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理解就是智业】善观因缘才能真正帮到别人;多忏悔自己 可以感动别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6-2 2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解就是智业】 

(一)

本篇摘要

理解就是智业【摘录一】

▲菩萨化成不同形象帮助众生

多忏悔自己 可以感动别人

理解就是智业【摘录二】

同修感悟:学习师父妙法度众

▲说话、问问题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善观因缘才能真正帮到别人


理解就是智业【摘录一】

摘自 白话佛法 (十) 26.【理解就是智业】 


菩萨说,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菩萨让我们要懂得知道众生在想什么,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闻声,当一个人在世界上学佛,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很难应如是说法,当你不知道众生的需求,你就不能相应地让别人知道佛法的精髓。所以,能够度人成功的人他至少是知一切众生心念,这个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学佛人必须有智慧,有智慧才能造就你的善业。    

     

大家想一想,当别人能够知道你生出的心和念头,那么你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恭敬感,当菩萨能够知道众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你们众生就一定知道菩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就是如是说法。经文里有“如是说法”,就是说,依照众生的心想什么,我们就来说什么法,这就叫智慧。用智慧来做菩提事业,用众生的这种善念和菩萨给你的智慧,你来行菩萨道,做菩萨的事业,这样的话,这个智业就是启发最大佛智的一种善业。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叫没有智业;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就产生了智业。 


菩萨化成不同形象帮助众生

摘自 Wenda20150116 03:20


男听众:师父我还要感谢您,前几天我梦到一只绿色的长蛇从天空下来咬我,然后我母亲挡在了我前面,梦中意识到师父化作我母亲的化身来帮我消灾,帮我驱赶灵性,感恩您!    

     

台长答:呵呵,像你这么努力的话,师父会不帮你的?你想想看么好了(我不明白,师父怎么化作我母亲的化身呢?)很简单,因为母亲你是最能接受的(哦)你要记住,像这种跟你母亲和你都有冤结的,否则不会有这个冤结来的。所以我化成你母亲来救你的话,跟这个来跟你们搞事情的东西就可以化解冤结(哦,感恩师父!)


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要现三十二化身啊?观世音菩萨这么大一个身体,到什么地方不能救人呢?他为什么化成一个小尼姑、小村姑啊?为什么化成一个商人啊,化成一个医生啊?现在明白了吧?(明白了)消你的业障啊(感恩师父)  


多忏悔自己 可以感动别人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19.【转换习性 成就佛果】


要知道,忏悔的效果是非常大的,忏悔就相当于人间的人和别人说“我错了,我对不起你”,你可以打动对方的心,你可以让对方痛哭、感动,因为对方了解到你能够真正地理解他了,他才会有感动的心出来,这就叫忏悔。“过去我做错了,我不应该这么做,造成对你的伤害”,一定要懂得忏其前愆,悔其后过,然后要用菩萨的清净观,慢慢地观照大千世界的万物,这就是法。


很多人问师父,什么叫法?能够用菩萨的思维和菩萨的能量来观照,来在人间生活,这就是法。把佛法的清净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运用你所知道的“道”,这个“道”就是你知道佛道。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知道”。“知”就是我明白了,“道”就是这个道理,这在过去来讲,就是一个“道”,替天行道、佛道、法道,就是一条道路,是一个方向。


所以怎么样将生活当中和你所知道的“道”合二为一?你的生活全部生活在佛道当中,那么你就能在人间证悟佛道。证悟佛道就是完全如理如法地在人间佛法的指导下好好地生活,讲得再白话一点,就是用菩萨的心在人间去利益众生。    

     

想一想,夫妻吵架,如果你是学佛人,你开悟,你拥有智慧,你不跟他吵,你说“对不起,我做错了”,明明这件事情是他做错了,你只要跟他说“对不起”,实际上你就是在替菩萨行道。因为他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你是一个慈悲的人,你是一个忍辱精进的菩萨,他心里很明白,明明不是你的错,你跟他赔礼说你错了,他会脸红的。


其实人自己身上的毛病最好由自己来改正,别人怎么样去辱骂、怎么样说你的毛病都不能帮到你,自己的心平安最重要。只有当他自己真的明白了,自己做错了,这个时候,你才算帮到他了。这些佛法的理论就是基础,用菩萨的心去利益帮助别人,让人家能够理解菩萨在人间,最后成就菩提道。也就是说,最后你一直在家里这么忍辱,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我忍辱半年到一年,你看看你的先生会不会有变化,这样一来,你就是进入到佛性的生活当中了。


佛性的生活是什么?就是拥有菩萨的智慧的生活。现在很多人学佛之后不骂人、不传话、不做坏事、不恨别人,什么事情都稳稳当当的,他就是活在佛性当中,他就是在人间成就佛果。所以,佛果不容易成就啊。


理解就是智业【摘录二】

摘自 白话佛法 (十) 26.【理解就是智业】   

智业实际上是因为你懂得别人的心,当你懂得别人的心,你就懂得菩萨是怎么来懂得众生的心的,所以,学佛当中,度人也好,去帮助别人也好,能应机说法就是相应法。有一个词“随机应变”就是现代说法,实际上你只要能够应机说法,你的智慧就越高。


当你跟别人谈话或当你去度化众生的时候,如果你把这些度众生全部设计成了一个方案、一个计划,你反而得不到,而当你应机说法的时候,你越说越巧妙,你越说越能够理解众生,能够跨越众生和你的隔阂。


为什么每一位菩萨来人间度人都是相应法?就是你是什么身,他就会用什么方法让你得度。妙法的前提就是如果你要做菩萨,你就要了解众生,所以一个能够学佛成功的人,一个能够成为菩萨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了解别人。


同修感悟:学习师父妙法度众

摘自 台长博客精彩感言摘录(七百二十一)


看到关于佛陀“应机说法”的开示,想到我们的师父,也是如此,应机说法,妙法度众。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案例。    

我妈炒股很多年了,哪怕学佛后也没放弃。学心灵法门之后,我听师父开示,不建议做炒股此类投机性的事情,我就劝我妈不要炒股了,但她不睬我。有次我打通师父的电话,刻意和师父说我妈在炒股,我是想师父能“训”我妈几句的,但师父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了句大概是随缘的意思。我当时好纳闷,师父为何这样讲?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如果师父让我什么事情不要做,我一定就不做了,那师父为什么不对我妈炒股的事情“师子吼”一下,让她放弃呢?    

     

很多年之后,才明白,其实人与人真的不同。虽然我妈和我同时开始修心灵法门多年,表面上看都一样认认真真念经放生许愿,但她对佛法的信愿行、对师父的依止和我并不同。我努力践行的视师如佛、依教奉行、尊师重道,对她而言,并不太当回事儿,而且她确实有过不如理不如法的言论。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师父对我妈“师子吼”,其实她并不会接受的,甚至很可能导致她的逆反心理,恼羞成怒、造口业等情况。    

     

我和我妈认识几十年了,我自以为还挺了解我妈的,却远远不如师父一瞬间就能洞察一切的“慧眼妙心”,真如师父开示的“因为菩萨懂得众生的心,所以能应机说法”。    

     

所以师父教导我们要悲智双运,“光有慈悲没有智慧,那就是不懂妙法;没有妙法,救人怎么救?就像一个人掉到水里,你看到他很可怜,想下去救他,你又不知道如何救……”(摘自每日佛言佛语《保持正念》)     


弟子要好好向师父学习,应机说法,妙法度众,悲智双运,这样才能更好的广度有缘!  

说话、问问题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请点击视频观看)


说话、问问题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摘自 Shuohua20181214 26:16   

问:在《白话佛法》中提到过,师父可以通过意念救人。一位同修在现实生活中比较迷茫,想要放弃,就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开导、点化。同修在观音堂跪拜的时候,一个意念闪现对他说:“你知道你工作中一个意念可以帮助多少众生种下佛缘吗?生活上的问题为师已经帮你安排好了。”后来同修生活中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工作也坚持下来了。请问师父,《白话佛法》中提到师父可以用意念救人,因为师父有高的修为和德行,有这个能力,像同修这种没有什么修为的,只要发心正,也可以用意念救人吗?需要注意什么?还是同修自己臆想出来的?请师父开示。    


答:我觉得你问太长了一点,以后问问题不能这么长,人家要睡觉了。这种思维属于绕圈子的思维,绕不出来的,以后要学会抓重点讲。你延续的问题实际上在第一个问题上已经回答了。外交部在回答很多问题的时候,“您刚才的第二个问题我已经在第一个问题中回答您了”,你马上脸都红了。你的问题如果问得好,不会延伸出第二个问题,问题都是延伸出来的。像师父一样有法身,他当然可以法身救人,为什么?因为有修为。那么师父这种有高修为的人,才能够用法身救人,第二个问题本身已经回答了(知道了)    


你不要老太太一样,“呱啦呱啦、呱啦呱啦”绕得人家第一个听不清楚。过去我们记者在问问题的时候都要学的,语言学中都有讲究的。一个问题要围绕它的主题,抓它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你问的目的是什么,之后对你的启发是什么,都要先想好(好的)而不是炫耀自己的水平来问问题。很多记者喜欢炫耀自己的水平,好像自己水平很高,这个不行的。所以我要教你(感恩师父,对不起,我下次注意)    


你第二个问题呢?(意念救人需要注意什么?)有功德、有能量的人就能意念救人,你没有能量救人的话,你就不要“注意”什么,因为你做不到(哦)如果你拼命想用意念救人,那你叫“执著”(知道了)    


(师父,可以开示我几句吗?)你现在年纪这么小已经这样了,以后要是成了家,或者跟男朋友,人家会嫌你讨厌。要学师父,讲话要言简意赅(好)讲话就要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点题最重要。比方你说“师父,您帮我开示几句”,我讲过开示几句我就讲几句。很多人喜欢上去发言,“我来讲几句”,讲了多少句啊?讲了半小时还不下来,你说人家讨厌不讨厌?(嗯)所以很多人人家不让他上去发言了,因为他上去就不肯下来啊。就像很多人唱歌一样的,“我唱两首歌”,唱了之后不肯下来了,卡拉OK里边有吗?不管人家要不要听。    


你要学会以后讲话不要连着问,人家头会晕的(知道)一个问题就一个问题。比方说,“我们在学佛当中应该怎么注意为人”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要把它延伸下去,“我们在修行当中应该注意怎么样为人、为人应该怎么样和别人接触、和别人接触又会碰到哪些问题、碰到问题之后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佛法理论……”你这么五六个都提了,人家就觉得你讨厌了!(对)


很多是延伸的问题,回答问题的人希望简单一点。所以你写给领导的信,一般在200~300字之间,不能长,一长的话,人家不要看,你讲了再多理由,一大串谁受得了啊?人家写一长篇东西你要看吗?(不要)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用网络?为什么就几个字啊?你不能讲很长的,讲很长,人家搞不清楚了,越搞越糊涂(明白了,感恩师父)     


善观因缘才能真正帮到别人

摘自 Wenda20171022A 30:01

男听众:师父,您的问答节目中有佛友问师父,“帮别人指出毛病是否帮别人背业?”师父说:“只要没有私心,没有什么业障。”但是这位佛友只问了其一。他当时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帮助师兄指出了缺点,而师兄不接受,不认为自己有错,并因此起了瞋心,起了烦恼心,那么给他指出毛病的这个师兄造了令人起烦恼的因,是否背业呢?    

     

台长答:会啊。你知道他这个人不会接受的,你还去讲他,你不是自找麻烦啊?你不是自己找业在背啊?(虽然说得对,但是让他起烦恼心了,那就造业了)你让他起烦恼心,你马上自己起烦恼心。你想想看,你今天去跟这个人讲,你知道他不会接受的,你说“我是正的,我一定要跟你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的出发点已经不是一个好人了,你在挑起是非啊(师父,怎样做到善观因缘呢?)善观因缘,这个人愿意接受你才讲,这个人跟你没有善缘的,都知道这个因缘是不好的果报出来的,你为什么去跟他讲啊?你跟他一讲他就会跳的,你哪怕讲一句“请你吃饭好吗”,他都会想“你嫌我吃得太多了”(嗯,是啊)你处理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不叫“善观因缘”。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