你们小时候痛苦过吗?你们小时候快乐过吗?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只是一种感觉?


称和讥是对他人言语的执取

摘自 20190512 新加坡《弟子辅导开示》


称和讥。称赞你、讽刺你,其实是心理意识。今天我说你好,因为我心里喜欢你,我说你好,是心里的意识;如果今天我讽刺你,是因为我心里对你不好,我的心意实际上是对他人言语的执取。什么意思?你讲一句话让我不开心了,我就不喜欢你了;因为你讲了句话让我开心了,所以我就说“你真好”。所以我就称赞你或者讽刺你,这就叫“对他人言语的执取”。


誉和毁对他人看法的执取

摘自 20190512 卢台长新加坡《弟子辅导开示》


誉和毁是心意对他人看法的执取。什么意思?誉就是赞誉,毁就是对人家诽谤,所以是你心中意识对他人的一种看法。现在的人特别难弄,刚刚第一次见到你,你还没说话呢,他就对你有意识了。为什么?一看见你,“哎哟……”人家又没跟你讲话,你就“哎哟,这个人怎么这样啊?头发染得……哎哟……”一看见这个人,“我告诉你,这是某某同修,他修得很好的”,“哎哟,修倒修得蛮好,怎么眼睛都看不见的?”所以只是你的心意对某一件事情看法的执取。


我执著,我取相,取了这个相,你就执著这个相。所以为什么《金刚经》叫破四相?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必须全部要破掉。现在的人为什么看见有钱的人就……一看见没钱的……对不对?那就是着相了。所以说称誉和毁都是你心里的意识对他人看法的一种执取,简单地说,那就是对五蕴的执取。


五蕴空了 就能得到清净

摘自 解答来信疑惑(四百二十六)


观世音菩萨:“心火需灭,本性始静。一个人气从心起,这些气是因为对很多事情想不通,放不下,执著在五蕴所幻化出来的难过、难受、愤怒、快乐、忧伤、悲苦里面。只要你的心不执著地去想,抛开这些五蕴锁链的束缚,何来心灵上的苦痛呢?能够清净下来的心,哪有烦恼呢?还会烦恼,就是智慧还不够啊。孩子们,要多运用和实践你师父开示的话语,会让你们终生受益的。”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