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认清执迷_破迷开悟】忏悔是生命的重新开始;一件事情的成功在于用心;心修好...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6-8 14: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清执迷_破迷开悟】 

(一)

本篇摘要

▲忏悔是生命的重新开始

【认清执迷 破迷开悟】摘录一

佛关心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

▲佛管理控制宇宙,指导人生

【认清执迷 破迷开悟】摘录二

▲一件事情的成功在于用心

同修感悟:功德在于发心 不在于形式

▲心修好了,就跟菩萨一样了

忏悔是生命的重新开始

(请点击视频观看)


忏悔是生命的重新开始

摘自 2019年7月法国•巴黎素食分享会开示

每个人的烦恼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想想我们一生,从小到大没有一天可以平平和和说“哎呀,最近一段时间稍微平和一点了”,马上又有一个烦恼接踵而至。学佛人要用戒律和禅定,产生智慧和般若来冲破烦恼的浪涛,不受人间琐事的牵连。我们人主要是在人间太多的琐事,今天这个事、明天那个事——牵连。


要记住,有的时候这些琐事,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成为历史了,都成为过去了,因为它不能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最终的点,只要没有到最终,我们就会拥有未来,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好好学佛。一个人有信心,就会有愿力,有愿力之后,才会有行动。今天的分享会就是一种行动,来帮助所有的人能够破迷开悟,所以菩萨也会很开心。师父在遥远的澳洲也祝愿大家能够圆满成功。

 

知因懂果。其实我们很多人活在报应当中,活在因果当中,但是人在痛苦的时候,不能感受到自己活在报应当中,包括夫妻的缘分、人的命运,都是这样。实际上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天命的。佛教今天能够叫你学佛,就是可以让你改变你的命运,今天你忏悔就可以改变你新生命的重新开始。

 

做人,首先对人间要放下,要消除自己的好奇心。人有一种 习惯,对什么事情都非常好奇,“哎呀,我不知道,想知道“我没去过,我想去”“这句话我没说过,不知道有什么感 受,我来试试看…所有这一切都不要去试,因为你的好奇心带有你的欲望。

 

很多事情要收敛你的傲慢之气。做人不能太傲慢,因为你没见过的事情太多,你没有看到的事情更多。一个人要收敛自 己的傲慢之气,凡事随缘就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随缘。

 

有理也不要去争,因为这个世界上到最后都是平等心,一切都是处于一种自然的缘分之中,所以就算你今天争赢了,可能并不是代表你真正地赢,只是一种假象,你心中的一种感觉,“我赢了很开心”,但是接下来给你更多的烦恼。没有很多 人能够理解佛法,应该懂得缘分非常重要,什么事情随缘,不争不抢,和睦相处,宽厚待人,平时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去造业,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当你在造业的时候,你一 定会有果报。一个人能够放下自己,不去造业,万事如意。

 

其实一般的人都是活在因果当中。说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告诉他朋友:“我今天被老婆打了。” 他说:“为什么?” 因为我在偷看一篇文章。那个同事就问他:“偷看什么文章被你老婆打了?” 他说:“文章的题目叫《教你如何打老婆》,结果被她发现了。”

 

我们心灵当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不能违逆的,因为缘分是和合而成的,今天有这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它的缘在里面, 所以不要去怪别人。我们做人要懂得从自我内心去寻找自己痛苦的根源,要知道为什么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善太少,心中的恶太多;我们的慈悲心太少,对别人的嫉妒心太多;我们帮助别人太少,得到的别人的东西太多,这就产生你的欲望。


所以夫妻也好,跟孩子也好,恩情善业都是你的前因。夫妻结合之后,你会得到一种喜悦和欢愉,慢慢地,夫妻两个人时间长了,开始结冤,然后恶业为前因,这样的话,你们就会相互违逆,然后就会忧苦纠缠,人就会纠缠不休,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慢慢地是非恩情都会到你的心中来,把恩情忘记,把是非举在两个人的心里,慢慢地恩怨会越来越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恩怨是只会有亏欠,没有能够战胜别人的一种能量。所以相互要懂得补偿。实际上一切都是缘分,要万事如意。

 

希望大家要懂得,很多事情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 师父经常跟你们说你们连自己的肥瘦都控制不住,怎么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的脾气?你在人间所有的物质,你的人,你的感情,你的一切都会被别人抢走,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抢不走的,就是你们现在学的一一智慧。当你拥有智慧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你的智慧抢走。你的物质,什么人都可以抢走,包括你的家、你的情人、你的朋友、工作岗位,你的一切,再好的都会被人家抢走。一个开悟之人,就是一个解脱之人,要想通永远精进。


【认清执迷 破迷开悟】摘录一

摘自 白话佛法 (十) 4.【认清执迷 破迷开悟】


一切圣贤,至佛而极。师父刚才讲了,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圣贤,所有学佛的人,圣人、贤达人士,所有的那些神仙,所有的一切,就像百川众流到了大海一样,到了佛这里,就成功了。曾经有一个人问过师父,中国的儒释道三种,怎么样来比喻?比喻在一张桌子里面吃饭,前面上的冷盘,那是儒家,是基础,让你吃点进去,垫垫肚子;道家,就是在儒家的基础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满桌子都是菜;那么佛家呢,就是桌子以外的,无边无际的菜。

佛关心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

(请点击视频观看)


佛关心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

摘自 Shuohua20141114 24:02

男听众:台长您说您成佛之后再也不下来了,您说您上去要管自己的事情,那我就好奇了,像佛祖平时都在干嘛啊,就打坐念经啊?佛是不是没什么事啊?

 

台长答:呵呵……你这个人,只有你胆子大敢说,实际上这个也不是谁都能问的问题。我告诉你,一个大的菩萨、佛陀在天上关心着整个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不是单单帮助我们啊。听得懂了吗?我举个简单例子,国家有国家的总理、主席,比如说像我们这些英联邦国家有女皇,女皇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她管着整个的国家啊,她关心着啊,对不对呀?你说她没事啊?你就看见她过生日的时候马车出来转一圈啊?她天天也要批很多问题,她天天还要跟很多其他的王国搞一些外交,为了世界的和平她们做很多的贡献(形象大使)也是大事啊。


佛管理控制宇宙,指导人生

摘自 Wenda20140907B 35:02


男听众:师父,我想知道,佛在这宇宙里面是扮演怎样的角色?

 

台长答:佛在宇宙当中扮演什么角色?佛在指导人生,让人明白道理,让人懂得怎么样能够到更高的境界去成为一个佛,去成为一个控制宇宙的佛,而不是被宇宙自然万物所控制的一个人。明白了吗?(哦,佛管理宇宙所有世界的东西)对了。


【认清执迷 破迷开悟】摘录二

摘自 白话佛法 (十) 4.【认清执迷 破迷开悟】

希望大家要懂得,心是总持之妙本,什么意思呢?你这个心啊,你要掌握它,这是拥有它的妙本,就是妙法的根基。修心就是要把你的心守住,把持住,心是持之以恒之妙法的本源,万法之洪源,你的心就是学所有东西的本源。心为大智慧藏,心就是大智慧啊。人家说你这人没心没肺的,就是说你这个人没有智慧啊。如果这个人心用得好,你用心在做某一件事情,你当然就做得好了。你这个人就是不用心读书,所以你读不好书的。你今天学佛不用心学,你永远学不好佛。


一件事情的成功在于用心

摘自 20150912 法国·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


问:师父曾开示过“成功在缘,而不在能”,请问师父,如果想一件事情成功,缘分和能力的因素各占百分之几?

 

答:实际上成功在于努力,而不在于能。很多人能做事情,但是他不做,所以他就不能够成功。一个人因为在“我想去做这件事情”当中,他会培养他的能力。所以能做并不代表你能成功。不成功的人,因为他没有去精进努力地做,这就是师父告诉你的道理。一个人用心去做,你在学习当中,在去做的事情当中,你可以学到很多的能力。实际上,你已经拥有了你的能,所以不在于能,而是在于你精进不精进,用不用心。


同修感悟:功德在于发心 不在于形式

摘自 台长博客精彩感言摘录(七百一十九)


今天学习每日《佛言佛语》的学到这句:“如果你做任何事情,是没有目的地去做,不为自身求福报,只为众生得离苦,‘无为而为’,这种为了成全和帮助众生而发心,就能功德圆满。”[摘自: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28日)《无为而为》]

 

弟子先分享一个案例。有一次共修组出去弘法,老同修要带一个新同修。老同修在这次弘法中负责着一些主要法务,忙前忙后,而新同修第一次参加弘法,基本上只能帮他打打下手。但后来老同修做梦,新同修得到了很多果(功德),比老同修本身多很多。他还纳闷了一下,但随即悟出应该是发心问题,可能新同修第一次参加弘法,真的发心很纯,心无杂念,所以得到的功德大。

 

这让我也想起师父开示过的一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到一朵花供养佛陀,得到很大的加持,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功德。师父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供养什么,要用心来布施,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

 

再对比自己,修行几年,貌似很精进,整天忙忙碌碌学佛修心、弘法度人,但总有些“走程序”的嫌疑。对待佛法,心里总有些许怠慢,对需要的帮助的同修,也没了初时的那股慈悲和热情,对做功德的机会也不够重视了……此等种种,肯定有漏,如果再生出些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等情况,很可能已经成为不了功德了吧。


这是我的自我反省,与大家共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心修好了,就跟菩萨一样了

摘自 20190907 法国・巴黎《弟子开示》提问

问:菩萨和众生差距是否只在一颗心?找到本性良心就会跟着师父走上成菩萨之路;找不到佛心,功德再多也不会圆满?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功德再多,转为福德。你当然修心就是修心,就是修行,也是由心而来的,行是由心而来的。所以一个人要修,一定要修自己这颗心,你把这颗心修好了,跟菩萨就一样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