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净就是佛土净。干净的心,你的心中就是净土,就能常住菩萨;迷悟在心,你这个人境界迷惑,一定会颠倒。所以颠倒和迷惑,是在一起的。
境界,确实,它是“如”和“是”,也就是它是真实不虚的。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有所不如,有所不是,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真实如来相,你做出来的事情和理解一定是不真实的,那么你的迷心(迷惑的心)就会造成生活中的错误妄见。有很多人对事物理解偏差,他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偏差。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对人家不理解,诬蔑人家,冤枉人家,最后是不是把好人都赶跑了?你理解别人,才不会有偏差。
佛法界讲“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不管多少法门,实际上就是出自于“一”。“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沙,恒河沙的沙;妙就是妙法的妙;道德的德。河跟沙是不是在一起的?有河的边上是不是一定有沙?妙和道德,妙想就代表道德,能够解脱的思维就是拥有道德。想通了,“我不执著了,我不难过了”,是不是这个人有道德?都是离不开且来自于心源(心里的源泉)。
戒、定、慧会增长你的智慧;守戒的人,他一定会有智慧。思维就是神通。有时候一件事情想不通,很难过,怎么想也想不通,但是突然之间想通了,你是不是有神通?你想通之后马上“哈哈哈”,开心了,“无所谓的,这又算什么呢?”你是不是已经“妙有”了?因为你想通了,因为是真如实相,你看穿了,“无所谓的,不要再吵了,没意思的,明天还要过日子呢”,你是不是懂得了神通变化?因为你的思维变了,是不是就想通了,精神变了?想通了不就是神通吗?你能了解对方,不跟他争吵了,不去跟他骂了,不去给他脸色看了,就想通了。师父从心理学跟你们讲,一个人如果心中有魔的时候,他是特别敏感的,verysensitive。你去跟一个人讲话,如果带有一点点怀疑的表情、不信任的表情,或者有一点点让他感到尴尬的表情,他马上就会不理你,他就会想很多,他就会觉得你在嘲笑他,在讽刺他,甚至在唾弃他。
帮人要帮心,要“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你要想成功一件事情,不能离开你的心。修心是不是要心?帮人是不是要心?你认真做每一件事情,是不是离不开你的真心啊?你没有真心,别人怎么会接受你的帮助?不用心做的事情,哪一件事情能成功的?所以一切烦恼俱来自于你的心,一切业障也俱来自于你的心。心有业了,障就来了;心有烦了,恼怒就来了。但是你的心本来是空寂的,本来是空的,因为你本来没有很多想法,是因为不停的因果,然后如梦幻泡影般地一会儿出来、一会儿没有,在你的心中。你想不通,你的心出不了三界,还在五行中,怎么求菩萨?希望大家要懂得,人与人要有平等心,你就用了这个心。对人要平等,对事物能够看透,就是平等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事物,只要用平等心、用同情心、用感动的心、用慈悲心去帮助他,心心相印,他一定被你感动。
摘自 佛言偈语第四册 节选
红尘俗世八苦田,
沉沦苦海八风淹。
学佛方知正信念,
转凡成圣非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