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平等心与分别心】(四)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2-16 21: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等心与分别心】

(四)

本篇摘要

▲菩萨一心一慈悲,同心同德同智慧

▲我们的意识是如何进行分别的

▲第七意识分别善恶的标准来自第八意识

▲不要太相信脑子里自动出来的感觉

▲第八意识深深地影响我们对人的态度

上根器的人 能平等对待他人意见

心如镜子 照到什么就拥有什么

菩萨一心一慈悲,同心同德同智慧

(请点击视频观看)


菩萨一心一慈悲,同心同德同智慧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26集 【用佛智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为什么特别幸福?为什么叫“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今天念经的人每个人心都很善良,你们是不是会相处得非常开心?菩萨的心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人这么可怜?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人的心每个人一个心,一千个人千人心,一万个人万人心,所以你想想看,每个人都想自己的事情,怎么可能幸福?菩萨的心都是一样——慈悲,他们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所以菩萨都有智慧,都是这个心。如果你们今天都是学佛人,都去做善事,一心一意,都去帮助别人,相互之间没有自私的心,你们是不是会活得很快乐?是不是会相互帮助?你们现在的烦恼是怎么来的?就是每个人想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你们不是一心一意,所以不能得到如来真谛。


菩萨为什么在天上这么快乐?因为你想什么,我也想什么;你想帮人,我也想帮人;你对别人好,我也对别人好;你想对他好好的,他也对你好好的。你说会有烦恼吗?你们这里呢?人家对你太好了也怀疑的,“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人就是整天动小脑筋。菩萨就是真心对人。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心是一样的,想的是一样,做的是一样,所以菩萨跟菩萨开心啊。观世音菩萨跟大家都好,为什么你们求菩萨有的灵,有的不灵?有善心,有慈悲心,求观世音菩萨就灵;你今天求菩萨不灵,就是因为你还没有跟菩萨一心一意,没有心佛合一,所以你求菩萨不灵,因为你没有感动她的心。我们妄心太重,一百个人、两百个人、一千个人都有妄心。

 

大家要明白,未来的菩萨一定是照见五蕴皆空,过去的菩萨也是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菩萨都能照见五蕴皆空。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佛人也要照见五蕴皆空?因为我们要学菩萨所走过的路,我们必须看穿人间的一切烦恼。看穿你的“想”,色、受、想、行、识,我拿“想”出来举个例子。你们越想越害怕,最后人家告诉你不要害怕,没事的,你是不是放下了?你刚刚想过的事情不就没了吗?所以菩萨就告诉你们,色、受、想、行、识全部都是想的时候有,想过了就没有。是不是到最后都是空的?空的就是没有。

 

把《心经》再浓缩成一个字,实际上就是“照”,就是观照,寻找观照。比方说,孩子你要照顾吗?为什么《心经》里要“照”?就是观照你的心,把你的心好好地观照,你的心就不会出毛病了。你的整个人生出毛病,是因为你的心出毛病了。所以《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最后讲的就是要照看好你的心,不要让它出差错。“照见五蕴皆空”,让你要照,观照自己。管住自己也叫“照”:管住自己不要造孽,管住自己不要去贪、瞋、痴、慢、疑,就是观照,好好地照住你自己。你们现在身体要不要照?吃太多肠胃会不会出毛病?恨太多是不是肝肠寸断?天天管住自己,就不会出差错;天天管住自己,照看好自己脚下的路,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要让它去贪。看佛法、学佛法也是照,观照好自己,你就成功了。

 

所以讲到底,《心经》到最后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照”。照到最后,你能不能到彼岸?照精进,你说精进可以,精进到最后你没有观照,只有精进,走错路了呢?你忍辱,忍到后来憋不住了呢?脑子出毛病了呢?照是什么意思?就是照看好有没有出差错,有没有精进,有没有忍辱,都可以照。所以“照见”,要彻底地明白,照见五蕴都是空的,那你这个人就离空得乐。


菩萨一心一慈悲,同心同德同智慧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26集 【用佛智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跟菩萨,每位菩萨都有慈悲心,所以他们没矛盾。在天上也是的,你想什么,我也想什么。所以一对夫妻,老婆想什么,老公也想什么,会吵架吗?菩萨就是的,这位菩萨想什么,那位菩萨也想什么,大家一心一意的,全部都是佛心。我们人呢?你想你的,他想他的,一万个人想一万个人的,你说怎么能够凑在一起?人心就是不古,搞来搞去,所以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的。有时候,要说动一个人,他怎么可能马上就被你改变观点?不可能的。所以要慢慢地做些工作,大家都想菩萨所想,做菩萨所做的事情,那你跟他一定合得长,一定好得长。像你们这些孩子,因为我跟你们都在学菩萨,我学的菩萨跟你们学的菩萨一样,你们想想看,你们以后跟我一定好得长。


我们的意识是如何进行分别的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36. 【意识的深层禅定】 


末那识,第七意识。人有一个意识之后会到自己的心里和脑子里有一种分别意识,叫分别识。你会归类的,“我今天碰到这件事情是属于什么意识”。这个末那识是“本无定体”,是飘忽不定的。它是根据你反映到大脑皮层的一种意识来定应该归于哪类,是储存,还是有反映,还是慢慢消化掉,还是怎样怎样。这是分别识,把它分别出来了。

 

这个末那识——第七意识,是第八意识阿赖耶识的“染分”。阿赖耶识是很深层的,在内心深处的,非常深层,基本上这个意识只要进入第八意识就消不掉了。末那识是阿赖耶识的“染分”,就是开始分别善与恶了。第七意识末那识,用现代话说就是一个“检察官”,来判别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在第八意识没有做之前就辨别,法庭上讲的就是检察院,检查完之后,第八意识就是“上法庭”了,就是“法官”。“而执为我”,第七意识末那识是在分别当中,还有个“我”在里面,还有“我”字,还有执著的“我”,“我”在分别,“我”在决定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没有完全用你的本性和良心。

 

而且第七意识还经常转到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粗浅的潜意识。人家告诉你这个人很坏,你一下子接受了“他很坏”,你没有经过加工,没有经过第七意识末那识“检察官”的检查,还有善恶缘的“染净”——意识中污染和干净的成分,不是完全干净,也不是完全肮脏的。所以自己有自己的意识,第七意识末那识就是这个意识。今天跟你们讲第七意识,就是告诉你们,人在初识——刚刚开始接触事物意识的时候,进入第七意识的时候,在转境转识的时候,就是在判断“我现在收到的这个意识是好是坏”,我自己来判断,“我”还在。

 

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是属于深层意识。意识生成了,这个事情要初审,法院里面初审。第八意识是藏识,藏在你心中的意识,就是“染净同源”。进入第八意识的时候,好的、干净的和污染的同时进入脑子里,由第七意识分别,然后进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生灭和合”,生出来和灭掉全部都在一起。今天生出来的意识已经在阿赖耶识中了,灭掉的意识也在你的阿赖耶识中,所以进入了阿赖耶识是去不掉的。比如,很多人说:“你让我原谅他,我也原谅不了他;你让我不恨他,我也不能不恨他。因为他太让我恨了,因为他太让我伤心了,我这辈子怎么都不会原谅他的。”就是进入深层意识阿赖耶识中。


第七意识分别善恶的标准来自第八意识

摘自 来信解答疑惑(三百七十二) 


问:《白话佛法》第十一册36篇《深层的禅定》中,师父为我们讲解了九识,想请问,第七意识会产生分别意识,那么这个分别意识也是检察官,每个人作为检察官在分别善与恶时,每个人的善恶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那这个标准是否来源于这个人的根基呢?是不是八识田里的业障比例也影响人的第七意识呢?

 

答:你看到、听到的,眼、耳、鼻、舌、身,进入了“意”——第六意识,然后进入第七意识,筛选的标准还是根据第八意识来的,如果第八意识中正能量很多,那么筛选第七意识就是正的,反之就是负能量的,就错了。根基还是第八意识。


不要太相信脑子里自动出来的感觉

摘自 Wenda20190707 30:03 

女听众:同修有时候心里有疑问,脑子里会自己跳出来一个答案。像这种不是自己去想出来,脑子里自己跳出来的是不是菩萨点化?是否要去相信这种感觉?

 

台长答:不要太相信,因为还是自己的七识田中,末那识当中的。因为在你的意识当中,深层意识当中早就存在很多的问题了,有些问题已经形成固定的概念了,所以当你自己思维当中想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另外一个概念就出来了(明白了)


第八意识深深地影响我们对人的态度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36. 【意识的深层禅定】


因为你在自己的第八意识中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辨别模式。我一看到这个人就知道他是好人,我一看到这个人就知道他是坏人,我不想和他多接触。“自证分”,自己来证明这个事物的存在,我认为他是好的、不好的,用不着别人,自己自动会分了,叫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证实自己的分析,证明它分的是对的。

 

阿赖耶识就是已经进入深层意识,很难去除。对一个人的印象,“这个人没救了,我不想跟他交朋友了”,就已经百分之百进入第八意识了,你再怎么做得好,他说你是假的,你再怎么改毛病,他说你是假的、虚的,你就是在骗他。因为他的这个意识已经存在心中,用现代话讲就是已经“戴着眼镜看人”了,看出去永远是“有色眼镜”,人家真的在改了,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意识已经进入第八意识当中。


上根器的人 能平等对待他人意见

摘自 Wenda20140720A 04:06 

女听众:还想请师父开示一个问题,我看到过一段话特别的精彩,有个弟子问师父:“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但有时候又对人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那个师父就说:“对待上根人要直指人心,可打可骂,要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根的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起打骂;而对待下根的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很小,放不下太多的指责和训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礼节对待他。”我就想到,师父您在对待我们弟子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台长答:呵呵……基本,基本,百分之七八十吧。你要记住,有些人善根很浅,你要对他过分严厉他会不学佛的。所以很多离开的人就是善根很浅的,他东听听、西听听,东看看、西看看,所以你怎么样能够把他救到你身边来?没办法,有的时候你还得说他好话,你说他好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他引进佛门啊。我们秘书处有小朋友也是的,过去有一些小朋友根基很好,一学就会,哎呀很感动,非常好;有些小朋友你就必须触动到他伤处,然后慢慢地抚平他的伤口,然后他才慢慢学佛。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妙法(听懂了。师父,我对照了一下这三点,我觉得我只是一个下下根的人)呵呵(师父,因为我平时不喜欢听人家批评我,但是除了师父,师父批评我我就服,人家批评我我就不服)呵呵(哎呀,师父,那我怎样能够摆脱下下根的这个境界啊?)


首先要以人为本,就是说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你的老师,当成你的善知识。只要人家说得对的,你都要听,而不是根据人来说,而是根据他说出来的事,过去我们说“对事不对人”嘛,比方他只要说这件事情是对你有益的,你不管他是谁,你就好好听,就这个道理。要想提升自己,你就不要跟人家去争,刚才你说的“对待上根、中根和下根器的人”,实际上他是什么呢?他本身是一种圆融、一种包容,你说他打,他又不是真的打人的打,他就像……你看和尚打自己的弟子,拿根尺打那个小和尚,他就是这种打,实际上是打醒你,明白了吗?不是真的打(嗯,听得懂了)


你自己想成为一个“上根器”的人,首先要接受所有人的善意的劝告,也就是说“三人之中必有我师,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你就永远沿着自己……不断地在学佛精进,“我愿意接受一切人对我的帮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这样(明白了。如果说是别人不是师父来批评自己,我有时候觉得好像他说得不对,好像他看得不全面,这样的话是自己有分别心的原因吧,师父?)


对,有分别心。你就是首先接受他也没关系啊,接受他之后再慢慢地把他排除也可以,如果你觉得不对的可以排除的啊。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给你吃东西,你的肠胃会分别的啊,好的、营养的它吸收了,不好的它就排出去了啊。一样道理啊,傻姑娘,人家说你一句话,你觉得能够接受的地方你就接受,不接受的地方你先接收进去啊,接收进去慢慢把它去除不就是了嘛(哦,对)


比方说,我说你两句话,如果我不是你师父,我现在讲:“小姑娘,你要谦虚一点啊,我告诉你,你不谦虚的话你会吃很多苦头的。”你一听:“我又没不谦虚。”那你先吃下去:“我谦虚了吗?我是不是不够谦虚啊?”一想,我没有不谦虚啊,我很谦虚啊。好了,你就把它forget,忘了。如果你觉得:“我是不够谦虚,他讲得也有道理,没人肯讲的,他讲讲我。”那你就接受他嘛,接受他有什么不好?接受人家对你的劝说不是挺好的嘛。


人家说,吵架的时候人家骂你“你是一个什么什么什么……”你想想:“我是这个人吗?我有这么坏吗?”然后一想:“嗯,我有些地方是有点坏。”那你就不会恨他,你觉得他骂得有点道理。邻居吵架,人家骂:“你是一个自私的人。”你也骂他:“你是一个更自私的人。”那你骂他是更自私的人不代表你不自私啊,傻姑娘啊,呵呵……(嗯,是的)“你为什么把垃圾扫在我们家门口啊?”“那你把垃圾倒在我家门口呢!”那两个人半斤八两啊,并不代表你不自私啊!先接受再说,先接受,明白吗?(好,知道了,谢谢师父开示)


心如镜子 照到什么就拥有什么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7集【心无所动 心无所住】 

菩萨教我们,此心无形,犹如镜子。就是告诉大家,我们的心没有形状的。心有什么形状?你恨人家是什么形状?你看看,很多人硬要弄个形象出来,爱这个人就要弄一个寿桃一样的心形,但是这不代表你就拥有这个爱心。实际上心只是无形的,心脏有形,但是心所想出来的所有概念、理解、爱、恨……它都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东西就犹如一面镜子,照到有形的物质,你心中就有有形的物质。


你今天照到了爱,你的心中就有爱;你今天照到了恨,你心中就拥有了恨。所以“心如明镜台”,有境界,它就可以来照。一面镜子在心中,善恶都照在你的心中,照过了就没有了。你们看看一面镜子,刚刚照过镜子的时候,镜子里是不是留有你?这个你是不是一种假相的你?这面镜子是不是无所住?当你离开镜子之后,这镜子照到什么?照到的是空性,没了,因为你照过了,一离开镜子,镜子里就没你了,所以菩萨用明镜台来告诉我们心似明镜台——照见善即善,照见恶即恶,心中要存佛,照见即佛。


这就是告诉我们,心中不能有魔,因为你有魔、有恨,你心中就留存着魔性。为什么很多人无论怎样劝他,他也不能拥有佛性?因为他已经用魔性占有了他内心的佛性。就像一个小孩子,你怎么劝他变好,他都不能变好,因为他心中已经有很多恶,所以他就很难变好。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