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不让尘缘影响修行】(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11-24 2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让尘缘影响修行

(二)

本篇摘要

正确理解慈悲

▲菩萨的大慈大悲 是帮助众生见道

▲师父送礼给众生 是为了帮助众生学佛

▲菩萨口吐莲花 也是为了帮助众生成佛

▲慈悲不是盲目地同情

▲君子之交淡如水

▲搞小圈子是浪费学佛的意义


正确理解慈悲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53 集【静定是观照】


我们讲慈悲,不是一个情,而是一种智慧。你今天能够慈悲别人,不是说“他跟我感情好,我要帮助他”,而是因为你有智慧,“他是众生,我有功德,我要去行愿,去帮助 他解脱”。所以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 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慈悲,所以会无我,你才能真慈悲。


而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 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就像父母爱儿女,不叫慈悲, 叫仁慈。

 

母爱不要代价,母亲对孩子好不要代价,但是它是人道父 母的感受的这种爱,它里面有情的。有情,就会带有我相, 所以叫“我情我愿”“情愿、我情愿”,很多人讲话“我情愿怎样”,你有情了,你产生的这个愿力就是人间的感情和愿 力,从“我爱”出发。


菩萨的慈悲不是“我情愿”,那是一种智慧,那是一种无我爱而爱的东西,非我非非我的爱——又像是你,又不是你;你说完全不是你发出来的爱,但是在你的心中;你说在你的心中,那么第九意识阿摩罗 识菩萨的慈爱,是你的吗?又不是你的。所以非爱非非爱, 非我非非我。这就是学佛对自己的境界变得越来越严格了。

菩萨的大慈大悲 是帮助众生见道

摘自 白话佛法 (一)23. 【再谈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真正的功德是悟出来之后,用佛性去做每一件事情才可称为功德,一定要悟出来之后,也就是悟出这个道理之后。如果你没有开悟,你说我用佛性去做每一件事情,这是空 的。比如:师父今天帮一位老人家求菩萨给她延寿,如果我没有开悟,我在帮老人家求菩萨时,因为她对我好,经常帮助我等等,这时我求的不是功德,因为在我心灵深处没有以一种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心和精神来救她,只是我觉得她很可怜,年龄又这么大了,我就替她求求吧,这只能称为善事,不能称为功德,而且求的效果也不大。


这就是嘴巴说用佛性去帮老人家求菩萨延寿,但是我真正的 本性中却没有用一种真正的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去做。你们知道师父是怎样求的吗?师父在求菩萨帮老人家延寿时,因为这位老人家现在在修心修佛,她年纪这么大了,才刚刚开悟开始修心,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再给老人家的本性佛性多一点时间,让她多活一点时间,可以让她证悟更多的智慧,证悟佛性,证悟让更多的人相信观世音菩萨。如果这样求,你的本性里面真正的佛性就出来了。要把自己的一切杂念全部扔掉,不要沾有一点点的私心,要从内心深处启发你的佛性,然后去做每一件事情,才能称为功德。一个人要证悟,要具有佛性的德,还要具有佛性的功,加起来才具有佛菩萨的功德。

师父送礼给众生 是为了帮助众生学佛

摘自 白话佛法 (三)29. 【庄严佛净土,严师出高徒(二)】


师父活在人间喜欢不停地送礼物给众生。不管谁到师父这里来,师父都会让他们开开心心地走,这样是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佛、学布施、学法,这些都是功德。


菩萨口吐莲花 也是为了帮助众生成佛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第 78 集【借假修真与佛相应


菩萨并不是说的话人家都不爱听。菩萨要劝你成佛,他也说你喜欢听的,只不过菩萨说喜欢听的话,他不打妄语。你们很多人就是的:我要度他了,“哎哟,你长得真好看。你怎么这么年轻啊?”其实人家已经老得……要适合时机,不管在人间做什么事情,你的心要仔细观察,你就能够切合实际,做智慧的提炼,慈悲的觉者。所以很多人要用慈悲心去帮助别人,要学会说话。

慈悲不是盲目地同情

(请点击视频观看)


慈悲不是盲目地同情

摘自 Wenda20170723A 14:31


女听众:师父,您好。有一个师兄刚刚学佛,他家里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想让师父开示一下。我感到这一家人非常可怜,自从孩子到那边找通灵人看……他想让师父救救他两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大女儿得精神分裂症,1990 年出生的,离婚了,现在人关在家里,门也不出,人也不愿意见,话也不说,整个人闷在屋里,他非常地痛苦。他想问问师父,功课该怎么做,小房子该怎么做,该怎么救度这个孩子?

 

台长答:你知道在全世界像这种情况有多少吗?忧郁症的病人有三亿四千万人,他们可怜不可怜?(可怜)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你们度人要怎么样来度?不是说把自己置身于里边,而是要去救更多的人,就是要普度众生。普度众生,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学,让他们自己念,而不是你去帮他顶替,你能顶替几个?你说谁不可怜呢?你说你自己可怜不可怜?(可怜)你只要到了人道,怎么会不可怜? 在人道会不可怜吗?人道是一个非常不圆满的地方。


你记住一句话:因果。今天他自己受的果报,你看得到他的过 去吗?说不定他过去打鱼、杀人、在背后搞人家,下辈子变成神经病了,你说他可怜吗?是可怜,我们会救他,但是自己的业他自己背,你听得懂吗?(他的业他自己背,不让师父背。感恩师父)像你这种孩子,你有慈悲心,但是你也不能伤了自己来救别人。你要看有没有缘,首先他们家里相信不相信?(她的父亲现在已经学佛念经,为了他两个孩子,已经修我们心灵法门,已经开始念小房子了,特别地精进)你说刚开始怎么能够马上解决呢?还有,她妈妈还不相信(是的


这种业障很重的。你要记住,菩萨度不了无缘众生。如果一个人还不好好修,还不彻底忏悔, 如果他自己做了很重的业障,其实已经跟佛没有缘了,要下地狱的人能跟佛有缘吗?有些事情只能这样讲了,尽我们的力,尽我们的慈悲心去救他。你也用不着哭哭啼啼的,因为有些事情,慈悲无泪啊,大爱无疆,所以有时候用心就好了。你说你这样,你救得了谁啊?师父要是天天像你这么哭哭啼啼的……你说说看,你能救得了他吗?你目的是救他,而不是同情。菩萨需要的是慈悲救度,不是需要你的同情,听得懂吗?(懂了。师父,我错了)


你自己都不坚定,讲个话哭哭啼啼的,你怎么救人呢?(我一定改) 好好地改毛病吧。你现在哭哭啼啼就是一个苦瓜命,你看不到将来,你看不到学佛人的前途,人家谁跟你讲话,你就是负能量。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人呢?你看看你发出来的声音全部像地狱里的声音一样,人怎么可以这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今天闻到佛法了,你应该重新做人,这么没出息的!(我错了,我一定改正。师父,他给她念多少小房子?)


小房子叫他一直念下去,念到孩子好为止,一般没 有 800 张到 1000 张过不来的(哦,放生多少条鱼?)放生一直放下去。像这种毛病,家里有条件就放,没条件就好好念小房子(礼佛大忏悔文是不是要替她念?)礼佛大忏悔文跟着念(给他女儿念多少遍?)一天要 5 遍。人家念了 6000 张,孩子才好呢。我告诉你,自己的业障你都不知道流传了多少时间,这种业障化不掉的,明白了吗?(感恩师父。他的儿子也是跟他女儿一样……)孩子会报的,所以人家说:祖上缺德殃及后代啊!


君子之交淡如水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16. 【顺缘逆缘 佛道自然】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要懂得怎样来淡化自己对人间的一些执著。一件事情放不下,人生很多事情放不下。要想办法把它解脱、放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时候很多人悲从心来,和别人的感情分开了,依依不舍,最后把自己这种感情作一首诗。这句诗就是告诉我们,人和人最好保持在像初次见 面这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讲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时候太好了,感情就会牵扯、牵绊。初见伊人,不再往心里去,何来分别计较?你和一个人初次见面,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的,你总是说“很好”。看到别人就犹如初次见面一样,你可以保持一种尊重,可以保持一种沉默,可以保持一种理解,也可以保持一种圆融。所以初次见面的那种感觉就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佛友”,你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一定会随缘放下。当你随缘放下的时候,本身就是万般自在。


很多人说,你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活得不自在?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很多老朋友、很多外面单位里一些人,或者身上有毛病的人,你把他感受为“我跟他初次见面”,你一定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这是佛法的智慧。有时候一念之间,一想起以前又恨了,一想起以前又开心了,所以人就在悲伤和智慧中游荡。怎样没有烦恼?怎样没有辛苦的分别?就是不要有分别心。


我们人很可怜,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有分别心。因为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你, 因为这个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看到他,分别心开始,在你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你对这个人没有爱,也没有太多的恨, 那么你不就放下了?就像马路上匆匆而过的人,你会对他有爱有恨吗?只是擦肩而过,所以你没有,在心中就没有顺逆境。

搞小圈子是浪费学佛的意义

摘自 白话佛法 (五) 29. 【有因缘才会有果报】


因缘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有什么因缘,你就觉得跟他特别合得来。所以师父给你们讲,真正学佛的人到观音堂来不会跟某一个人特别好的。跟大家都很好的人,那是受大家爱戴的。跑到任何地方去搞小圈子的人,我跟你特别好,你跟我特别好,那就不是学佛的人。


真正学佛的人,对谁都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对男的,都像对自己的父亲一 样;对女的,都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小辈,都像对自 己的孩子一样。这才叫菩萨啊。勾肩搭背,今天跟他特别好,来了好像有一个人陪着他一样的,浪费学佛的意义。学佛的人对谁都好,那才叫菩萨。


搞小圈子,一到这里来, 就弄五六个人,大家围在一起,学得好佛吗?要好好学, 绝对不能搞圈子。你们过去也有人搞过,以后不搞了,改正了就好了,就是菩萨了。那么过去呢,就是不好,那是众生,今天就是菩萨。以后又搞小圈子,以后又变成众生,搞得厉害了,那么就是魔。

 

搞什么小圈子啊?我警告你们所有的徒弟:平时私下不要打电话,就谈工作,不谈其它的。这叫什么?不会染着。不要以自己的因缘去度众生。因为我跟他有缘分,我就度他,那你又染着了,你又成不了菩萨了,你的境界又下去了。所以,人都是着相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讲课的时候,他把所有人的脸全部变成阿弥陀佛的脸啊?就是让大家不着相。人会着相。就是说,人会根据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性格和脸相,他会执著在里面。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