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共修】不让妄念损害我们的修行(三)

[复制链接]

6084

主题

6128

帖子

15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6536
发表于 2021-11-3 1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题共修
不让妄想损害我们的修行

不让妄想损害我们的修行

  

(导读)

慈悲众生的正念能克制妄想

如何克制妄念

以妙观察智对治妄想

遇到事情如何不生妄想


 

如何去除妄念

去除贪心破除妄想

摘自Wenda20200126   46:52  

女听众:师 父,您曾经开 示过,说妄想是万恶之源,不能靠妄想来解决问题。怎么彻底地灭这个妄想?

台长答:“彻底”不可能的,你是人,就彻底不了,只有到了天上才能彻底。你只能灭掉大部分的妄想,就是要修心啊,修心了不贪了,不贪的话是不是妄想就没了?(对)贪什么?知足常乐就好了;能够得到现在这一点,很满足就可以了。


 

明白实相就不会执着妄想

摘自白話佛法 (十二) 22、【色空都是幻觉】  

你有什么追?有什么求?你追到的会失去,你得到的也会失去,你拥有的会失去,最后连人身都会失去, 你能得到什么?这就叫实相。师 父给你们总结一下,实相就是让你认识到现实的情况。很多人已经感到自己要生病了,他就是不相信,结果进医院了;但有些人一看身体状况,认识到这种情况很危险,然后赶紧注意健康看病,这就叫认识了实相。一看见老婆要发威了,赶快离开,这也是实相。我明白我今天吵架了,我明天又会好,所以我不会难过半天,因为我老婆就是这个毛病, 因为我老公就是这个毛病。我知道实相,我老公今天晚上喝醉酒了,会发神经病,第二天早上酒醒了,他就会跟我赔礼道歉。既然你知道第二天他会给你赔礼道歉, 你当天晚上就不会跟他吵架了,因为你知道了实相。师 父讲得还不清楚吗? 


 

灵性念不掉,导致想不通

(请点击视频观看)


 


如何克制妄念

摘自Wenda20140815  01:24:47  

女听众:师 父,如果要时时观照外心的话,在有念头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要有意去克制?用短经、短咒填满零碎的空间和时间,不让杂念有生存的空间,平时多念心经,多看《白話佛法》,多做一些菩萨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为众生,这样子想可以吗?

台长答:哎呀,exactly![太对了]就是说你这个人已经开始进入悟性当中了,你这个人今天能讲出这些话,说明你已经很有悟性了。就是人不能在脑子里留有那些空间,让那些私心、那些杂念,这种我们说的“污泥浊水”在你心中留下半点不干净的东西,用什么东西来填补它?就是念经、许愿、看《白話佛法》、做善事、做功德来弥补它,不让自己的心有半点空间,可以留有这种让你五欲六尘进入的空间。你非常好了,不错了,悟性很重了。


 

 

慈悲众生的正念能克制妄想

摘自Wenda20181209B   13:47  节选  

女听众:当有贪瞋痴慢疑出现时,之前想的是“我要学菩萨,我是菩萨,我要一世修成,所以我不能有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但总觉得在和心魔的抗衡当中有点力不从心。有一次听师 父的开 示说“众生需要什么”时,突然有被一棒打醒的感觉,从此遇到心魔出现时,就立刻想着“众生受益就好,我无所谓的”,感觉这样就能很快地化解掉不好的思维和行为。师 父,是否无我利他,心中只有众生的需求,没有了自己的利益,才是对治心魔的无上法宝?

台长答:是啊。心魔是什么?你只要有佛就有魔……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阴阳两极和合而成的,所以当你要克制心魔的时候,你就必须阳光灿烂,你的心中佛光普照,你才能克服住。


 


以妙观察智对治妄想

摘自2021年师 父每日FO言FO语《觉行圆满》2021年6月10日 节选  

学佛要用真实,要用妙观察智,去除妄心,制止散乱之心,皈依一处;等到功夫深了,慢慢降伏自己的妄心妄念,用佛菩萨的般若智慧,来看红尘世界,就会得到真实妙观。

 

万有诸法,都是缘起的产物。既有当下真实存在的一面,也有未来无穷变化的可能。用现代话讲就是,什么事情都有它现实的一面,客观的现象,又有它自性变化的一面。认识到缘分是无常的,客观也会变化。缘分生灭不止,意识不可能停止。只有用自己的般若智慧,去观察这件事情的过去、未来和即将在无常中的转变,你才能在你的思维当中知道,任何的万有诸法都有它变化的可能性。

 

杂念纷飞没智慧,放下我执无所谓。

过眼云烟去轮回,转凡成圣改思维。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三毒心执著,被某一件事情刺激,过分执著,被自己的第六意识所控制,不断地妄想,逐步成为自己的一个妄念,储存在八识田中而不得改变,认为它是唯一。

 

我们只有调伏自己的身心,不要让自己的心起伏不断地妄想,要净化成清净无为,从感情转化为理智,从理智转化为空性智慧。这样你就不会被自心的执著和三毒所控制,你以后看任何事物都会有一种辩证的心态。

 

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的孩子,跟别人一起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从第六意识,你认为这个孩子学坏了,跟别人 一起偷东西。

 

这种妄念使你不停地执著,你的恨心,你的愚痴,会让你甚至要放弃教育这个孩子。你的孩子和别人一起偷东西,别人被抓进去了,你甚至心里会想,为什么他不 跟着一起被抓进去。

 

其实你就是在执著妄念中。你没有看到你孩子会变化,孩子本质上还是好的,只是一时糊涂。真正有智慧的人,要用无常观,净化自己的妄念。

看到这事情的本质,你还会想,“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学佛人,我们可以念经求佛”,就会想再继续教育他,将自己的情绪转化成理智。最后,心里想通了, 就是空性;你自己也放下了,你的智慧就会产生。

 

缘分生灭不会停,意识杂念不会止。

调伏自心去我执,转化清净是佛智。


 


遇到事情如何不生妄想

(请点击视频观看)


 


如何去除记忆中的负能量

摘自Wenda20171022A   13:50  

男听众:我们在学佛前,在工作、学习、感情上受过伤害,或者是被别人欺负过,甚至至今难以忘怀。请问师 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学习《白話佛法》,运用菩萨的智慧帮助我们放下,而且忘记曾经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呢?

台长答:对,你把自己变得忙一点,天天念经。我问你,念经的时候你会想那些事情吗?(不会了)好了,这一段时间属于你的了,至少这一段时间你不会伤心了吧?(是的)人的伤心是什么?一讲到就伤心,一想到就伤心。“想到”,你要有时间的,你没有时间去想,那你怎么会伤心呢?(《白話佛法》可以帮助我们忘记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保持在幸福的快乐心情和法喜之中,你就会一直忘记那些痛苦的事情。你一直跟大家很开心,做这个、忙这个,哪有时间去想那些过去的痛苦啊?很多女孩子过去感情上都出过事情的,你不讲,她想都想不到……要让自己充实一点(如果一直忘不掉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是不是已经储藏在八识田中了?)对(这样的话,对我们的修行、修成菩萨很有阻碍啊)对。那天我跟大家讲了,“大圆镜智”,内心的本性像面镜子一样,把八识田中不好的东西全部要转换掉,转换到佛性,转换到无我、无境界,那你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没了。实际上这种“想不起来”并不是失忆,而是说在你的意识当中已经没有这种负能量的存在了,明白了吗?(明白了。师 父,也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要想真正地不被别人伤害,就像师 父在《白話佛法》第四册里讲过的“苦修行到无生法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这种“无生法忍”就是永远不会感受到被别人伤害了)对了,这个境界就比较高了。因为你已经没有感觉人家在伤害你了,你就不会被伤害。你记住师 父这句话,当你没有感觉别人会伤害你的时候,你的心就不会被别人伤害(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只是可怜他,他在造业)对,你可怜得厉害的话,怎么会被他伤害?(是的)比方说一个人不停地欺负你,这个人已经生病了,医生说他还能活几天。这个时候你到医院去看他,他不停地骂你,你只有可怜他,你觉得他马上要死了,还有几天了他还要这么骂人,你会生他气吗?你不会生他气,你会被他伤害吗?(不会)


 

心可以任运环境

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第99集【谈见分与相分】  

所以师 父告诉大家,佛陀告诉我们,外相可以影响你的内心,也就是你的心在动,你看见的也是在你的心中动,你没看见的也是在你的心中在运作。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心生则境生,只要心生出来了,境界就生出来,你今天烦恼生出了,你就有了;心灭则境灭,你今天想这件事情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境生则心生,你看到这个环境,你的心产生了一些想法了,那么你的心就生出来了;那么境灭了则心灭。举个简单例子,晚上在很远的地方,你们听不到声音的,突然很远的地方有一辆车开过来,农村很暗,根本没有灯的,你看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汽车只有一盏灯,因为另一个灯坏掉了,你看见一盏灯很远,忽忽悠悠的,而且因为汽车开的时候路边还有很多树,所以这个灯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你可能会心里产生“哎呀,是不是见到什么灵性了?” 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汽车一盏灯,经过很多树木,它是一闪一闪的——这就是你的心在生。等到它开到你面前,“哎哟,一个灯的汽车”,境没了,心也灭掉了。你今天对这个人的恨也是这样:你恨他,等到他跑过来跟你说“这件事情不是我讲的,是别人讲的,你不要误解我”,你这个境就灭掉了。所以人的心,佛说“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环境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环境。所以当我们去注意这个世界上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可能还在。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的心就会动;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我们的心又会动。所以叫“无见就会无感觉”。所以不要去看到,心无罣碍,不要去听别人讲,你就有虚空的感觉,心中有虚空。而虚空的感觉,时间长了,在你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环境,那就叫空境。空境虽然不像红尘中的色境——今天看见这么多party(聚会),这么多人,这么多商铺、霓虹灯,很开心,但是空境就是心中的一种高尚的境界。因为经常心空的人他不会有烦恼,而在红尘当中滚滚的人,他的烦恼不离身。所以我们情愿要修心修到空境,那种境界才是日后超脱六道的根源。


 

迷途知返是唯一

摘自白話佛法广播讲座(一) 7、【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菩萨到人间来救人的本意是令我们所有众生背尘合觉,返迷归悟。背尘合觉是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有尘埃,有很多的灾和难啊,当我们把这些尘埃背着的时候,如果学佛,就相当于知错就改的觉悟之中了,就会返迷归悟,迷途知返了。我们就会悟出很多的道理,要把自己迷的事情慢慢地不迷,有时因为我们没有了解事物的本质,所以会越来越迷,一旦悟出这些佛法道理的时候,就会返迷归悟,离开迷雾,归终于开悟了。佛法的本意就是让我们出幻妄之生死,这个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幻妄的,都是没有的事情。人的生死和人世间的所有幻觉是一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死的。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都是幻觉,有一个词叫“痴心妄想”。古时候,很多皇帝想寻找长生不老之术,其实这是没有的。任何事物有生就有灭,永远没有长生的,所以佛的本意是希望人们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出本具之佛道而已。当我们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人生都是幻妄,都是妄想,所以我们的生死也没有意义了。这样的话,才会得到真正的佛法和佛道。 

摘自师 父每日FO言FO语 2021 年 5 月 30 日《修心基础》  

信念坚定越障碍,

修心之道路漫长。

转化识蕴看本性,

关闭外境变纯净。

正等正觉是无上,

改变识蕴智慧长。

看破五蕴度苦厄,

四摄六度菩提合。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