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正思维求佛】求佛就是求自己;向内心求就是启动自己慈悲心;求到就是把命根中的东西找到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4-9-30 22: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正思维求佛】

(二)

本篇摘要

▲求佛就是求自己

▲向内心求就是启动自己慈悲心

调整自己的闻法动机和发心

▲不要为名利来求佛

▲求到就是把命根中的东西找到

▲世间利益是不长久的

求事情的立场很重要

▲面对问题,该求菩萨保佑还是该自己坚强承受


求佛就是求自己

请点击视频观看)

求佛就是求自己

摘自 20181012 美国・纽约《世界佛友见面会》

问:除了三大经文之外,同修平时做功课一般不会安排准提神咒,会念解结咒、往生咒、消灾吉祥神咒。同修是这样理解的:希望某件事情能够如愿,念了这些经文,可以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因为师父曾经开示过,很多业障是因为吃了太多活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恶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求一件事情,平时不一定需要念准提神咒,也可以心想事成?

 

答:其实准提神咒也是对某一件事情……求菩萨化解你这个灾难,化解你一个麻烦。实际上任何的求,求菩萨就是求自己。很多人,比方说家里事情搞不定,吵得一塌糊涂,跑到那里跟菩萨一跪,跪在那里,菩萨没跟你讲话,对不对?他没跟你讲话,你求菩萨为什么会解决呢?因为你求的时候,你就感觉到:“我是菩萨,我不应该吵架,这个事情我应该冷静,学佛的人怎么可以这样!说不定菩萨会帮我的,明天会好起来的,我的妻子会原谅我的。”这些都是你自己内心八识田中产生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你自己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为什么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求佛还是求自己,因为你是未来佛,你有本性佛在里面。你有智慧,只是在争吵的一刹那,你成为一个“人”,而没有成为一尊“佛”。所以菩萨就是让你在佛的面前回归本性,让你知道你是一尊佛,你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么你理解了,开悟了,你求完之后,好像你是求了菩萨,其实你是自己解脱、开悟了。当然了,在你求的当中,菩萨一定会帮你的。


向内心求就是启动自己慈悲心

摘自 Wenda20180429B 19:48

男听众:师父,拜佛要轻微低头,拜佛不向外求,内心开悟,俯首反观佛性。向内心求与正常地祈求菩萨保佑有何不同?

 

台长答:不一样。你内心求,反观,就是启动了自己的慈悲心。慈悲心很重要,你没有慈悲心了还怎么办啊?你没有慈悲心,你根本动不了了。任何人启动自己拜佛的心,实际上就是从内心出来的,因为内心的佛性会带动你所有的慈悲、忍辱、精进、守戒(是不是这样理解:观自己内心的佛性、慈悲心,自己的心跟菩萨合二为一,从而求得菩萨的保佑?)对啊,合二为一,你这样求起来当然灵了,菩萨能感应到,你想什么菩萨就知道什么。


调整自己的闻法动机和发心

摘自 白话佛法 (五) 13、【不违缘,向内修】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向内修”。修心要向内修。向内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调整自己的闻法动机和发心。闻法动机是什么?就像你们现在很多人来拜佛,有的是为了自己身体好、长寿一点,有的是家里碰到困难。然而当你学佛动机不好的话,那菩萨是不会救的,因为和菩萨没有感应。所以要好好地修自己的心。如果为了某种目的来修心,这就叫动机不纯,菩萨也救不了的,因为本身他在求佛时就有孽障在身上了。但是有的人学佛就没有动机,没有什么事情要求的,只是很想要学佛,听人家介绍就很喜欢,这些人是与佛有缘。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吃了苦、家里有灾难了,才开始找到这个法门的。所以学佛首先要调整自己闻法的动机和发心,也就是拜佛的发心和动机。如果你不知道发心而只知道表面上的闻法,实际上如同修法的影子一样。也就是在拜佛的时候不是你本人,是一个影子在拜。

 

当一个人自己心里不纯洁,就算跪下来磕头,那也只是你的影子而不是自身本性中真正的实体,所以称之为“相似佛法”。意思就是你好像在学佛法,好像在闻佛法,你好像在念经,又好像在拜佛,实际上你并没有往心里面修,你没有用真心,这就是“相似佛法”——很相像,但并不是它。


不要为名利来求佛

摘自 白话佛法 (六) 24、【正思维求佛 去除厌离心】

有些人背叛了佛,有些人还俗,还有些人修一阵子不修了,因为他们看不到菩萨的慈悲,所以菩萨的智慧他们也不能接收到。为什么呢?因为他求菩萨求得很多,他什么都求,天天把菩萨作为一个可求显灵的机器一样,过几年没有达到自己所求的愿望,就开始对菩萨产生一种厌离心,就是讨厌的、离开的心。他以为菩萨最好能够一求就灵,他不知道,求佛就是求自己。很多人修心念经念得很好,他一求就灵,而有些人修心不精进,念经念得不好,他求得也不灵,难道不是他自己本身的原因吗?去怪人家干什么?

 

师父喜欢拿学校小孩子读书来举例子。一个小孩子天天去求老师说,“老师,你把我教得好一点,老师,你把我的功课批改好一点”。你还不如看看自己读书到底用功不用功。你把功课做得好一点,你把书读得好一点,你还要老师帮你把作业批改得好一点吗?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来到达人间的愿望,人间的愿望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来达到的。我们求菩萨求得不灵了,以为是菩萨不灵,殊不知是你自己心不诚啊,你自己身上的孽障很多啊。所以,很多人会由爱菩萨、求菩萨,慢慢地到产生了一种厌离心,讨厌了,觉得菩萨怎么老不灵啊。一旦讨厌之后,就慢慢离开了菩萨。

 

不要为名为利来求佛。如果一个人学佛修心,只是为自己的名,为自己的利来求,他没有达到目的的话,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厌离心。这就是为什么师父告诉你们,其实拜佛不要太多地去求佛,因为当你求得越多,你的功德不够,你的愿力不够,你的福德不够,那么这些反射回来的业障,造成了你学佛的障碍。听得懂吗?想一想,你拼命地想把孩子送进精英中学,孩子为了读书,苦得不得了,然后呢,为了满足你非要让孩子考精英学校这个要求,你天天在给他补课,饭也没吃,要是最后还是没有考上的话,身体也会垮掉,而且孩子还会对学校、对老师、对所有学的东西产生一种厌恶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小孩子的压力太大,没有考上指定的学校之后,见不得父母亲然后自杀,反过来有一个反作用力出来了。

 

师父叫你们学佛不要求得太多,要让你们少求少欲望,多求多欲望,不求没有欲望。难道你跪在菩萨那里你不求的话,菩萨就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了吗?你可以点到为止。而有些人在念经的时候天天地从早到晚就是数落着这些事情,你完全可以点到为止,“菩萨,你保佑我某某某能够怎么样”。一句话结束。


求到就是把命根中的东西找到

摘自 Shuohua20130104 08:51

女听众:我们求菩萨加持的时候,一个修行人如果真的不求,就专注于自己修心,当他的气场与菩萨完全契合的时候,他随时随地得到菩萨的加持,这样理解对吗?

 

台长答:对,完全正确。如果他的心跟菩萨的心能够经常合在一起,他意念一到,菩萨就到(有的人修得还不是特别好,求世间某些事情的时候拼命求,最后也求到了。有的人是拿功德换来的,有的人真的就求到了,那么是不是他在求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正求,然后那一刻他的心和菩萨比较接近,是这样吗?)呵呵,这个小丫头,又是一个很好的小菩萨,台长非常开心!


记住我一句话:第一、求来的东西他命中一定有,这是100%的;第二、他求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可能他业障比较深,或者最近在人间造了新业,当他求到的时候,一定是拨开迷雾见青天了,也就是他过去有的东西被他找到了,并不是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明白)如果没有这个根基,你再怎么求也求不到。你说“我要发财,我要成大富翁”。你命中没有这个财运,求菩萨也不会给你的,因为给你就是动因果了。当然,就算你没有,但因为你现在做了很多善事,种了很多福德,反馈回来会快一点,但这个数量不会太多,根据你最新布施的能量转换成你所得到的果(明白)


世间利益是不长久的

摘自 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0616《戒贪清净是真修》

佛法对你求世间利益,其实就是让你知道,这些利益是不长久的,不要把它当成最终学佛的目标。每一个人求佛、拜佛,总是牵扯到自身的利益,但是佛法让我们不要把求人间的利益当成修心的目标,而只是随顺因缘。因为一求就有私心在里面,你等于在为自身求利益,你求的私欲只能达到人天乘,其实讲得实在一点,你求的是轮回中的利益。

 

学佛是提高境界,消除业障,使自己能修成正果,不能把学佛、念经、放生当成是和佛菩萨的交换利益来看,这样的思维属于动机不纯。

无求就是解脱道,
有求就是人天报。
修心出离最重要,
菩提心来菩提效。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其实是佛菩萨启发众生生起信心的慈悲,是用佛力加持消除你的业障后,让命中本有的善果加快成熟而已。

 

有的人以为是跟佛菩萨交换来的条件,其实只是你本来命中拥有的,消除业障之后的善果加快成熟。所以你不能有跟佛菩萨交换条件的想法,因为这样会加重你自身的贪念,最后伟大的佛法,就成了你换取福报的工具,让自己的业因,越种越深。

 

很多同修刚学佛时,几乎求什么灵什么,然后贪心越来越大,最后就求什么都不灵了,因为佛菩萨不会助长你的贪心;而他自己因为求不到,也就慢慢丧失了学佛的信心。

 

所以不能用贪心来学佛,贪心学佛的弊端,就等于种子刚刚准备发芽,就已经枯萎了。因为你把种子刚刚种下去,不断地给它加水,晒太阳,不是干死就是淹死,所以你的善种很快就枯萎了。


求事情的立场很重要

摘自 弟子开示 (一) | 第一部分 【精彩佛理】

问:我们学大乘佛法要发菩提心,要去掉贪瞋痴跟我执,但是我们现在念经很多是求我们自己的事情,是否会增加我执跟贪欲?

 

答: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自利利他的概念。由自我立场而产生的,那就是贪瞋痴和我执。你现在拜佛求事情,求什么样的事情就很重要。如果你求的不是贪图名利之事,而是求用佛法来帮助你解脱累世以来积累的业障,那么这是为了求用佛法来帮助你还债,这是为了去除我执。另外一种是求名利的,也就是把人间那些肮脏染污的东西求回来。所以这是两个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拜佛修心,其实就是洗你的心灵,也就是洗你的内在意识,当这些内在的意识转化成为善良纯洁之后,你的心灵会很干净,你就可以去做很多利益众生的事情,去影响其他人。比方说你们天天念经拜佛,你们很多人都是在为别人求,为爸爸妈妈求,算不算贪瞋痴?百善孝为先。为了爸爸妈妈求就不是为了自己,就已经是为了众生。如果为了众生而求的话,那就境界更高。已经脱离了不为自己而求,实际上你的境界已经提高了。你求菩萨所得来的东西,菩萨答应帮助你实际上已经在转化你的业障,转化你身上的灵性,来化解你累世所积累的不好的东西。而这些意识擦干净之后,能够让你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帮助你找到你的佛性,而佛性绝对不会是贪、瞋、痴,不会执著。


面对问题,该求菩萨保佑还是该自己坚强承受

摘自 Wenda20181102 46:31

女听众:我们在什么时候应该想着去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们,还是有问题时就告诉自己要承受,要自己坚强?


台长答:又要承受,又要坚强,又要告诉菩萨(同时进行?)嗯 (师父说,其实跟菩萨讲、求菩萨与自身的福德、功德有很大的关联。因为有时自己没这个福德、功德,就算跟菩萨讲,效果也不大。所以面对这些问题,一般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去做,让自己更加坚强,能去超越这些问题,同时也要跟菩萨讲,等于是双管齐下?)对,就是这样,双管齐下。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