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人和菩萨的区别】菩萨不追逐法相,不落入因果;人很难做到就事论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11-17 23: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和菩萨的区别】 

(六)

本篇摘要

菩萨认为人的善恶好坏 都是很正常的

有智慧的人 不给人下定义

人很难做到就事论事

菩萨不追逐法相 不落入因果

明确目标后 就要勇往直前

心中有佛的人就有道场


菩萨认为人的善恶好坏 都是很正常的

摘自 白话佛法六28.【我们需要纯善至善】 


我们的善恶念头在佛菩萨的眼中都是一样无分别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做了好事和做了坏事,在一个母亲眼睛里是没有区别的,因为母亲可怜小孩子,他是孩子,他做错事情以后不做就好了,他做对了事情母亲会很高兴,这就是菩萨的胸怀。菩萨视为人的业障显现,实际上菩萨把人的善和恶都视为这是因为人所有拥有的业障的显化。用现代话来讲,这就是视为一个老师在教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一会儿调皮,一会儿很听话,这个是很正常的。


到了菩萨这里,我们动坏脑筋,动好脑筋,菩萨认为,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还没有这个境界,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菩萨慈悲我们,原谅我们,为什么我们做错了事情,菩萨还要帮助我们呢?为什么你已经到了地狱里了,地藏王菩萨还要到地狱去救你呢?因为菩萨视众生为平等,视众生身上的恶善为平等,这是何等的慈悲之心啊。你们肯吗?看见人家对你好了,开心得不得了,看见人家对你不好了,马上转身就骂人,不是这样的吗?你娶老婆的时候,你跟她说了多少好话啊?她为你做了多少善事?等到一旦看不惯、想不明,又是脚踢、嘴骂的,这难道不是畜生吗?这还是人吗?菩萨会这样吗?菩萨看到你的善良的一面,看到你的过去,菩萨视你们为平等众生啊。

有智慧的人 不给人下定义

(请点击视频观看)


有智慧的人 不给人下定义

摘自 20190607 布里斯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日本有一个著名作家叫川端康成,有一年,他家隔壁搬来了一个年轻人。有一次,川端康成发现这个年轻人竟然顺手将别人放在楼外面的一个花盆抱了回家,川端康成由此断定这个年轻人的品行不佳。有一天中午,这个年轻人敲开了川端康成的家门,要向他借5000块日币。川端康成明白,借出的钱一定是有去无还,可如果不借给他钱会得罪对方,不知道年轻人会怎么样,他只好拿钱给了对方。年轻人接过钱之后说:“谢谢,我很快就会把钱还给你的。”没想到当天晚上,川端康成听到动静,发现年轻人把那个花盆放回到之前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年轻人就把钱还给了川端康成。不过就算如此,川端康成也没有改变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

 

过了几天,当川端康成看电视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则新闻,那个年轻人被火烧伤了,正躺在医院里。记者去采访报道,就问这个年轻人的情况,年轻人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我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于是我就向邻居借钱,我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借给我,我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所以我也想去帮助别人。那天晚上,我发现一家商店着火之后,我想也没想,就冲进去帮助救人。虽然我受伤了,但是孩子被我救出来了,安然无恙,我很开心。”看到这里,川端康成心里五味杂陈,他为自己对年轻人的误会感到愧疚。

 

我们有时候看人不要把人看扁了,每个人都有缺点、有优点。孔老夫子讲过一句话,什么事情都要中庸之道。一个有缺点的人,他一定会有优点;有优点的人,他一定会有缺点。所以,我们做事情不要急于下定论。


人很难做到就事论事

摘自 白话佛法五32.【佛言句句记心中】


你想做一个菩萨,你要好的不去想,坏的也不要想,什么都不想你就空掉了。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们跟情人争吵或跟老公老婆争吵,不要去想,就事论事,否则你又被牵扯进另一种感情中去。“哎呀,真可怜!”好了,你修心又修不好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吵架的时候、骂的时候恨啊,恨的时候最好就希望他死掉;结果看见他生病了,心又疼了。这就不叫菩萨。因为菩萨是让你完全看穿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看空。看空的时候你不要思善,也不要去思恶——根本不应该争吵,所以哪来的善恶呢?恶你更不应该思。善为什么不应该思呢?好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想想呢?比方说你想一想,“哎呀,这个人也挺可怜的”,好了,不是他可怜,是你现在可怜了。因为你罣碍了,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你的麻烦来了。

 

做人要讲良心。很多人对你们好过,你们要对人家好,人家有难的时候要帮助人家,人家有苦的时候要替人家分担。不要自己开心的时候跟人家好,不开心的时候就不跟人家好。要懂得用心来关心,不论是做人做事情都是这样,但不去想好坏。因为你是要学菩萨(菩萨的境界是非常高的),所以要不思善不思恶。你好的东西、坏的东西都不思,方证菩提身。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你就是菩萨的身体。


菩萨不追逐法相 不落入因果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46.【观法无我 恒常不变】


师父接下来跟大家讲“能善分别”,就是说这个人能够分别好的和坏的,这个事情可以做和不可以做,能够分别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他还在分别心当中。真的学佛要如如不动,要忘却。你今天说“我知道这个是好事,我要去做”,你还是有相,你还是在分别当中,不是无分别。


能善于分别一切法相,但是凡夫更去追逐那些分别的法相,也就是说菩萨知道这件事是好是坏,但是有些人不知道,他去追逐、去研究这件事是好是坏,执著在里面,那么他不落善念就落入恶念,因为追逐使他的心变得要么好、要么不好。这件事情,当你明白道理之后,你说“这是好事情”“这是不好的事情”,实际上你要么就落入了善,要么就落入了恶,或者落入不善不恶的无记念。无记念是佛经上讲的,“无”就是没有,“记”就是记录的“记”,“念”就是念头。因为你只要掺和在这件事情中,一定会有这三种结果,要么落入恶,要么落入善,要么就是不善不恶。

 

只有成佛的人,只有有境界的人,才能善分别一切法相。经文里讲的什么意思?人家告诉你夫妻两个打架,一般的人“我去了解一下”,最后“嗯,老公不好”;或者有个人调查下来,“嗯,你的太太不好”;或者这个人说“两个人吵架,两个人都不好”。那你是不是落入了有相当中?


你如果境界高了,是佛菩萨,是已经开悟的证道成佛的人,如果今天看到夫妻两个吵架,你会笑一笑,因为吵过了就会没有了,这是他们的缘分,因为看到了真谛——有分就有合,有合就有分,今天的争吵会迎来明天的和好,今天的和好会迎来明天的争吵,这就是缘,这就是果。所以不去劝他,不落入说“你是好的”,也不落入说“你是恶的”,不说老公好,也不说老婆好,也不说这个事情大家都不好,因为不落入因果。


明确目标后 就要勇往直前

摘自 白话佛法二33.【离欲梵行,成就佛性】


很多人说我以后要到菩萨界去,能上去吗?现在师父把目标都给你们指出来了,要你们自己去修,能否修上去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这要看你们自己修不修了。大浪淘沙,有些人坚持不下来,自动淘汰了;有些人因为品行不端,自己退出;有些人自己没有进取心,没有信心来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退却了;真正修得好的人,心中有佛,真正照着佛菩萨的路走,就会排除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心中有佛的人就有道场

(请点击视频观看)


心中有佛的人就有道场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20集【菩提心遍法界】

一滴水进入大海,永远不会枯掉;如果一滴水放在外面,很快就没了。所以我们学佛人要将自己心中的佛性进入佛的本性中,那么你的佛性就成为一个心中的道场。心中有佛的人才有道场。在人间要学会无喜无恶,无忧无虑,无美无丑,才能无色无味。你看别人不要看到别人“这个人很丑”,一会儿开心,一会儿难受,一会儿忧,一会儿焦虑,一会儿这个人很美丽,一会儿这个人很丑陋……无色无味,“无色生香味触法”,现在跟你们讲《心经》了。

 

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不经意地流过,不知不觉给别人带来一丝凉意。做人不要做点好事也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做点坏事也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痛恨你。学佛人要滋润万物,如风遍行,像风一样到处可以吹得到。菩萨的慈悲心可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很温暖,像春风一样。只要是动物,它都会有生气、难过、恨。我们要学大地,天地之间无私地承载。什么意思?你在土地上吐痰也好,扔脏物也好,它都不声不响地承担;你用阳光照耀,它感受到温暖。

 

所以我们人就要学会心中要有虚空,心中虚空是什么,心中虚空就是不要有烦恼,不要有恨,你这样的话,就像一间房,我们今天这间房堆满了杂物,你们进得来吗?所以要含藏万物而无争,不要去争这个世界,心中有佛性的人不争这个世界的。以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无不为,你很多时候,你们自己做的行为,已经给人家作出榜样了,用不着你再去吹,去讲,你这个人出来像模像样,像不像师父,人家尊敬不尊敬你,你的行为已经就是一个教育,你表面上好像我没做什么,实际上你都做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