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妙法识人】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远离乱相不迷惑,无生烦恼心清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10-1 0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妙法识人】 

(五)

本篇摘要

庄子识人九法

何为聪明人、朋友、贵人、小人

▲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

▲郭子仪的为官之道

▲明辨真假宜用心

▲远离乱相不迷惑  无生烦恼心清净

庄子识人九法

(请点击视频观看)


庄子识人九法

摘自 20161226 马来西亚《世界佛友见面会》 


第一,“远使之而观其忠”,什么意思呢?远离一个人,离开他一段距离,看看这个人是否忠诚。忠诚是什么意思?忠诚,不一定在你身边天天讲好话,你离开他一段距离,看看他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很认真地去做,你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在为你做很多事情,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能不能深交。坦诚的人你就会放心。“远使之而观其忠”,你不在他身边,远远地看他,你就能看到他到底是不是在帮你做很多事情。

 

第二,“近使之而观其敬”。你保持近距离与这个人接触,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对你的尊敬。因为人跟人离得很远的时候,“哎呀,你好,你好!”“好久不见!”你会对他很尊敬;天天在一起,他就不理你了,他无所谓了,这种人你就可以看出他有问题。比方说夫妻,在追求对方的时候,他对你怎么好、怎么尊敬,一等到你嫁给他了,开始慢慢地翻脸了、不开心了,这叫“近使之而观其敬”。“敬”就是对你还敬重不敬重,如果你近距离跟他接触很长时间,他慢慢对你不尊敬了,这种人的品德有问题。

 

第三,“烦使之而观其能”。有意地将一些很烦恼的事情交给他,让他去做,看他是不是能够应付自如。如果这个人看见烦恼的事情,他自己不愿意做、不好好做,甚至你托他的事情,他烦得不得了,他就是乱做。这种人的人品就有问题了,这叫“烦使之而观其能”。

 

第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就是跟他讲话当中,突然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对他发问,看他的思维和智慧。就是说,你跟这个人讲话,趁他思想没有准备的时候,突然之间问。律师、心理学都有这种,当你准备好了,你可以回答自如,突然之间问你的话,你没有思想准备,讲出来就是自己的心里话。看看我们的庄子厉害不厉害啊!

 

第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就是与对方约定某一件事情,你看他是否能够遵守诺言。比方说诚信是做人的原则,我非常着急地跟你约定一件事情,看你能不能马上帮我去做,你答应我了,你必须去做,如果你不马上去做,我看出你这个人是没有信誉的。

 

第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就是给他们一些利益,给他们一些钱财,去观察这个人看见钱、看见一些物品之后,他的品质。比方说,很多老板就是这样的,他边上的秘书是新来的,他要看秘书在钱方面怎么样,就说:“你帮我去买一点东西。”给他十块钱。秘书一想:“这么大一个老板,几千万、上亿的身价,他叫我买一个面包。”一看九块五毛,还剩五毛钱,回来之后,五毛钱他不给老板了。老板马上就知道,你这个人是贪财的。你五毛钱都要给他,哪怕一分钱你都要给他。人家老板一看这个人不贪财,这个人可以用,所以“委之以财”而看到你这个人的品质。

 

第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就是让对方置于危难、很苦、很糟糕的境地当中,你去考察这个人的节操。很多人自己苦了,拉住别人、讲别人。比方说,兄弟之间,爸爸说:“这东西今天谁拿掉的?”你感觉在危急当中了,爸爸要怪我了,要骂我、打我了,马上就说:“不是我!肯定是妹妹!肯定是弟弟!”就往人家身上推,这个人就是没有节操。


第八,“醉之以酒而观其则”,“则”就是原则,就是跟他去喝一次酒,看看他为人的原则。中国过去说“酒文化”,就是在桌子上喝酒之后看你的人品,因为人品好的人谨言慎行。喝酒喝醉了之后,你再看他讲话,看他是不是守自己的原则。很多人一喝醉酒,马上冲着他:“哎呀,你是老几啊!其实我跟你说,我把你当兄弟啊,有时候看你真的不是东西!”好了,出洋相了吧,现在知道了吧?

 

第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就是看这个人好不好,首先看他合不合群。如果这个人到哪里大家都对他很好,不同场合他的待人接物都很重要。“杂之以处”,不同的地方,你看他变不变脸色。一看见领导:“哎呀,张处长,张局长,你好呀!”一看到普通人:“走过去,走过去,你干什么?”吵架了。你要看他这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是不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表里不一,你要考验他的品质。


庄子的“识人九法”就是让你看人,但是看人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学会帮助人。因为别人不懂,你懂,你才能帮助他。因为别人还没有学佛,我们要把佛法的精髓去告诉他们,这样你才是人间的菩萨啊!


何为聪明人、朋友、贵人、小人

摘自 20181007 美国 洛杉矶《玄艺综述》大型解答会


人这辈子要记得感恩三种人:能跟你同甘共苦的人;在你跌倒时,能扶你起来的人;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的人。对你好的人,一辈子都别忘;经常骗过你的人,一辈子都别交。清晨的粥,比深夜的酒好喝;骗你的人,比爱你的人会说。别人捧你的场,这是好朋友;经常批评你,又肯来帮助你,这是贵人;帮他百次不记恩,半次没帮他就记恨,这是小人。有一样东西比能力重要,就是人品,就是道德,有道德的人才会有福分,所以佛法让我们福慧双修。


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60集【慈悲喜舍见真佛】


学佛人有一句话叫“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有的时候跟君子做错事情没关系。但是你对一个小人言而无信,你对他不好了,他一定记你一辈子。中国传统文化里边跟佛法很像,就说你在单位里有时候跟领导讲话得罪,“哎呀,算了”,领导大量有时候就原谅你了。


你跟一个小人,你讲完话,你没有去做,或者你答应他“我请你吃饭”,“给你明天带一样东西来”,你没给他,小人记你一辈子。你看,你不要去骗小人,“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


过于君子就是你今天和君子做错事情,他对你的怨恨很浅的,他因为气量大。如果“失于小人,其为祸深”,就是闯祸深,欺骗了小人他恨你一辈子,他要反击你、他要报复你,一个人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一个人不要去怨恨别人到处为仇。

郭子仪的为官之道

(请点击视频观看)


郭子仪的为官之道

摘自 20161007 卢台长日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跟大家讲,“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我们在人间要懂得,山溪里的水,一会儿随着季节涨潮,一会儿随着季节退潮,不像大海。用这个来比喻我们做人,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心胸开阔。在人间,对待那些伪君子,我们还能应付,因为他们是在学君子的样子;对待那些真正的小人,因为他没有自己顾忌的底线,你可能就会被他伤害,而且毫无退路可言。

 

当年,郭子仪是一个宰相,在接待所有比他小的官的时候,他穿得整整齐齐,非常尊敬他们,跟他们讲话;看到比他高的官,他永远是很随便地讲话。边上的侍从就说:“丞相,为什么你对那些官比你小的人这么客气、这么尊敬?为什么对比你高的官,你倒反而很随便?”郭丞相说了一句话:“因为小人容易记别人的仇,所以当你不尊敬他,一旦他们得势,你可能就会给自己埋下伏笔。”果然,郭子仪退了之后,他很尊重的那些人,很多都成为高官,对他很好,而曾经伤害过那些人的人,受到了惩罚。这就是我们学佛人应该懂的,要尊敬所有的人,要用平衡心、平等心去帮助别人,要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今天,你都不懂得尊敬别人,谁还会尊敬你?


明辨真假宜用心

摘自 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0703《品格和人格》


你跟别人打交道,现在的人因为人心隔肚皮,外表怎能看得清?所以只能靠语言交流。语言的交流,就是人内心的锻炼和一种高尚程度的测试。一个整天为别人想的人,这种人品格一定高尚。整天一开口就是“我”的人,这种人就是一个自私的人,是没有崇高品质的人;这种人就只会想自己,不想别人。


知人知面难知心,

明辨真假宜用心。

心底无私品自高,

如如不动离烦恼。

 

所以现在我们在末法时期,见人打交道,有时候要知道如何跟人接触,就是要靠你自己的判断力。同样一双眼睛,斗战胜佛有火眼金睛,而我们人的一双眼睛什么都搞不清楚,好人坏人都不知道。应该慢慢学会看人,学会听人家讲什么就知道人家喜欢什么。

 

他跟你讲品格高尚的事情,那这个人一定品质高尚,因为他如果不思考高尚的事情,嘴巴里讲不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把你的话记在心里,说明这个人是用心在跟你讲话。如果你跟他讲的话他很快忘记了,说明这个人根本没对你用心。一个不对你用心的人,是不值得你信赖的。

 

所以我们学佛,念经就是念心。念经念得好的人,心态就好。你跟菩萨讲话,要用心的啊!你求菩萨用心,菩萨怎么会听不见呢?

 

你自己一个人,念经求事情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一定要好好地努力。

 

大家要学会,学菩萨如如不动,安静能出智慧。什么事情要静下来,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烦恼和无明习气。

 

心有所念有所现,

菩提智慧在心间。

有口无心难感应,

内外一如与佛应。

远离乱相不迷惑  无生烦恼心清净

(请点击视频观看)


远离乱相不迷惑  无生烦恼心清净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79集【无我方转菩提 无生进入悟性】

众生因为迷恋人间的一切,你看我们对人间的一切都迷恋,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买不到房子说这种房子不好的,娶不到这个女人,说“这个烂女人”……精神不能萎靡不振,一个人精神最重要,钱可以没有,但是精神不能没有。任何一个人心里都会生出种种乱相,心生种种乱相,就是想不通了:“为什么?”你们记住,我们从小就说“这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子从小就问“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为什么?”我告诉你,这就是种种现象的生出。因为你看到别人了,你有对比了;因为你看见别人有了,你看到自己没有了;但是你自己有了,你从来不会看见别人没有的,这就是人生。当菩萨叫你看到别人有没有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菩萨。

 

所以精神萎靡不振,就会心生出种种乱相,种种乱相就是不开心啊。很多女人本来跟老公生活过得很好的,结果几个女人天天讲她的老公好,她的老公怎么对她体贴,她回去就看老公不顺眼了,就觉得老公不好了,心生出来的种种乱相,每天就我执产生了,“我认为……”我执是什么?你认为、你觉得……你个人的认为并不代表这个事实的真相。你执著某一件事情,并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是对的。你们试想一下从小长到大,你们认为多少事情是对的?我有个徒弟说“哎呀,这个事情解决了,我保证放下了,我只要跟孩子这样弄好了就好了”“哎呀,我只要等到谁谁谁,我的母亲百年之后,我也心定了”……没有停过,这件事情解决了,他又记挂另外一件事情,他心中永远有罣碍,他拥有什么?他因为我执产生,所以他有自我。

 

所以要学习无我,无我就是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做人要为别人想,少为自己想。学佛,学菩萨,就是菩萨是无我的精神,永远想到要帮助别人,你这个人才能成功,你才能转菩提心。你们知道什么叫菩提心吗?不单单是慈悲,而且非常非常地智慧。你们在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拥有智慧来做,你们就不会后悔。很多人一辈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后悔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做出来之后果报来了,他才后悔。所以希望大家要用无我的精神,可以进入无生。因为你没有自己了,就不会生出烦恼。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