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心念不正 共业难逃
▲善要有正为前提
▲如何理解:念經可除八十亿劫生死罪
▲等着回报是不平衡的心态
▲住足的心越多 妄心生出得越多
心念不正 共业难逃
摘自2021-09-23 師父最新开 示:心靈法門佛友可念《药師灌顶真言》
最后,希望大家多多念诵药師灌顶真言,多多益善,多多加持灌顶,躲开末法时期的共业,这是观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普降甘霖,帮助苦难众生躲过共业。因为人的心念不正,所以共业难逃,因此要纠正自己的心念来改变自身的病痛,用“心念”来治病。观世音菩薩慈悲,让心靈法門的佛友可以多求药師佛,保佑大家躲开佛法界俗称“末法时期”的共业。
观照念头很重要
摘自盧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控制起心动念】
經常观照自己的念,就是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經常讲某个人的观念好不好?观念对不对?这就是在关注自己的念头,然后产生一个正念,就是你为人处世的正确观念。修行人和一般凡夫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心念不一样。学佛人的心念,总是想着帮助别人,总是想着怎样更好地去救度众生,怎么样做好事不留名,怎么样慈悲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不是做了点好事,就整天喜欢自吹自擂,生怕别人不知道。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人的明觉和明察,自己做点好事心里很明白,马上就能觉悟察觉到:“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骄傲自满,我本来就应该帮助别人。”經常有明觉明察的人,就会正念现前,就会更加仔细地观照自己的念头。观照自己就是經常察看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内在与外在的观念。内在的观念是什么?就是你心里想的,而别人不知道的,内在的观让你看到事物所产生的念头。比方说,你在心里想:“我凭什么对他好?”有观吗?有观;产生的内观念头就是:“我没必要对他好。”这就叫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观念是什么?“我看到这个人很可怜,我很想帮助他。”外在的观念和内在的观念,你都要修正,都要正确,你的行为才不会出差错。凡夫不管自己的心,也管不住自己的心,外面一看:“我应该帮助这个人。”但是心里一想:“我自己还没过上好日子呢!”那么,你的意念由内在的观念,取代了外在的观念,结果就是你没去做这件好事。
善要有正为前提
摘自2021年師父每日FO言FO语|2021年6月7日《保持正念》
所以佛认为的善男子,一定要八正道,正信正念,想的是正思惟,行的是正行,说的是正语。
没有正,什么善都有可能走偏;没有正,什么智慧都可能变成小聪明;没有正,什么慧都有可能变成邪慧。
想想那些盗贼,破译别人密码锁,哪个没有一些小聪明。
所以佛法界讲,真正的行善,是一定要在有正的前提下。无正不为慈,无正不为悲,真修的人才是有真智慧,真慈悲。任何人在修心当中有不纯、不恒,都没有可能达到正慈悲。
四正勤是空性的智慧
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第23集【四正勤是空性的智慧】
師父告诉大家,“四正勤”。“已生恶令断”,在你心中已經生出来的恶念,你必须要把它断除。“我去占他便宜,他也占过我便宜”,这就是恶念,已經生出来的,你必须要断除。
“未生恶不生”,在你心中还没有生出恶念的时候,不要令它生出来。很多人学会控制了,明明知道再讲下去会发脾气,明明知道再这么说下去,思维上再想下去,他一定会出偏差,那么你知道要令“未生恶不生”。“接下来我要恨了”,这个恶念不能生出来,否则会破坏你的情绪。
第三,“未生善令生”。你心中还没有生出来的善良,赶快要让它生出来。很多人心中其实想帮助别人,有很多的善良,但是他没有去帮助别人,他没有生出“我要去帮助别人”的理念,其实他心中經常想到“我要去帮助别人”,所以赶快令它生出。
第四个“正勤”就是“已生善令增长”。这已經是善良的东西了,你必须鼓励自己要去做,“今天我不管轮到值班还是不值班,只要我有时间,就帮助做卫生,帮助别人,拿东西。不一定我值班,不值班我也这么做”。你要记住,已經生出来善良的东西,你要令它更加地茁壮成长,你要让善良充满着全身,然后慢慢地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正能量。
念诵《药師灌顶真言》祈求
摘自2021-09-23 師父最新开 示:心靈法門佛友可念《药師灌顶真言》
念礼佛大忏悔文和药師灌顶真言之前祈求:我某某某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薩慈悲,请求药師佛为我某某某加持灌顶,保佑我某某某身体健康,免疫系统健康,消除身上不好的病菌(或细胞,或负能量),我学习观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慈悲心愿来改变自身的病菌(或细胞,或负能量),请药師佛加持灌顶,解救消除苦难众生我某某某曾經造下的无明业障。我某某某念XX遍礼佛大忏悔文(念诵遍数详见下文说明),忏悔我自己过去意念中不够正能量、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求菩薩慈悲保佑为我灌顶成功,保佑我身心不受外面任何负能量或病菌的染著。
如何理解:念經可除八十亿劫生死罪
(请点击视频观看)
行善的心态
等着回报是不平衡的心态
摘自2016-10-07 盧台长日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无为而为,广度众生。做了善事像没有做一样,帮助别人像没有帮过一样,当别人再来帮你的时候,你会产生感恩心;帮助别人之后等着别人回报,哪怕你帮了十个人有九个人回报,你最后还是非常不高兴地拥有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明心见性,就是要懂得失,不是要得,做人广度众生,要无为而为,做了善事不记在心中,要把它忘记,实际上善是常在心中的。将佛性永恒常住是最重要的,佛性就是良心,人要讲良心,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就是良心。
吃亏是福
摘自白話佛法 (十) 17.善尽祸至 灾尽福至
要认清修行的目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放下解脱,就是要学会吃亏,才不会受别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勇于吃亏的人是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的。師父告诉你们,要多学会吃亏,吃亏就是便宜。修行人不怕吃亏,学佛人不会计较,如果你们今天还在斤斤计较,你就不是一个学佛人。多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你们知道会得到什么吗?你们得到的是心里平安、心中平安,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去帮助了别人,这个人会弄你吗?不会的。这个人会害你吗?不会,你是不是平安了?这个人过去对你很不好,你去帮助他,你回到家里后会感觉很安全,他一定不会再搞我了,因为我帮助了他,我很开心,是不是心中平安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去善待对你不好的人,你会得到心中的平安。
師父讲故事:付出即是得到
摘自2018-12-29 盧台长马来西亚《世界佛友见面会》
有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食堂的伙食非常糟糕,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而女老師的身体非常虚弱,她經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去买鸡蛋。卖主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老太太说:“你开个价吧。”女老師定了5毛钱一个,其实这个女老師在她的城里买一个鸡蛋最多4角5分。女老師看见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几只鸡养活自己,于是每个鸡蛋多给了她五分钱。这个老太太可怜,女老師心想:我就做个施主吧。奇怪的是,这个老太太不讨价还价,就卖给她了。过了一段时间,女老師觉得这个老太太很可怜,单方面又提高了五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这回老太太说话了:“我不要你加钱。”但是女老師坚持要提价,这个老太太最后没办法,还是接受了。
有一天,女老師照常到老太太那里去买蛋,正碰上一个蛋贩子跟老太太讲价。蛋贩子跟她说:“老人家,我给你6角钱一个的价钱,我把你的蛋全部收走,好不好?”“我不卖给你。”蛋贩子跟她说:“这个价钱很高,山里全部都是这个价。”老太太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而是这些鸡蛋我要卖给那位瘦瘦的老師,人家那么远来到我们这里教书,又那么瘦,我希望她早点胖起来,能够在这所小学里长期地待下去,因为孩子们很需要她。”女老師顿时惊呆了,原以为自己是个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却是那个老太太。
凡是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凡是你希望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生命有时候就是一种回报,你把善良给了别人,你一定会从别人那里收获善报。不论你对谁好,从长远来看都是对自己好。一直地善良下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路行善,福已經在紧紧地跟着你了。
善心就是佛心
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第69集【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很多事情你帮过别人,你不记在心中,或者你曾經送给别人很多东西,把他抚养大或者对他很好,像这些善良的心,实际上就是你的真心和清净心,就是你的佛心,因为你无所住,你把帮助过别人已經忘记了,已經没有感觉到拥有这些心了,讲到底就是帮助过别人要忘记,对人家好过了要忘记。众生为什么会生出这么多的贪心、执著心、贡高我慢心?为什么会有分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之心?
住足的心越多 妄心生出得越多
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第69集【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这就是因为我们把那些用过的心住足在心中,时间长了,“这是我的心”“这是我的恨”“这是我的忌妒”……慢慢地因为你住足了很多的心,使你生出了更多的心,那么你的妄心就开始生起了,业识心就开始生起了,平等心就找不到了。所以皆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只要把任何人间的心住足在自己的清净心当中,你的真心就不会被污染,就是佛心常住。众生所生的心都是贪心、执著心、贡高我慢心,还有分别心,这些妄心和业识心(业就是业障的业,因为业障阻碍了意识,产生的这种心态就叫业识心),也就是众生之心。
不可怠慢去行善
摘自baihuafofa170831
所以学佛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无止境地这么让自己懈怠下去,应该急速做善,制止自己心中任何的恶念、恶心。師父今天跟你们讲一句话,你们要记住,如果怠慢,心中怠慢去行善,实际上你本身已經在行恶了,因为你对行善怠慢,没有积极地去促成这种善业,你已經在行恶了。所以想不作恶,你就要积极地去行善;想拥有智慧,就要精进地去努力。所以希望大家在恶业没有成熟之前,赶紧的用善业去慢慢地消除自己心中的恶业。師父告诉你们,一善解百灾啊,灾就是我们心中的恶业,善良就是我们的善业。所以好好地学佛,你才能善始善终啊。
2019墨尔本结束语
(请点击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