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去除心灵的杂草】(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1-31 1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除心灵的杂草】

(三)

本篇摘要

▲心平气和的人 什么都能看清楚

▲要观察世界是空性的 不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不在虚妄中执著、分别

▲知妄想是空 妄想即是般若

▲小笑话:老张的戏剧人生

卢军宏台长弘法足迹


心平气和的人 什么都能看清楚

摘自 20190509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

在明朝的时候,王阳明有一个弟子心有怒气,来向他讨教是非。王阳明说:“看你怒气冲冲,我无法和你多讲。待数日之后,你心平气和了,我当为你说。”


数日之后,这个人再来,对王阳明说:“先生,弟子心平气和了,愿赐教。”王阳明见对方还有些气粗不平,就说:“你既然心平气和了,还来赐教什么?回去吧。


你的心还待平,你的气还待和,待你能够心平气和而呼吸,那就很好了。”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想通了,你还要去找什么人啊?人,等到真正地心平气和的时候,你什么事情看不清楚啊?你什么事情丢不下啊?哪件事情你又会想不开啊?

要观察世界是空性的 不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79 集【非色非空 无阻无碍】

用平等心当镜子,经常照一照你做的行为有没有看不起别人,你的为人有没有照见自己身上的各种缺点; 自己身上不该有的贪瞋痴慢疑,全部都应该照见。你应该看到空观的思维,也就是你有没有那种大的未来的感觉,有没有看到未来。你有没有空观的思维,就是你能够放空自己的心态,不要纠结在那些小小的烦恼、一句话、一件事中,你的思维就是空观了。


你观察这个世界整个都是空性的,它不会给你带来伤害, 不会给你带来烦恼。只是因为你自己看到了它实实在在的烦恼和忧伤,所以你远离了看破红尘的那种实相, 所以就不能照出自己,也观照不了自己身上的贪瞋痴慢疑,就会让自己的劣根性遁形。很多人的劣根性为什么这么重?因为看不见自己身上的毛病。


当一个人常被烦恼所扰的时候,经常恨自己业障深重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是在接受考验的时候,就是在解脱束缚, 就是走在解脱束缚的行列中。所以有时候看见自己烦恼来了,就觉得很开心,“人间的烦恼来了,我有办法,我要用智慧来克服它。”“我今天想通了,我笑得出来了,不烦恼了,我又战胜了自己一个劫。”你们记住,任何一个劫都会产生难,所以叫“劫难”, 有劫一定会有难,所以“劫”“难”是连在一起的。

不在虚妄中执著、分别

摘自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六十五)

问:师父开示说把人家看成跟我一样。我想起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人问智者,智者答复提到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我想关于把人家看成跟我一样,是不是说,别人和我自己不等是站在相的缘起的角度说,而把别人当成自己是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说, 是站在心境一如的角度来说的,境界都是唯心所现的,


您在白话佛法里面说我们现在在世间所受的物质实际上就是一个影子,六尘缘影,我想是不是一切因缘所生法,都是空所浮现出来的浮光掠影罢了,其实刹那生灭,但是相千变万化,当体即空,空有从东跑到西面么?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所以人生幻生幻受,虚妄的生老病死,都是妄,生是妄,老是妄,病是妄, 死也是妄,美是妄,丑还是妄,现在看到师父也是幻觉啊,生老病死是站在相上讲的,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如果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幻相,就必须离相;即相离相,不必灭相,心中自然无相,了一切法无我。


我们因为没有认清楚这个世界所有的境本来就是假的, 所以产生的虚妄的意识心,比如说强烈的执著,颠倒, 愚痴,贪嗔痴,嫉妒等等妄心;虚妄的执著,虚妄的分别;但是用蜗牛来举例子吧,一只蜗牛头上两只触角,其实缩回来还在这蜗牛一体,若能打破六尘縁影, 则见真心啊。大海中尽管起了种种波浪,波浪从何而来?还是来自于海水。体即无生,用即般若。体上来讲是一切法无生,起用则万善具足。心性本自具足圆满无缺,无欠无余,无有少法可得。

 

答:思想上境界很高,行为上能够做到这样的话,以后就能超脱六道,师父法喜充满,对佛法理解非常深刻,在智慧中般若中。


知妄想是空 妄想即是般若

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39 集【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有时候人很难理解佛法,佛法中有句话是“妄想就是般若”。很多人根本不能理解,什么叫“妄想就是般若”?妄想难道会成为般若吗?实际上,知妄想是空, 妄想即是般若。因为妄想了之后,你知道这个是妄想, 你得到了空性,就拥有了般若。如果你执般若是有, 你觉得“我有智慧,我有佛陀的智慧”,你执著于“般若是有”,那么般若即是妄想。希望大家要懂得这些佛法深奥的理论。

 

师父简单地解释一下。“知妄想是空”:你知道这件事情不好,不能去做,“空”就是你理解它,知道这件事情不好,那么你认为它不好,不能去做,你是不是有般若智慧?有了。那么“执般若是有”:“我这个人就是能够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你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啊?你执著于般若, 般若就是妄想;你这个智慧也是妄想出来的,不是真正的解脱。所以佛法的高妙之处就是在于境界的提升, 而且这个境界一直在往上升,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小笑话:老张的戏剧人生

(请点击视频观看)


卢军宏台长弘法足迹

(请点击视频观看)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