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共修】佛友提问解答(一)

[复制链接]

6084

主题

6128

帖子

15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6536
发表于 2021-12-2 23: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意 于 2021-12-6 13:42 编辑

专题共修

 佛友提问解答

佛友提问解答

  

(导读)

名是虚荣会使人固执

方丈选拔接班人

攀登得先选对目标

如何面对社会上的名利场


     

摆脱无明的人生,脱离虚假的追求

(请点击视频观看) 



突破“名”的束缚,名利如梦幻泡影

摘自盧台长开 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二十八)  

观世音菩萨:“人生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人间所有的名望、财富、地位、权势就好像空中的海市蜃楼,看起来似乎美好,其实如梦幻泡影,死的时候是一无所得。” 

观世音菩萨:“众生的名利念想都是因为五蕴而转化。因为对物欲的过度追求,不明白四大皆空的道理,一旦无法获得利益及成功就陷入烦恼痛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无所得的人生,这就是苦集灭道。” 

观世音菩萨:“名也空,利也空,可叹世人看不穿。人生一世,三餐能得温饱,一席被子就足够。名闻利养皆是空,强求不得徒添愁。童儿们,放下即得解脱。”


 

名是虚荣会使人固执

摘自2012-04-08 盧台长好事围《玄藝综述》大型解答会  

千万要记住我们一定不能让人家痛苦,其实痛苦的根源,实际上就是“名利”两个字。名利有什么用,名是可恶的虚荣,名就是可恶的虚荣心,“哎哟,我有名了”,有什么用啊,是一个表面不实在的物质,虚荣有什么用,实在吗,“哎哟,荣誉主席,钱出去了”,因为虚荣名利会使人增加固执,这个人一虚荣他会固执,不听人家话的;名誉有高低卑贱之分,贵贱之分使世人争执不休。所以名誉是没有用的东西,大家不要去争名。那么接下去跟大家讲争利,利益。哎呀为了一点点利益争啊,吵啊,昨天晚上我不是告诉你们吗,有一个人节目中打进电话来,这个人很清楚地跟我说他爸爸被人家下杠头,为什么下杠头啊,因为他爸爸跟人家争官,争着要做官,最后被人家下杠头了,你们想想看去争利益有什么好处,因为利益是伪善的,这个人有利益是假的伪善的,是虚假不能存在的虚物质。你说这个利益今天你拿到了,明天又没有了;你今天做官了,明天没有了;一个人今天拼命地拿到一些名誉利益好像开心的不得了,过两天他就没了。


  

方丈选拔接班人

摘自20181111墨尔本法会开 示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为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有谁来接替他。有一天,他将两个得意的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两个徒弟说:“你们两个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登上来,谁就是我的接替之人。”这两个弟子,一个叫释明坚,一个叫释明远。悬崖之下,身体瘦弱的明坚屡爬屡摔,摔得鼻青脸肿,还是顽强地在攀爬,当拼死爬到陡壁,找不到着力点,摔落悬崖下,头破血流,气息奄奄,最后高僧不得不用绳索将他救助上来;而身体强壮的是释明远攀爬几次不成功,便沿着悬崖下的小溪顺水而下,遇到树林,进到山谷,然后游名山、访名师,居然一年之后才回到寺院。高僧不但没有骂他胆怯怕死将他赶出寺门,反而定他为他的接替之人。所有的僧人都不解,高僧笑着解释道:“寺院后悬崖极其陡峭,是人力不可能攀上去的。悬崖之下却有路可寻,若为名利所诱惑,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峭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笼之中,徒劳地去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将五彩袈裟和锡杖传与释明远,语重心长地对众僧说道:“师言要听,但伸缩进退变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为环境而变化,智者随着情缘而行。攀爬悬崖是师出的奇难题目,验看弟子的心境如何。如果能够不落名利的牢笼,心中没有牢笼,顺天而行,便是我意中人。”不久,高僧在安详中圆寂。明远成为这座大寺庙的方丈,寺庙香火鼎盛,僧徒日众。


 

攀登得先选对目标

摘自20190509新加坡法会开 示  

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人们毕其一生的时间,努力去攀登成功的梯子,当爬到梯子顶部的时候,你才猛然发现,这个梯子靠在了一个错误的建筑上。”我们人的一生,拼命地去追、去求,最后我们靠在了一个错误的建筑上面,我们很可怜。所以当我们走的时候一无所有,因为我们靠的是名利和物质,这些都是虚幻的、不实在的东西,而我们忘却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法喜,那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倘若目标错了,那么无论梯子攀登得多快、攀登得多高,哪怕是第一个到达目的地,也是毫无价值的;攀登正确的目标,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人在选择人生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持住正信正念,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出偏差。


  

抛弃名利 心里富有

摘自白話佛灋(十一) 7、【无谓的担心 会失去勇气】  

老子说“为道日损”,“损”字实际上就是名利的损失,就是说,为了学佛,我们虽然每天在损失很多的名和利,其实我们的心是受益的,所以我们要抛弃额外的贪欲,我们要抛弃名利,我们并没有因为损而失去,而是转化给了另外的载体。师 父给你们解释一下,因为我们把一些名利抛弃之后,实际上,我们是转化成了另外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会使你的心变得越来越富有,因为我不贪名利,所以,我不会被这些名利所累。你们去看,要死的人房子越多、家产越多,越是不放心,因为怕孩子以后争家产、打官司。所以,当一个人把名利抛弃的时候,他失去的是贪欲和物质,而他得到的是身心纯洁的升华和更加强大的能量场。中国人说,有所失,必有所得,我今天失去了名利,但是一定会得到别的东西,比如灵魂的升华。人最主要的问题是被外物所累,就是为名为利疲惫不堪。今天让你做会长,明天把你撤下来了,你心痛、难过,感觉没有面子,这些都让你身心疲惫,用现代话讲,你的身体于养生不利,养生之道就是不要为名利所累。对生命而言,你的贪欲多了,你的生命就缩短了。现在时间过得很快啊,时光像流水一样,五年、十年就这么没有了。你们浪费的时间还能要得回来吗?没有了,结束了。你们脸上长出来的皱纹还能够再去掉吗?靠天天按摩能抹掉吗?因为你为名为利,因为你背名背利背得太多了,你的生命缩短了,你的生命的质量下降了,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不为外物所累,名利都是空的。今天给你做这个好吗?好。明天给你做那个,好吗?好。就是这样的,没有了就没有了。所以对生命而言,如果你不为名不为利,你的生命就延长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就提高了,保护自己的能量也增加了。


 

《天地游》观世音菩萨给堕落地狱的女罪灵明星开 示 “诸法空相”

盧台长开 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 

问40:魂游A国冥界—观世音菩萨给堕落地狱的女罪灵明星开 示说法。 

观世音菩萨:“人的一生受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造成娑婆法界的诸多法相,在法相中又生出各种我相。人们的心常常执著于这些虚空之相而让自己痛苦烦恼。其实万法皆心造啊。” 

观世音菩萨:“你在中学时代受娱乐电影影响(眼识、耳识)进入娱乐圈。在娱乐圈看到其他娱乐界人士(身识)的荣华富贵而拼了命地想红,给自己招来不幸的遭遇。想要享受好的生活,穿名贵衣服、名贵鞋子,戴名牌包,涂名贵香水,上豪华餐馆享受虚荣诸多等,其实这些在佛菩萨眼里只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生出来的妄念,虚幻不实。我问你,你现在死了,以上种种在世的意识是不是诸法空相?还有吗?你灵魂需要这些吗?为这些去造孽堕落,值得吗?”

观世音菩萨:“看你诚心忏悔,念你在阴间现身说法,原本是应该还要继续堕落地狱受苦,我去和阎王说让你以这些殊胜功德早出地狱,将来投生人道。你要在人道好好听闻佛法。阿弥陀佛。” 

女罪灵:“感恩观世音菩萨。诸法空相,我知道自己错了。”

弟子 马来西亚 13-07-2020 

答40:菩萨说得多好,“人的一生受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造成娑婆法界的诸多法相”,鼻子闻到香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意念想到,这些被你闻到、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都是一瞬间的存在,只是一种法相,就是一种现象;“在法相中又生出各种我相”,是虚幻不实的。举个简单例子,妈妈说“孩子你看,天这么冷,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多好啊”,孩子说“妈妈,我不要太阳离开”。这些虚幻的相,你执著,就会痛苦,你的心就执著于这些虚幻之相,就会让自己痛苦烦恼。 


 

如何面对社会上的名利场

摘自Wenda20180302   01:08:03 节选  

女听众:在人间,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不管你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社会的其他场合,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佛菩萨和师 父对我们的爱是永恒的,我们依止于菩萨,依止于师 父,严守戒律,才能保持我们的道心坚定和精进修行。请问师 父,我们在社会、在公司里,有的时候会碰见一些……就是由于人的劣根性而引起的,比如说像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像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台长答:不要去参与,不闻不听,不要去闻。“闻思修”,这时候要用“闻思修”,“闻”要闻好的东西,不要去闻不好的东西;“思”,要思考好的东西、善良的东西,不要去思考不好的东西,这样的话你才修得好心啊!勾心斗角都是有利益的,你有利益吗?你不要利益,那你当然就不跟人家勾心斗角了。勾心斗角,有没有利益关系了?肯定的,要么加钱,要么就是想做官,就是名利啊,名利两个字总是离不开的。你不要名不要利,那你勾什么心、斗什么角啊?(明白。既然我们跟着师 父学佛修心,这种劣根性也会慢慢地消除掉)对啊(心态也会平和)我们有一个佛友真的也是很可怜,从小爸爸妈妈离异,离异之后,妈妈嫁了,不要他了,爸爸娶了,也不要他了,他像一个无根的孩子,在社会上经常被人家欺负,自己又有一点忧郁,结果他学了心靈法門之后,非常地努力,而且很诚实,在公司里“啪啪啪”就往上蹿。而且他碰到很多苦难的时候,他又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他就经常想菩萨,想到菩萨他就哭,菩萨就给他加持。他有小问题的时候,人家欺负他了,他就想师 父,师 父就给他加持。你看看,他就是靠着菩萨,靠着自己的师 父.


  

得到的就是所承受的

摘自20160905 多伦多玄藝综述解答会  

人总是在羡慕别人当中长大,有的人常常在幻想,有一天醒来之后,突然之间成为富翁或者非常有名望的人,每个人的贪念,让我们认为多接触那些有名有利的人来跟他们比较,并当作这是人生的目标。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所羡慕的人同时也是承受着他们的不如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虚荣的本性使人们总把自己风光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又有谁能够看到别人风光背后的哀伤?在人间你所得到的就是所承受的,当你得到了就必须承受有一天会失去的痛苦。


如何克服名利心

(请点击视频观看)


  

突破好胜心

好胜心过强的人很容易成魔

摘自白話佛灋(十一) 50、【修心要讲德 学佛讲本性】 

学佛首先要去除偏执,那么同样这么好的佛法,为什么有人修得好,有的人修到后来就成魔了呢?因为会修成魔的人,都是好胜心强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好胜心太强,这个行者就很容易变成魔。我今天要成为一个谁谁谁,怎么样;我没面子了,今天我是领导,现在别人不把我当领导,看不起我了……好了,要记住,这种好胜心强的人很容易成魔,明白了吗?一个人有好胜心应该不算坏事,只是过度了,成为了执着,我见我相使其成魔心。如果把好胜心用于精进修行、普度众生,那么这个人的确会功德无量。

为什么有好胜心的人开始学佛的时候进步很大呢?因为开始的时候他用好胜心拼命地去做,放弃自己很多的东西去度众生。但接下来,这种人怎么变成魔了呢?好胜心开始不算坏事,度众生的确功德无量,但因为他做了一些功德,他精进修行后,被安排在某个职位上,或者大家都说他修得很好,或者大家都很爱他,那么他就开始傲慢,轻慢他人,看不起别人了,觉得自己不得了,修得不错了,以为别人都认识自己,人家都说自己好,忘记了自己是谁,觉得自己已经是菩萨,接听一个电话都会傲慢起来。

过一段时间,看看别人,别人比自己好一点,嫉妒心又开始了,容不下别人胜过自己。你比我好了,我就难过,你不能比我好,你只能比我差。师 父讲的这些都是人怎么会慢慢地修成魔的原理。看见别人胜过自己,总觉得自己才是最有智慧的,是最高的,所以总是对自己说:“我修得对,我是正法,他是不对的,就算他做点好事,现在做功德了,这算什么啊?我做的时候还没有他呢!”所以,看到他人的成就心中就不是滋味,看见别人好了,自己心里难受,你们记住,这就是开始成魔了。 


 

常灭好胜心 把自己看得平凡

摘自2014-09-22 盧台长纽约《世界佛友见面会》  

人要改掉自己身上不良的好胜心——什么事情都好胜,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人要常灭自己的好胜心,不要去争斗,就活在自在安详中。超出人生欲望的要求而追求品格的完善,把自己看得平凡一点,把别人看得高一点,就会脱离短暂的利益,不会担忧烦恼,一个人只有把周围的利益看得平凡一点,人家得到了——“我没有关系,他是应该的,别人拥有的是他自己努力所得,我应该向他学习”,这样就不会烦恼,不烦恼的人才会得到拥有。


 

过分看中自己会失去平等心

摘自白話佛灋视频开 示 第5集【有道德须去除我慢】 

我慢心一定要真正去除,不能让它滋养,天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慢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骄傲的人、我慢心重的人自尊心特别强,因为他的确是有一点成绩,所以他有很强的自尊心,觉得别人应该尊重他,而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轻视。那别人不认识你怎么办?所以很多有名的人总觉得别人都认识他。师 父到外面去,我觉得别人不认识我是正常的,认识我是偶然的,我有这种心,才要更好地去度众。所以不要过分地看重自己,因为你会失去平等心。要对别人尊重,不要随意伤害别人。学佛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五分,别人尊重你八分;你尊重别人八分,别人尊重你十分。所以你想让别人尊重你,学会先用尊重的姿态对待别人。有时候一个不当心的藐视、轻视别人,别人也会很快地反馈于你身上。


 

有贪心才会争强好胜

摘自Shuohua20150130 26:48  

男听众:如何消除争强好胜之心?

台长:争强好胜之心,就是贪之心。一个人不贪,怎么会去争强好斗?就说明你还想要,你还要这个、还要那个,你就是争强好斗了。所以,一个人放下自己、完全不去争,就是要靠自己不贪啊!比方说我今天想得第一名,是不是贪心啊?(是)你已经得第三名了,第三名和第一名有什么区别?我都不知道,对不对啊?上台领奖的12个人,有的是第一名、有的第二名,你只要站在台上你就是获奖者。心态好一点,什么好斗心都没有了,这就是学佛人的心态(感恩师 父慈悲开 示!)


 

人间的道理其实是因果

摘自白話佛灋(二) 27、【学佛境界,学会喜舍】  

不好诤讼,好就是我好强,诤讼就是总想与人争辩、诉讼。菩萨永远不会与人争辩、诉讼,去人间讲道理,而人间的道理其实是众人自己种下的因,而在受着果报。其实我们学佛就是你的身心要非常的柔软。菩萨的心是非常的柔软,而且非常的安稳。并不是说你的心是柔软安稳的,而是指你做出来的事情,非常的柔软,非常协调温和,做出的任何事情绝对不会是强硬的,总是柔软的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菩萨,人家与你争啊,讲道理啊,你总是会退一步去想,去解决。退一步,海阔天空,你退一步了,心柔软了,身心才会安隐。菩萨的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稳的。


 

凡心乍起,佛性会灭

摘自2020年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开 示  

要断除凡心,才会生出佛心。本性明,才能知佛性。心明才能眼亮,心善良才能看到本性。佛性现前,那就是本性在擦亮。我们凡人的心呢?整天财色名食睡,都是想钱财,想物质,凡心乍起,佛性会灭,只要一烦,只要一贪,佛性就会灭掉。只有自己心中断凡,把凡心断掉,让它死了,佛性才会生起。所以对人间的一切要学会“有则我幸,无则我命”,这样就会想通了。这个东西有了,就是我很幸运,感恩;这个东西无了,就是我的命。这就是八个字“有则我幸,无则我命”,这样想才能断凡心。所以认命实际上就是一种解脱。“我这个人没这个命”,实际上你上辈子有没有修,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这个命,所以凡人之心才会断掉,才会不看中这个世俗的物质名利。


 

【因果视频】

属猪男士好吃懒做,肝肿大硬化,为人仗义热心,曾有段缘分,现在怕老婆,有贼心没有贼胆;女士勤俭节约,严格监管老公

(请点击视频观看)


  

苦乐得失 皆在缘中

(请点击视频观看)



提问:

常有孤独感,想念家乡的家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回家。 

人生是一辆有去无还的列车

摘自2017-08-26 盧台长马来西亚 吉隆坡《玄藝综述》大型解答会


人生是一次长途跋涉,走好每一步,珍惜沿途中的每一次感情生活。很多人离婚了、失恋了,还在骂过去的恋人。师 父告诉你们,人生是一辆有去无还的列车,从出发到结束,上上下下火车的人,没有一个人会陪你度过全部的生命和生活,要感恩他们,珍惜他们曾经陪伴你度过的这些时光。只爱自己,不爱众生,就会活得非常孤独,只有把众生放在自己的心上,才会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迷茫。   


  

孩子内心孤独、身体怕冷的问题

摘自Wenda20140713B  14:45  

女听众:还有一个关于我儿子的问题。他现在9岁,这次也参加了香港法会,不知道是因为我和他爸爸之间关系不好影响到他,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因为他最近总是跟我说他内心觉得很孤独,想自己一个人待着,也比较怕冷,他说他是不是有“自闭恐惧症”。我稍微讲讲他,他就有一些抵触的情绪,想请台长给他开 示一下,他是需要《經文组合》『小|房|子』吗? 

台长答:百分之一百需要《經文组合》『小|房|子』,凡是怕冷的都是有灵性了(那就是21张一拨一拨地,我帮他念?)对。因为一般的都是有灵性才会怕冷,而且心中有孤独感,那就是有忧郁症的前兆。还有你的先生肯定讲了不好听的话,这个对孩子都有影响的,造成他的那种恐惧加剧(因为我先生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佛,所以我们两个人念经什么的都不想当着他的面,他一回来我们两个都不敢好好地念经)对,我告诉你没办法的,不要把自己以后成功的希望依赖于他人,否则会给你带来失望。应该把自己成功的希望完全依赖于自己,靠着自己的努力,自己坚定不息的信心,完全地能够看穿这个世界、人间,觉得是无常的感觉,这样的话你才能慢慢地排除很多的忧郁和困难,才能达到你自己的彼岸。所以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人的一种自强的信心,可以让你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要让你的孩子有信心,而不是总是怪别人,“哎呀这是因为他,这是因为他……”否则你永远会失望。……


 

佛情才是永久的,要多帮助别人  

摘自Wenda20170730B   47:00  

师 父语:人生,我跟你们讲过了,人生的亲情真的不如佛情的。你想想看佛情是什么?菩萨给我们的情啊,对不对?亲情是什么?只是你生出来的孩子,你是他的爸爸妈妈。你看现在兄弟姐妹翻脸,家庭翻脸,为了利益可以吵得亲戚不像亲戚的。这个都是什么?都是亲情。佛情是什么?大家以大爱,以慈悲,以广度有缘众生,用宽广的慈悲心在人间,它是永久的,是不会让自己懈怠的,它是一种牢不可破的、永远在一起的佛情。因为我们都具有佛性,所以人和人在一起用佛情这个友谊胜过人间的亲情。所以希望大家跟师 父一样都帮助别人,你看看师 父帮助别人,人家回报给师 父的爱多少!你们很多人说“我很孤独,我很寂寞,我没有爱……”就是因为你不肯帮助别人。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