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共修】理解众生 随顺佛性 (二)

[复制链接]

6084

主题

6128

帖子

15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6536
发表于 2021-12-2 21: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意 于 2021-12-2 21:37 编辑

专题共修
理解众生 随顺佛性

理解众生 随顺佛性

  

(导读)

随顺别人是一种智慧

要恒顺众生的佛性

护持一切的善心和善行

学佛人厌恶众生就是走偏


     

盧軍宏台长弘法足迹 观世音菩薩心靈法門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慈悲的眼泪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随顺别人是一种智慧

摘自白話佛法 (十一) 49、【戒三毒 随顺得慧】  

随顺得慧,这点很重要。什么叫随顺得慧?因为你什么事情都顺着别人,什么事情都不跟别人拧着干,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你的智慧就来了,你就不会跟别人去闹,不会跟别人去吵。你看打官司、闹离婚,跟家里搞来搞去就是不顺了,他顺不了别人,所以他没有智慧,才会把家搞得一团糟,所以他才愚痴。一个人越是愚痴,就越是恨,恨了之后,就会更加愚痴。大家要明白这些道理,把很多事情放开,你就会想得明白。把别人都当傻瓜的人,自己一定是最傻的。所以,一个人要随顺得慧,“随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随缘,顺着这个事情的发展去做,那么你一定会有智慧。比方说,你们的老板喜欢这么做,你就跟着他这么做,接下来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跟老板拧着干的人都被老板赶出去了,你却留了下来,老板知道你理解他,老板就用你,你各方面都好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被讲也要随顺别人

摘自白話佛法 (八) 2、【得名利 舍名利 才能明心见性】  

再恶劣的事情发生,要逆来顺受,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人反对你,对你不好,讲你不好,你就顺着他跑,他就拿你没有办法。被人家讲几句,你要觉得那是增上缘,跟人家一顶撞,你就现出了你自己的劣根性。人家一说你什么不好,你就马上跳起来,你不就像动物一样吗?人家讲你不好时,你笑笑,人家再怎么讲,你只要心中明白,不管人家说你好不好,不要不肯承认缺点,不要马上说人家不好,这种报复的语言不是有修养的表现。这种人值得人家尊敬吗?師父经常跟你们说,一个公司里的经理,只要顾客有意见,首先什么都不讲,马上给人家赔礼道歉:对不起,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他错了吗?这样的经理才有修养啊。如果只是维护自己的职员,对顾客无礼,这样的经理能管理好企业吗?


 

要恒顺众生的佛性

摘自baihuafofa170613  

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随顺众生。随顺众生,比方说,我们要他亦成就,就是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根据佛经上来讲,就是要对待所有的众生要善良,要慈悲。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我们恒顺众生,就是他要做什么,我们就顺着他们。这句话猛一听起来,很多人心里会不舒服,他要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他没修好,他说我要去杀鱼吃,杀鸡杀鸭,我怎么去恒顺他?实际上这就是错误理解恒顺众生的原理了。恒顺众生实际上是在善良的根性、在善良的本性下,他所做出来的都是具有佛性的事情,我们去恒顺他。所以这个跟他要做什么你帮助他,那不是一个概念。众生,我们去随顺他们,但是随顺的并不是他们的毛病,随顺的并不是他们的其他问题,是随顺的他们的佛性、他们的善良的根性。所以什么叫随顺他呢?其实就是随顺他喜欢去做佛的事情,喜欢说菩薩的话,喜欢去想菩薩的事情,他喜欢干什么,我们就去帮助他干什么。比方说,有些人说“哎呀,我要度人,我喜欢在自己的手机上给人家发个短信”,“哎呀,好啊,你只要能够度众生,我们就随顺你。” 所以,“常随学的对境是佛”,也就是说我们经常随着自己应该学习的对象,把他们当成佛。“所随顺的对境是众生”,我们到底随顺谁呢?其实就是佛,就是众生,因为他们就是未来的佛。未来的众生,等到他们开悟之后,他们就是佛。師父在这里跟大家打个比方吧,比方说医生给一个病人看病,这个病人又想病好,但是又怕打针吃药开刀;有的人吃了药胃不舒服;有的人打针痛的有敏感;有的人不喜欢吃药;那么有的人喜欢我就咬咬牙一刀,手术开完了我就没了。那么在这些情况之下,医生就要根据病人,我只要能够帮到你,我只要能够让你身体好,你可以选择你到底想吃药还是打针,还是推拿按摩,还是动手术,这个就是随顺。所以菩薩怎么样随顺众生?菩薩就是当你想学佛的时候,当你认为我要好好进步的时候,你选择什么方法来救度众生,那么我们就随顺你。其实另外一种讲法叫“饶益众生”,“饶”就是我原谅你的意思,利益他。所以在菩薩里面,菩薩是随顺众生最好的方法。 


 

成全他人的功德 自己也功德无量

摘自Wenda20160805 35:00  

女听众:有同修参加法会,孩子孝顺父母,拿钱给父母说:“你参加法会,我给你付路费。”同修觉得孩子刚上班,挣钱也不多,就不想要。他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跟他说:“要。他支持你参加法会,他也有功德,你也有功德,而且让孩子也种福田,也结佛缘,这样对孩子反而更好。”这样想对不对,師父?

 

台长答:当然对了,百分之两百对。等到孩子以后升职的时候,他都不知道就是因为他这点钱做了功德,人家不升职就轮到他升职了。升职,我问你钱升不升啊?这种事情多了。一个留学生支持他妈妈念经、做功德、放生,本来要他妈妈付学费的,现在他自己拿到奖学金了(他自己也种下福田,也做了功德,自己就有福报了?)那当然了。


 

护持一切的善心和善行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众生的善需要引导

摘自2017-11-07 观世音菩薩出家日台长开 示  

有时候做一点事情,人家对你不好或者怎么样,不要去恨人家,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人家可以帮助到你。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他大弟子外出化缘,人家化缘给他一担的鲜桃,他挑回了自己的寺庙,非常乐滋滋地往回赶。经过李家庄的时候,大弟子内急,就把那个桃子一放,赶紧跑去找卫生间了。回来的时候看见一大群人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就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你们不许吃!”听到他一声叫喊,所有的人一下全部跑掉了。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说:“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南山和尚慈善地笑着说:“不要怪他们,佛祖保佑他们平安吧。”你看看大法師的心量。过了一阵子,两位弟子又下山去化缘,不小心摔伤了腿,倒在了李家庄的村口。村民发现了,就把两个弟子抬回家中,还请来医生给他们两个弟子治疗。伤好之后,两个弟子回到寺里,把经过告诉了南山和尚。南山和尚笑了,他问大弟子:“你现在还说李家庄的人可恶吗?”大弟子挠着头说:“上次挺可恶,这次很友善。” 南山和尚说:“大善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李家庄的村民一样,是一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一些小恶。你给他一个善的机会,他就表现为善;你给他一个恶的契机,他就表现为恶。所以恶要原谅,善要引导,你把一担子桃子丢在树下不管,你还能怪别人偷吃吗?”


 

用善语启发众生的慧根

摘自白話佛法 (五) 28、【学做菩薩不离菩薩道】  

師父告诫你们,要启发众生的慧命。就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是有慧根的,你要说他好话,多启发他。比方说周太太过去脾气不是太好,你就不停地跟她说:“周太太,实际上你的良心挺好的,你很善良的。周太太,你知道吗,你帮助多少人了啊。你脾气不好,是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你啊。实际上你人很好的,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的。但是呢,如果你脸上多笑笑,你脾气再好一点的话,说不定大家更加对你好。”这个就叫启发她的慧根啊。她一听,“是啊,我就是个好人啊。我一辈子又没有害过人”,你把她的慧命、慧根就启发出来了。帮助人家要这么帮助的。这样才叫菩薩啊。


  

启发他人的佛性有什么果报

摘自Wenda20200529   44:24  

男听众:善于启发他人的佛性,会有什么样的果报?

 

台长答:善于启发人家的佛性,自己的佛性很快就起来了。快到什么程度?你在饭桌上给人家夹菜,人家很快就夹菜给你了;你叫人家多吃一点,人家就叫你多吃一点(哦,明白了)过去人家想多吃一点,人家就叫别人多吃一点。  


学佛人厌恶众生就是走偏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想要亲近菩薩 就要不离众生

摘自白話佛法 (五) 26、【众生是佛,佛即是众生(二)】  

你想做一个好人,想做一个菩薩,你就得明白:我自己没有什么特别,我就是一个众生。然后呢,我是自心佛性。什么意思啊?就是我自己的心就是佛的本性。这么理解:你天天很想见到佛,你们天天都想见到观世音菩薩,那么你就能天天见到你的本性。实际上,你们就应该天天见到众生,众生就是你们的佛,众生就是你们的菩薩。你们对每一个众生好,你说你是不是已经变成菩薩了?因为观世音菩薩对每一个众生都好的,他是不是菩薩啊?你们还天天求菩薩呢,菩薩就是你们自己做出来的。每一个人到这里来,已经都成为菩薩了。他们来磕头,他们就是菩薩;你对他好,你就是佛心、佛语,你就是菩薩——这么想的话,你才越修越好。  


佛菩薩教我们的是无私大爱

摘自白話佛法 (十二) 10、【舍去贪爱 获取大爱】  

有的人说:“我们学佛后跟爸爸妈妈接触少了,我们孝敬他们也少了。”这对不对?正相反,只有这样,你才能救度成千上万的爸爸和妈妈。难道别人的父母亲我们就不应该去救吗?难道我们就只救自己的父母亲吗?这就是大爱和小爱的区别。佛陀当年在皇宫里完全可以做他的太子,有那么多的妃子,有那么多的莺歌燕舞,他逃出城墙,为我们世人发现了这条路,你说,他的妻子痛苦不痛苦?他的爸爸妈妈痛苦不痛苦?但是想一想,我们现在幸福不幸福?有多少人离苦得乐了?如果不是我们这位伟大的世尊,不是我们这位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学佛吗?哪有佛法在人间? 


 

每一个利益众生的念头都是功德

摘自白話佛法 (十二) 28、【止观才能定中得智】  

師父跟你们讲讲“止”和“观”。止,就是止妄念的止。观,其实有很多的功能,不单单是眼睛看得见的叫观,还有叫观想,用意念去看自己在想什么,要让你观想出本来具有的德性和本性的功德。如果你一个人经常去观自己本性的德能,你会增加功德。很多人经常问師父:“師父,除了念经,除了烧经文组合、帮助别人, 还有什么功德啊?”師父现在跟你们讲的这个就叫功德。你想:“他家里很苦,我是学佛人,我跟着观世音菩薩在学佛,我良心很善良,我一定要去帮助他。”就这一段话是出自你良心本性的思维,在思想后你已经不一样了,你已经有功德了。现在知道了吧?心里只要想到帮助别人、慈悲别人,你已经在解决自己的功德问题了。定中得智慧。刚才師父讲了,止和观是相互关联的。“我今天不看了,有什么好看的?”好了,停止了。这就叫“止”和“观”。然后一念间就产生了功德,这样你就可以断除烦恼。这句话精彩得不得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一个念头就会产生功德。今天你只要在脑子里想一想:“我妈妈很可怜,我要帮助妈妈。”好了,功德来了。“这个人很可怜,我帮帮他吧。”功德来了。今天看到别人没吃的:“来,我给他一点食物吃吧。”功德来了。一个念头就可以让你有功德,想想看,一个人的念头是多么地重要啊。记住三句话:一个人的善念越多,慈悲心越高,他的功德就越大。如果一个人有慈悲心,经常觉得人家很可怜,这个人就是经常有功德。師父的很多功德就是这么来的,師父看见谁都觉得他很可怜。所以,你们要懂止和观,就是经常看自己,用心里的眼睛来观自己,不要让自己犯错,让自己心中常生慈悲,常聚功德。所以,一念善,在天堂,一念恶,在地狱。你的一个念头就让你成就功德了,对不对?有时候看着这个人挺有钱的,“这人怎么这么有钱呢?”你心里的念头不开心了,马上给自己造成麻烦。所以要管住自己的念头,要记住断除烦恼。一个念头产生功德,你的烦恼就没有了。你看见有钱的人,马上觉得“这个人也蛮可怜的,他为了这点钱不知道已经舍去了生命中的多少时间”,这样一想,你就不会去嫉妒人家了。所以,有善念定能去除烦恼。 


 

众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做什么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師父根据众生的需求弘法

摘自Wenda20160619B  35:56  

男听众:有一个同修不知道是护法神或菩薩用意念告诉他,是这样说的:“活着就是要做人间菩薩,替别人着想,顺着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需要什么就要去做什么。”请師父开 示一下这句话吧。

 

台长答:对,这句话菩薩讲的,这完全就是菩薩讲的。到人间来,你当然应该帮人,人家需要什么你就要帮人家去创造什么。现在人需要消除烦恼,需要消除身上的病痛、癌症,你看一看,師父现在到人间来不就是帮助大家吗?就是消除癌症、病痛、精神上的烦恼,对不对?(对对。師父,他这一句话叫“顺着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怎么理解“顺着别人”?)“顺着”实际上很简单——随缘,随着别人就叫随缘。因为你能做的事情你就去做,你做不了的事情他也不会叫你随着他,又不是说他要做坏事你就顺着他。“顺着他”的意思就是随缘度人,随缘度众,随着缘分。你今天有这个缘分去帮他了,说明你跟他感情啊各方面都很好。 


 

学习師父凡事先为别人着想

摘自Wenda20170901   01:36:23   

女听众:師父,我那天梦到您给大家开 示,开 示完了師父就下楼梯准备走了。台上有一位同修推了一位同修,他就把一张桌子从台上砸下来,砸到師父了,那个推的人好像是灵性。然后師父眉毛周围就出血,受伤了。我当时就好心痛啊,我一直叫“師父,師父……”我看着師父用手摸着左边受伤的额头,然后另外一只手,边走还在一个个地加持大家。当时我真的是好心痛好心痛,我哭啊哭就哭醒了。

 

台长答:完全正确。像你師父这种人,我告诉你,什么都不怕,心中想着众生,还在加持呢(嗯,我就想師父都受伤了,还要想着加持众生,我觉得師父太慈悲了)就这样啊,有什么?你们要学菩薩,从師父身上看到很多菩薩的这些好的优点,就知道为什么学了。所以我告诉你,救人是付出的,度人那是要经过辛苦的。哪有不付出的?哪有不帮人家背业你能救到人的?(師父,您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我知道(弟子觉得自己真的没出息,修得不好,我一直都告诫自己,師父想什么我就要想什么,菩薩想什么我就要想什么、做什么)对啊(不准乱妄想。但是我有时候还是做得不好,真的很对不起師父)師父救人,你就要好好救人。師父想着别人,你们要学会一点,什么事情到了脑子里,第一先想“别人怎么办?”别人能不能吃到饭?别人能不能休息好?再想自己,那你就是菩薩了,師父就是这样的。我想什么?你问我边上那几个秘书,全部都是的,我嘴巴里出来第一个就是别人啊,从来没第一句话出来说自己的,要这样的(嗯,就是起心动念都要想着众生)对啊,时间长了你就是菩薩了。(我经常梦见師父,但最近我梦到師父不说话,我就看着師父。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还是没有彻底地放下,还是我现在还是不干净?)也不要想得这么多,反正能够做梦做到師父还是不错的,等做不到了,你再好好忏悔吧。 


 

忘却自我 慈悲众生

摘自baihuafofa171019  

有时候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俱静之中,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在人生当中啊!有的人好像觉得人生无味,哎呀,这人生好像就是修心、念经、学佛吗,好像没有趣味。实际上,你就是因为你的寂静,就是因为你的付出,就是因为你给别人好榜样,所以才成就了你,成就了你的一种宽容的态度,成就了我们经常说的真正的尊贵。大家想一想,别人都在讲东讲西,都在为一日三餐,而你一直是很稳稳的,把自己压的低低的,好像人家看见你,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一样的。在这种平淡而好像无味之中,你就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了。因为你知道在这个世界当中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特别高兴,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特别担心。但是只有一样,就是“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这世界如果你不学佛啊,是没有圆满的,只有圆滑。所以師父经常跟你们说,你们不要做人圆滑,跟这个人也讲得好,跟那个人也讲得好,这样的话,你就不能达到佛所说的这些智慧。有时候想一想我们人是不是这样?你可以慢慢的关怀祝福别人;你可以在平淡无味当中修你的心,让你解脱人间的烦恼;有时候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高太大,好好的收住自己的心,都摄六根,你会觉得我在这个空间非常的自由。很多人说,活在世界上要放下自己的情执,感情的执着。很多人就是不能放下我执,“我怎么怎么了,我难过了……”。要多用心去听听别人怎么说,多多的去理解别人,不要做人间圆滑的人,要做菩薩圆满的人。 

很多人执着,“我执”因为有“我”了,他就难受,他就放不下自己的情感。很多人要面子的话就难受啊,痛苦什么都来了。所以福报不够的人经常会听到是非,说这个不好了,说那个不好了,心里不开心了。如果福报够的人,他好像从来没有听到过是非,因为是非在他这里不成为是非啊!他本来就没有“是”,哪来的“非”啊?人家来跟你说这个人不好,你笑一笑,每个人都有不好的,对不对?人家跟你说啊这个很好,是啊,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地方啊。要检讨自我,不要去不满别人,要对人恭敬。有时候碰到一些烦恼了,沉默是最好的答复,庄严自己。因为沉默能够庄严自己,拥有功高我慢,是苦了自我。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别人过得快活,怎么样能够让自己过得快活?首先不要不满别人,要检讨自我。你不满意别人,你的心就难受,一切唯心造,最后你还是苦的自己。所以菩薩为什么跟我们说,用慈悲的武器可以解决很多人间的一些烦恼。 

師父给你们说,虽然苍生难度,但是你要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你就拥有了菩薩的一切。所以希望大家要好好学佛,好好修心,好好的努力去忘却自我,了却人生的烦恼,你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拥有人生的智慧,你会慢慢的懂得什么样的人生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智慧。你拥有菩薩的人生,你会拥有菩薩的智慧。

 

摘自師父每日FO言FO语2021年3月7日《觉醒是佛》  

幻觉来时假亦真,虚幻红尘真亦假。

缘来缘去人间梦,借假修真梦成真。

觉醒是佛,修心是道。

 

诚实是学佛的资本,勤奋是学佛的基础,

善良是学佛的根基,慈悲是学佛的源泉。

 

总是为别人想,你的想蕴将越来越纯洁。

整天为自己想,你的识蕴会越来越染垢。

为别人而法喜,那是广发菩提心;

为别人而悲伤,那是悲悯众生心;

喜欢嘲笑别人,那是因为你的劣根;

喜欢跟人攀比,那是累世所种因缘。

愿意帮助别人,那是因为你的善种;

愿意慈悲别人,那是因为你的佛性。 


 

慈悲喜舍 回归正道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