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理解佛菩萨的心(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6-5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解佛菩萨的心】

(七)

本篇摘要

▲学习佛陀无畏度众

▲诚心忆佛

融入众生 就不会退失道心

2015-4-12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人间是修心宝地

菩萨每天都在照看我们

学习佛陀无畏度众

(请点击视频观看)


诚心忆佛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15.诚心忆佛 恒顺众生

要诚心忆佛,就是想念伟大的佛。为什么很多人一看佛陀过去的故事,一想到观世音菩萨,就会感动得落泪?要知道,菩萨在人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出去弘法多艰难啊!没有汽车,只有马车,很多时候还要走路,你们想一想,那个时代,有多少苦难要承受?你们要有这种慈悲心啊。想象一下,你的孩子要到农村去一段时间,你做妈妈的想到自己的孩子到那里去要受苦了, 你就会掉眼泪。我们想到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到人间来这么救我们,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人间来就这么慈悲地帮助我们,我们就会感动,就会掉眼泪,这个时候你的慈悲心就出来了,你的心态就会好,你的气场就会好,你的善良心就出来了,你还会恨别人吗?

融入众生 就不会退失道心

摘自 2021 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慈悲大爱》

不修行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底线,你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忍无可忍了,就会放下;而这种放下不是解脱的放下,而是报复性的放下,这种放下依然会给他自己和别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如果你能够学佛的放下,因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解脱苦难,去救度了别人,让别人得到了安乐,自己也法喜充满,这种放下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感恩和赞叹。

所以真正的放下,是对人性极大的考验。因为人有一种贪图安逸感,自己觉得满足了,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了;自己得到了,就不愿意再去放下,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再去帮助别人;帮过别人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听大家感恩戴德的话;做了一点功德,很多人自己心中念念不忘地等待回报,其实这里面都有私心作怪。心不清净,弘法当中即使你做很多的功德,哪怕是做了出世功德,也只能变成临时的福德;对你自己本身生命的解脱,也是遥遥无期。

无限慈悲无限爱,慈悲众生无灾害。显出本性有真爱,慈悲一生无祸灾。

师父曾经开示,一个人的私心杂念,只有在帮助众生当中磨练,才能在弘法当中净化心灵。用众生之苦替代小我之苦时,你的心胸就成了广阔的海洋,因为你在帮助别人 时,你的烦恼,就像一勺盐,融入大海,微不足道。师父讲过佛陀当年弘扬佛法时遭受磨难的故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心胸融入到众生当中,你才能得到锻炼和得到成长。

人间磨难是锻炼,雪后青松更鲜艳。

宽阔心胸慈悲建,菩萨胸怀佛性见。

其实佛陀一直在用方便法教化着我们,我们应向佛陀学 习。弘法当中谁都遭受过污辱毁谤,我们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一比较,你就不会退失道心,不会把这些小困难当成苦难。

在充满欲望的现实当中,磨难必定重重,但是没有磨难就成不了青松,因为众生的劣根性才会磨练出我们宽广的胸怀。要入世去弘法,我们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吃苦是走在成功的路上,越过一个个苦难,等于越过一座座障碍。以苦为乐后的放下,是每个人一生的修心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就像别人通过努力得到了某样东西一样,这种苦尽甘来的甜,一定会使你勇猛精进,脱离凡尘。

诸法空相无生灭,无色声香味触法。

菩提以无所得故,无有恐怖涅槃心,

远离颠倒不梦想。

卢台长2015-4-12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请点击视频观看)

人间是修心宝地

摘自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2021 年 5 月 18 日 《人间道场》

每一个佛友都要学会结善缘。度众生并非易事,但是想一想当时自己不相信的时候,佛友也是很难度到你,但是现在学佛后的法喜,你就应该抱着这种初始心去度众生。

其实,师父跟你们讲,在结善缘度众生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学佛信念的一种考验。虽有磨难,但是就是要针对这些境遇,你才能发现自己的焦躁不安、各种不良缺点、没有耐心、不够慈悲,其实,就是在度众时是纠正自己不良心性最好的机会。

一旦当我们改正了这些缺点,越过了层层度人障碍之后, 你的修行功德会越来越坚固,菩提心会越来越纯洁,等于你在弘法的道路上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修行功夫靠磨练,种种境界是考验。改变心性越障碍,修成菩提靠锻炼。

其实度人是磨练自己坚强意志、坚定道心的最好的一种方法,会使你迅速成长。

这种度到人之后的法喜,不是自修自保的人能体会到的。就犹如我们帮了一个人,让别人得救的时候,别人对你的这种感恩心,不是自扫门前雪的众生能体会到的。

举个简单例子,当你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了一个病人, 病人把你当成菩萨感恩你的时候,对你付出和发自内心的尊敬和赞叹,不是一般俗人所能感受到的。我们学佛人不追求别人的感谢,但是天上的功德簿因为你度人的功德, 会迅速地增加功德。只要你度的人每天在精进念经,你在天上的功德簿会一直在增加你的功德。

善缘恶缘都是缘,缘来缘去需随缘。人间境界需提升,净心修心学感恩。

大乘菩萨道,修的是“以利他为利己”,在度众生中自度。佛经上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成佛向来在人间,所以人间就是你的修心宝地,是你学佛成佛的根基地。

所以我们能在人间短短的几十年中,积累无上功德与智 慧,其实你如果好好修,人间就是你的极乐地,人间就是你心灵的净土。

师父告诉你们,只要有智慧,就算人间是五浊恶世,你照样有生存洗净污垢的地方和修行的道场,所以在人间不管行住坐卧,都是宝贵的学佛“行门”。

其实我们人只要仔细地关注,从古到今,各行各业的人, 都有不为人知的如菩萨一样的人间菩萨存在。他们也是为众生鞠躬尽瘁,相信他们前世都有修,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无量化身。

我们学佛人要明白,修行不求未来,不讲过去。未来不可得,过去不可得。好好地把握着当下,师父说“千年菩提  路,始于尔足下”。学会在人间做一个人间菩萨。生活就  是学佛,生活就是你的修心。

尔心佛心相契合,人间行道就是佛。都摄六根红尘中,转凡成圣利众生。

保持自己的戒心,都摄六根,坚强自己的定慧,让自己在人间就被别人称为菩萨。

因为你的行为像菩萨,你的语言像菩萨,你的思维一定是像菩萨。而且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跟你接触过的众生,也因你的学佛智慧而受益开悟,这样对你普度众生和自修提升境界、解脱烦恼,是绝妙的人间净土道场。

出离凡尘靠自悟,功德宝塔累积故。修成佛性更精进,人间宝地能修行。


菩萨每天都在照看我们

摘自 2014-02-28 卢台长马来西亚《世界佛友见面会》

观世音菩萨她的愿力就是“有求必应”!你们好好求观世音菩萨,求到观世音菩萨应了,就是你们离观世音菩萨近 了!求不到观世音菩萨,就是离菩萨还太远,自己身上的业障很重。台长帮很多重病的人求,我说:“观世音菩萨,我能看见,你能让他看见让他有点信心吗?”你们知  道菩萨说什么?“我天天在看他,他看不见我啊!”就像我们在人间是个盲人一样,人家天天在照顾我们对我们好, 而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对别人好,我们看不见,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大,因为我们每天想得到更多。人间的东西得到的越多,在天上得到的东西就越少;如果想在天上得到的东西越多,在人间一定要放下,得到的东西一定不会多。好好修行,把境界提升,以后在天上见面!还记得台长在悉尼法会上的时候传达的观世音菩萨的开示:“不争人间天  下事,试看谁能天上行。”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