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学佛的四个阶段之四:证】(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8-22 2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佛的四个阶段之四:证】

(二)

本篇摘要

▲没有证悟本性地去修 最终还是要受业报

▲所以修证很重要

▲同时达到慈悲和无所住心的境界 就证悟了空性

▲证悟菩提

▲修悟智慧 证悟法慧


没有证悟本性地去修 最终还是要受业报

摘自 20170922 米兰 开光开示


有一天,佛陀带着他的弟子经过了一个集市贸易的地方,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在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我到底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掉? 如果他还活着,他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么操劳、这么辛苦?”佛陀慈悲地看着这个老人家,轻轻一笑,瞬时佛陀的齿畔生出五色金光,照亮了老人和整个市场。一会儿,一头满身臭秽的大猪慢慢走过来,身体还淌着屎和尿,摇摇摆摆地就走过了市集。很多人看见它都掩住鼻子,佛陀看到它——因为佛陀能看圖騰,所以露出了怜悯的微笑。

 

阿难就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为举止之后,感觉佛陀怎么跟平时不一样,他非常恭敬地就跟佛陀讲:“慈悲的世尊, 刚刚您看到老人家哀叹而怜悯一笑,现在您看到摇摆行走的大猪,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难道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吗?请世尊慈悲给我们开示一下,以解答我们众弟子的疑 惑。”

 

佛陀就告诉大家:“我之所以笑,有三个原因。第一,是 无奈于这位老人的愚痴,他想想他在溪边捕鱼的时候,他 让无可计数的生命在他的渔网之下惨遭杀害,也让那些鱼虾家庭破碎,骨肉相离,但是他不曾因为鱼虾的苦而生起丝毫的恻隐之心。如今自己的儿子因祸而死,他却怨天咒地,感叹命运对自己如此地不公正,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可笑。”

 

“第二,过去曾经风光不可一世,能够呼风唤雨、来去自如、志得意满的飞行天人,今天却投胎在鱼贩的网中。”大家知道天人时间再长,只要天福享尽,他也会投人、投畜生或者投鱼。所以佛陀看见那些鱼就是天人下来的,它们无助地苟延残喘,连性命都自顾不暇。这个前世的天人因为专修空观——空想观,就是修行的时候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实际上这个“空想”是开始学佛的时候叫你们放下,不要有杂念,但是不是想成了“空想”的一个观,就是“我什么都不要”。你因为有肉身,你在人间还是应该懂得要有“定”。他就是因为完全的空想观,修成了“空定”,执著了这个想出来的空。很多人修心,根本没有师父,打坐都很容出偏差,所以很多人无法归于本心。这天人修心修到后来没有归于本心,而且是得寿八十亿四千万劫之久——在天上的时间很久,但是他不能让自己的罪业消弭, 所以在福寿用尽的时候,他的定力也跟着消失,还是要受六道轮回果报之苦。


所以修证很重要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第 16 集 【怀让禅师的故事(上)】


所以我们修心的人最难的就是,没有修到菩提本性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有可能修偏,你说他不修,可以吗?他要修,但是修了修偏怎么办,修不到菩提本性怎么办,那还不如不修。那你到底修还是不修?你一定要修,而且一定要修成正果,就是要修证,修证了就不会没有得道,叫修证即不无,因为佛性的菩提本性,它是自然在身体上就有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你就是在凡人当中也不会减少,在圣人当中你也不会增加,这就是心经讲的,中观中道,不增不减。


同时达到慈悲和无所住心的境界 就证悟了空性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27 集 【无所住而生其心】


证悟空性就是我们非常珍贵的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其实《金刚经》说“无所住而 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都没有想法,不为什么而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无缘大慈的慈悲心。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 是菩提心。《金刚经》中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学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 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有真 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


证悟菩提

摘自 师父每日fyfy 2021 年 6 月 4 日《证悟菩提》

圆满次第解脱道, 

菩提智慧很重要。

成佛需学大乘教, 

立地成佛菩萨笑。

修悟智慧 证悟法慧

(请点击视频观看)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