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正信正念_找回般若】(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11-13 2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信正念_找回般若

(八)

本篇摘要

学佛如果为名为利 出发点根本就是错的

修行要踏实 不要总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以平常心 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

做功德关键在于,智慧与发心

关于八地菩萨的境界

▲帮助众生既要纯善 又要量力而行

有智慧地慈悲别人 放下执著


学佛如果为名为利 出发点根本就是错的

摘自 白话佛法(七) 2、【心若虚空 照亮本性】


“好名而恶实”,就是喜好名声,而实际上是恶实,也就是说,你为了名誉而去做一些事情,实际上你是很恶的心, 这是修行的第二大忌讳。如果你们今天到东方台来是为了 名、为了利,如果喜欢这个人,就多跟他讲两句,这些都是有漏的,都是修行的大忌。比方说,硬要出人头地,硬要在佛法上多讲话,这就叫犯好名而恶实。我们电台有位节目主持人,在参加青年团开示的时候,就喜欢好名,拿起话筒,就说,“我是东方电台节目主持人,我的问题是这样的……”,讲话的时候,恨不得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她,这叫修行吗?目的错了,人一定犯错。人不要有面子,面子是害死人的,在这个世界上,面子是最害人的,有多少人为了面子而死了?

修行要踏实 不要总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摘自 20150712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观音堂开示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只小麻雀,它非常愿意一直高飞,可它觉得自己飞得这么低,而很多小动物在天上飞得这么高,为什么我不能飞得高一点呢?所以它天天练飞高的本领,终于如愿以偿,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下自由翱翔。这个小鸟飞得这么高,所有的鸟都对它非常羡慕地说“哎呀,你真伟大,你居然能够飞得这么高!”这只鸟说,“我只是想用事实证明,只要敢于想,麻雀也可以超过雄鹰。” 其它的麻雀非常敬佩它,这只麻雀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此它更加地努力学习可以飞更高的本领,但是有一次它 飞得很高的时候,突然发现头顶上来了一只雄鹰,当雄鹰也发现它,这只麻雀吓坏了。它曾经记过老麻雀告诉它说,遇见雄鹰,要不钻进屋檐下,要不就是躲进草丛里。可是它离屋檐和草丛都太远太远了,所以它匆忙的逃窜,哪里逃得过雄鹰啊?结果就被雄鹰吃掉了。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雄鹰飞得高,那是它的天性,它能寻找食物。麻雀飞得低,因为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只有适合自己的高度,才是最好的衡量我们自己心里的一个标准。一个人好高骛远,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拼命要去做,到了最后就是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人去追求那些你求不到的事情,最后你一定会被自己痛死、累死。


以平常心 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

摘自 白话佛法(十) 47、【成佛从平凡做起】


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我们活一辈子需要安宁,也需要喜悦和开心。同样痛苦地活几十年,我们为什么不去开开心心地活几十年呢?已经这么痛苦了,为什么还要 给自己最后的晚年增加更多的痛苦呢?如果我们知足常乐,我们就不会太痛苦。师父告诉你们,师父现在就很满足,师父小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有名的人,师父 也不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当师父刚刚开始救人的时候,师父就跟你们一样,普普通通地在度人、度人,只要你到东方电台来排队,师父就给你看图腾、讲佛理。师父也希 望你们从平凡做起,不要认为自己很伟大、很了不起,伟大是别人给你的,不是你自己拥有的,你的成功是别人给你的,是众生给你的,没有众生成全你,你永远不会伟大, 所以佛离不开众生,众生就是未来的佛。

做功德关键在于,智慧与发心

(请点击视频观看)


做功德关键在于,智慧与发心

摘自 Wenda20170409A 33:30


男听众:师父开示过,我们要求智慧,有了智慧什么事都能解决。请问师父,菩萨给了智慧,用智慧赚了钱,这个财也是命里的定数吗?

 

台长答:那当然了,你求来的智慧、求来的财。那么财是怎么求来的呢?虽然有钱,你这种人也不会乱花的,因为你求来的智慧你就会多做功德。为什么很多人求来的财绝对不是他自己的?所以很多人到庙里说,“哎呀,菩萨啊,我最近很穷啊,没钱啊,能不能给我一点钱财运,我一定会做功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他自己都知道求来的财不是属于自己的,菩萨给你的话,你必须要拿出来做功德的


(那如果他花了呢?)花了以后加倍偿还。举个简单例子,很多暴发户就是的,也不是你的财,求啊求啊,好了,发大财了,接下来挥霍、吃喝嫖赌,最后死就死在这个上面了(是,师父说得太对了。现在有的人成暴发户了,结果过了几年,欠了一屁股的债)这不,现在有个新的词叫“土豪”,土豪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应该是有财的。人家李嘉诚呢?自己做出来的生意,到今天还维持着,不是说一下子暴发的,不一样的(师父说得对。同修们也许不知道,李嘉诚一直在做慈善、在修建寺庙,真的是这样) 


对啊,而且他从做小生意开始的,他还做过Sales,就是推销,人家做到今天,人家是做出来的,所以他就不容易消掉。我们不讲其他,就讲我们学佛,很多人,师父硬把 他推上去,推到天上,自己不好好修,莲花掉下来了,他没有这个福根啊!有的人从小念经修心,送上去,他的莲 花永远不会掉下来(师父,那我们助建寺庙有什么样的果报?李嘉诚就建寺庙、造观世音菩萨像)


各种做功德的方法不同,不一定就要……你没钱的话就不能做功德?“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好了,你帮助人家、度人要花什么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年梁武帝造了这么多庙,为什么还说他没有功德?(对,关键在于发心。我发现我们 身边有的同修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是他给同修们免费做佛台,人家真的很发心,没有钱,“我可以免费做啊”) 对,这就是功德,又能花多少钱?但是功德无量,无量无 边,这种人上天。

关于八地菩萨的境界

摘自 Wenda20180608 31:47】


男听众:关于八地菩萨的境界,“已经不把功德当作功德来用”,怎么理解呢?


台长答:一个妈妈为孩子做事情,会觉得她在做好事吗?(不会)好了。我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做好事,他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做好事了,你说这个人境界高不高?(就像我们要救人,也不用想用什么方法去救,而是行为出来已经是方法了,是这么理解吗?)对了,你这句话很有智慧。你的行为做出来已经是个好人了,你根本用不着你去想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了(明白)


因为六地菩萨开始,到八地菩萨的境界,应该都已经是大慧——大智慧了,已经是若生若灭了。他已经离一切法自性相了,没了,他没自性相了。他已经完全是八地菩萨,声闻缘觉了。我们讲起来一切是唯心意识,他已经能够观察到一切是唯心造,分别意识在他这里已经没有了,所以他已经看不到“我”所见到的法的种种诸相,已经看不到人间所有的种种法相了,没有了,所以他不会生出执著之心,他没有执著之相了,他没有人间所有这种的习惯了,明白吗?(明白)


八地菩萨已经是大智慧,他已经得到大智慧的三昧了,完全自由了(这样不就是“不思善不思恶,方证菩提身”?)对啊。他没有善,没有恶,并不是说他做出来的事情没有善恶,而是说他已经不知道这是善和恶了,他做出来就是善,他做出来就是菩萨的事情(请问师父,菩萨救人还会有念头吗?)菩萨有念头,佛、八地菩萨、七地菩萨,六地菩萨就开始没念头了。他有什么念头啊?他救人已经作为己任了,作为自己的任务了,根本没有说“我要救你”,他没有“我”了(明白)


我问你,一个游泳池里的救生员,看见人家要溺水了,你说他跳下去还会想到“我要救你”啊?没了, 他就觉得“我应该做的,这事情我必须要做的”,所以他的 脑子里……八地菩萨,已经灭尽了一切烦恼的种子了,没有烦恼了,他的智慧非常清净,所以他才能安住在八地境界,干净啊!就是你们在师父身边必须要非常干净。像我们秘书处的小朋友,不干净你就在师父身边待不住。你这 个境界,在八地里住,你就必须要干净,已经灭尽了所有的一切烦恼,也就是说在八地境界里没有烦恼的人,明白了吗?(明白)

帮助众生既要纯善 又要量力而行

摘自 Wenda20141116B 58:53

男听众:感恩观世音菩萨,感恩台长!请教一个关于发心的问题,请台长开示一下。

 

台长答:发心就是起源心、初始心。比方说你今天想做这件事情了,你到底目的是什么,这就是你的发心。你今天想帮别人,完全很纯洁的,无缘大慈,我没有目的地去帮他,那就是善的发心。如果今天我帮了他,我想从他身上得到一点什么回报,那这个叫“有缘发心”,这个发心就不如前面那个纯洁。你今天去帮了一个同学,希望从这个同学身上能够拿回一点什么东西,那你这就不干净


(哦。发心是不是也要量力而行,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去发心帮助人家?)那当然了。你今天没钱,你说我要布施,那你家里饭不要吃啦?(还有一个情况,同修很发心帮助其他师兄,他觉得他是帮到不能帮为止,这个是不是还是要智慧地去帮助人家,点到为止?)智慧地帮,不是说帮到帮不了,你已经觉得帮不了你还去帮他,那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人的生存能力……


台长告诉你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到了冰冷的水里去救人,把人家救上来了,大家报 纸一登,说他是英雄。记者去采访他了,好不容易找到他,他一直在摇头。记者问他:“为什么摇头?去救人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他说:“我游泳的时候游过去,我在想我再也不救了,因为我没想到这么危险,而且看见他在抓我的时候,我已经觉得我命没有了,所以这次好不容易偶然地把他救上来了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去救人了。”这就是记者采访他的话。这样一个深刻寓意、实实在在比较自然的一种回答,就说明人的心!因为他无意识地去帮了人家,他就没有这种精力、没有这种能力去超脱自己的情感。如果当你完全把自己舍去了,“我就是要救人”的时候,那么你可能就不会讲这些话,你就不会有惧怕感。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能力了,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去帮助别人,又没有自己的愿力,你怎么帮得了人家呢?(好的)


有智慧地慈悲别人 放下执著

摘自 2017-02-16 卢台长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


慈悲心是我们最灵验的感应。慈是什么?慈是真心去给予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悲是什么?悲就是真正去发心,去拔除众生身上的苦难,这样能够善待一切众生,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

 

有时候我们好心好意地去善待众生,但是为什么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呢?我们有时候很想去救别人,但是弄到后来自己非常苦恼,是因为自己的执著“我一定要去救,我一定要怎么样……”大家想一想,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能改变多少现状?你的执著心能把你家庭的矛盾改变吗?所以,不想给自己带来烦恼,就要放下,怎么样能够放得下? 就要懂得因果。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