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学佛贵在异中求同;佛法要在世间修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6-2 21: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 

(一)

本篇摘要

学佛贵在异中求同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摘录一】

什么是真正的成就

▲佛法要在世间修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摘录二】

▲为众生付出 不要考虑回报

学佛贵在异中求同

(请点击视频观看)


学佛贵在异中求同

摘自 20150121 马来西亚 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 

    

人与人的相处很难,难就难在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因为有的人有怨气、嫉妒心、恨心,它们也会不同在生命当中产生。我们人就是命运不同才会产生不同的怨气,一个人条件很好,怨气相对就少;一个人困难多多,恨心相对就很多。要学会异中求同,虽然命运不一样,但是我们要求一个共同点。学禅就是锻炼自己去接受不同的人,度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同人的性格。


我们东方台有一个女主持是做婚姻节目的,她一边做婚姻节目一边接触不同性格的人,天天帮人家介绍,最后她找到一个就结婚了,从此不做这个节目了。要锻炼自己接受不同人的性格与不同的世界,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了解,怎么可能去了解他人?有的人吃饭前说自己胃口不好,这个不想吃那个不想吃,但是吃了几口之后就将桌上所有的菜全部吃光了,你不了解自己啊。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个叫提婆达多的弟子跟随佛陀修心三十年,难道他不知道他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吗?他知道。但是三十年之后,他还是背叛了佛陀离开了师父。他了解佛陀吗?他不了解。学佛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佛人要想让自己了解自己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观世音菩萨让我们自观,自己观察自己到底是谁,来到人间连个名字都没有,借了一个身体一直活到今天,死了之后又是谁?我们不了解自己才会犯错,不了解对方才会争吵。


佛陀当年如此救度众生都有弟子不了解他,我们要理解众生为上,才去救度众生。如果不能了解众生,就永远不能救度别人。希望每一个要想救度众生的人,首先要了解众生,了解他们的本性和个性,这样你很快就能成为菩萨救度众生。    

     

找寻人生的一个共同点,大家就能法喜充满,你们在座的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点——学佛,所以大家在一起快乐无比,法喜才能充满。一起修心,一起进步,就能相互了解。佛法能让我们去除妄念、去除行为上的过失。佛心似动非动,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会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当静下心来突然之间有人说“不要讲话,有紧急情况发生了”的时候,会听到自己的心“噗通”在跳。人的声音不仅是嘴巴发出来的,身体也能给你很多的暗示让你理解自己,嘴巴不讲话,肠子会“咕噜”叫,骨头会“咔嚓”响。师父带领大家磕头的时候,一片“咔嚓”声——全部都缺钙。    

     

好好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是掌握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去除行为上的过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做功德的时候心很静,表面很忙碌,但是心中很静;坐在这里人没有动,但是心在动,在念经,就是静中有动。在人间很多人表面很稳,一个老伯伯看到一位女士经过,表面看上去没什么,但是心和眼睛都动了。    

     

学佛人要懂得道理,我们去除本性中的障碍,本性有什么障碍?“我不想去帮助他”,障碍来了,“他已经和我好了十几年了,他为什么要这样?”障碍一来就不想跟他合作,这就是心理障碍。夫妻因为一句话不开心而互不理睬,就是障碍。障碍让你迷失方向,成为今后苦难的因。希望大家不要去制造障碍。    

     

所有的麻烦,在人间所有的善和恶,学佛人都可以转化。这是相对转换的,根据你自己的心,今天的善良人可以成为明天的恶人,今天的恶人也可能成为明天的善良人,因为心会转换。当你碰到恶人的时候,不要着急,做一些功夫、功德,去感化他,我们有观世音菩萨,有解结咒,你念经之后,说不定他就良心发现,会转换。今天的善良人,你不停捧他,说不定就变成了一个恶人。人追求地上的,以后就会失去天上的。少追求人间的一切福报,多追求天上的,人间得到的越多,天上失去的越多,人间的包袱越少,天上得到的越多。    

     



摘自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0323 《观心无常》  

  

一心禅定修心净,

一念慈悲菩萨应,

一种因缘用善心,

一生修心成佛因。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摘录一】

摘自 白话佛法十13.【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人想修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说,我来到人间,我觉得人间很苦,在人间很难修成,我可以以后在天上修,师父告诉你们,只有人间的人才会想修行,因为只有人间有苦难,在人间吃了苦,人们才知道要解脱。一个人不吃苦,他是不会想要解脱的。人间就犹如一个中转站,如果你好好修,你可以通过这个人间上天成佛,你能自主生死。


也就是说,在人间你修得好,你就上去了,你修得不好,你就下去了。能自主生死就是脱离人间之苦。脱离人间之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好好地修;如果你不好好地修,那么你就脱离不了人间任何苦难。怎么样脱离呢?你们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脱离。很多人想明白了,我到人间来,就是来吃苦的,就是来受罪的、还债的,那么受完苦之后呢,我们以后就不再造业了,无业就能够脱离这个人间了。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会好好地修心。     

     

人的毛病就是在人间吃喝玩乐不好好修,不但不好好修,而且很多人还造恶业。要记住,当一个人不好好修行的时候,他很快容易造恶业了,而且一旦造孽,就要下地狱去受苦煎熬,以后还会在六道里轮回。这个人间的位置是特别敏感的,如果你能够好好修,那么你就能脱离六道;如果你在人间修得不好,那么你就继续在人间受苦,以后还要到下面去受苦。所以,人间是我们相识之后一个还业的地方,人和人相识之后,这个人对他好,那个人对我好,实际上,大家就是相识之后在还业债。


前世的业缘相互牵扯,就是上辈子你是他的谁,这辈子他是你的谁,上辈子你欠他,这辈子他欠你,都是欠来欠去的,相互牵扯的,都是前世的,让我们痛苦不堪。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吃苦?为什么感情上会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上辈子的债没有还清啊,想解脱,只有修行。

什么是真正的成就

(请点击视频观看)


什么是真正的成就

摘自 Wenda20140117 30:22


女听众:我本来是在外地,工资各方面都很好、很稳定,每天也有时间念经,工作也很轻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挺想转行当教师,考个教师证。虽然教师的工资各方面都不如我现在的待遇,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对培养人才或者培养小孩子会更好?    

     

台长答:记住,各行各业都有困难、都有矛盾,各行各业都有问题,听得懂吗?(听得懂。师父您觉得我适合去做教师吗?)我觉得你这个人喜欢跳槽,做一段时间就想换(我有这个想法,但一直没有换)要看你自己的条件成熟不成熟。首先你做老师行不行,要有坚强的意志,又要有柔软似水的韧劲。教学生不容易,你看师父教你们这些弟子多不容易啊(是的)


你到时候会生气的,你的理念让孩子不能接受,或者把你曲解了,作为老师多着急啊(嗯,我觉得肯定会比现在工作要累很多)累很多,到时候你又会觉得冤枉了,钱少又累“哎呀!我早知道不要这样”,人永远是活在后悔之中。除非有一点,你以后要把弟子规、孔老夫子等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多扎根在孩子们心中,“我情愿付出”(我是这么想的)你如果这样想,就求菩萨保佑,才能顺顺当当的;如果你不跟菩萨沟通,你这么想肯定会后悔的(明白了。那我就暂时先老老实实在这个公司做,觉得每天也挺开心的,但是就觉得没有多大成就感)


你知道什么叫成就吗?你到了人间,有成就有什么意思?师父已经告诉过你们,到人间就像是来旅游的,到了时间我们要回去的。你到一个旅游点,想在这点时间里做出个成绩来,最后还是离开了,你有什么成就啊?(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六道)对了,你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旅游点里面发展,是为了要回家好好发展,你要回得了家啊!(其实不管什么工作,反而是越静越能有时间念经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我可以这么理解吗?)对了。为什么很多人想通想明白了,人家就直接到庙里去念经了,还不明白吗?(明白了师父,弟子太愚钝了)


人间不是我们争斗好强的地方。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人间啊?最后得到什么结果?都没了。还不明白吗?因为这是个旅游点啊,不是我们终生要待的地方。你自己的家不弄弄好,天天去帮人家把这个地方弄好,到这个地方造个家,到那个地方再造个家,你真正的家就没了。愚痴啊,愚痴啊!(是的)


天天在人间争啊斗啊,到时候就是一个床就走人了,什么都带不走。看看香港很有名的一个电影巨头,两腿一蹬不就走了吗?他能带走什么啊?他的一辈子不就交给这个旅游点了吗?他的旅游点不就在香港吗?现在在旅游点结束了,他回哪里了你知道吗?现在还不明白道理吗?难道你要在这个旅游点上让自己创造辉煌的业绩?人家创造了,再过五十年还有几个人能够知道他啊?再过一百年还有几个人能够认识他?!     


佛法要在世间修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78集【豁达宽容 就是慈悲】

  

佛法就是在世间让别人觉悟;只有在世间觉悟了,才能找寻到菩提的真正意义。很多人说“我以后走了之后到天上去,我一定会明心见性的”——不可能的,你们记住了,你在人间不觉悟,上不了天;你就算在人间做得再好,你不觉悟,到了天上你也是没有品位的。要觉悟现在就觉悟,要“觉”,你现在就要有感觉,现在就要开悟,不是说以后。


就像很多人说“现在苦得不得了,以后我到天上就享福了”,因为你在人间都没有享受到那种佛法的真谛带来的法喜,你怎么能够到天上去法喜?你在人间还想不通,还在天天地在你的精神上受苦受难,怎么能够得到菩提的真义?你永远不觉悟。所以佛是从世间产生的,因为世间有很多人要我们去度,让我们去学,所以在世间修行。


佛法有句话叫“佛法离不开世间”,要找到正等正觉(找正觉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觉悟),只有在人世间找。你们想想,到了天上,个个菩萨都是开悟的,超脱六道,个个都是有修为的,只有到人间来找正觉,只有在人间来找怎样帮助别人,否则很难找到。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摘录二】

摘自 白话佛法十13.【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


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深一点,如果念佛的人有相,就是着相。有相是什么?就是做一点事情,觉得自己在修了、在念了,觉得自己是学佛人,看不起别人,觉得我比你修得好,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就是有相,有相即属小乘中一种没修好之行。就是说,连无相也非大乘,人家说,我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我无相布施,都不是大乘啊。你想想看,谁要是贡高我慢有什么意思呢?无相亦非大乘,何况有相呢?只要你有一个相在里面了,那你取相即为凡夫。


取相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今天说我做功德了,你们不要说我做功德了,讲起来算无相吧?但是实际上你还是取相了,明白吗?只要你取相了,你就是凡夫,所以,当一个人做了一点功德,做了一点善事的时候,最好得清净心。欲得清净心,就是我得到一个清净心,觉得我没有做什么,连跟别人说“不要说我做功德”都是着相,应该想,我这是应该做的,我做就做了,享有清净心,你就会拥有净土行。你的心越是清净,你的心就会像一块净土一样干净。   


为众生付出 不要考虑回报

摘自 视频白话佛法 第58集【见道与修道的区别】

   

师父告诉大家,学佛,那是真的,不管做哪件事情,不要去考虑能够得到多少,首先要考虑“我为别人付出了多少”,这就叫“道德”,这种人会有福气的。你多帮助别人做一件事情,自己的智慧马上就会充裕。


这个道理的原理:你从别人的事件中,是可以增加自己的辨别能力。你帮助别人某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会增加自己的辨别能力?这件是好事还是坏事,你都会知道。你去帮助别人解脱烦恼,从这件帮助别人的事情中,从别人的恒心和自己的恒心中,又了解了自己有多少的耐心和恒心。


替别人做一件好事,就多一分好报,多一分智慧。所以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就是要有这种牺牲小我、多帮助别人的大无畏的佛陀的精神,要帮助别人拥有善缘,你帮助别人,跟别人结善缘,你的福报就够了;你做了好事,就会成道、成佛。根基很重要,这就叫“资粮道”。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