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智慧地看待自己的意识】学佛后要离开人情的“相”;人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懂得随缘不分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4-7-13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慧地看待自己的意识】

(三)

本篇摘要

自我理解是否属于有相

▲懂得随缘、不分别

▲事情没有绝对的

▲知道事情会变化,就不会下定义

▲执著是否都属于邪见?

人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

同样一件事 我们会随着对象不同而改变想法

学佛后要离开人情的“相”


自我理解是否属于有相

摘自 Wenda20191227 56:18 


女听众:师父,自己的价值观还有自己的某种理解,是不是属于有相事物?

 

台长答:当然有相。因为你自己心中你认为的事物就是你自己个人的着相,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好的,你执著在这个你认为的问题上,那你当然对其他的事物就带有偏见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戴了副墨镜,你觉得这副墨镜看得非常舒服,但是你看人是不是看出来都是有色眼镜了?(是)这简单吗?(是的。原来我们共修的时候,师兄讲过一句话很受益,请师父听一听,“在我们开悟成佛之前,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并不是究竟圆满的,还是有漏的,所以不要执著自己的想法,也不要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随缘。”这个对吗?)对啊,完全正确,有什么不对?任何人都不能执著,我告诉你,连菩萨都要随顺众生的(对)


菩萨都不是执著的,佛就是大圆满、大开悟,他是无上正等正觉了(是)正等正觉说明你是对的,但是你不是绝对的开悟(明白了。“矛盾的产生源于我们对不同价值取舍的结果”,这种取舍是不是也是一种得失心?)对啊,取舍的话,对你有利益的你就取了,你认为对你没利益的就不取了。举个简单例子,男人的东西男人取,男人喜欢那种电器店,开摩托车的店,女人说“有什么好看的?哎呀,不要买了,这个东西。”男人跑到服装店,“有什么好了?家里这么多衣服,还要买!”这是取舍吗?(是)不同的取舍来自于各人不同的心性(对)这个你要跟师父谈谈你会开悟很多(很受益,很受益)这里边有哲学观的(对。所以佛法是哲学,但高于哲学)那当然了,佛法就是哲学,是最高尚的哲学,最高级的,已经到了人的精神,直接到底的,我们说究竟圆满了。现在的人智慧简直一塌糊涂了,人要是有智慧的话就不要有监狱了(对对,是的)

懂得随缘、不分别

(请点击视频观看)


懂得随缘、不分别

摘自 Wenda20130111 01:55

女听众:第二个问题是愿力和随缘的关系,打个比方,在共修组里面,有的人发愿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对整个共修组非常好。但因为每个人境界参差不齐或想法不一,没有得到回应,是不是可以说虽然愿力很好,但是缘分还不足,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缘分成熟后再去做,否则就是执着了?

 

台长答:实际上,帮人家也有“执著”两个字在里面的。比方说你想把这个事情办好,我不管天时地利人和,不管这个缘分,也不管我自己努力多少,就想把这个事情做好,就叫执着。随缘是什么意思呢?等到缘分到了,你随着这个缘分去做,现在讲起来是继着顺道而走、顺着天道。比方说现在是天意大家都怎么样怎么样,你也顺着大家这么一起走。现在每个人家里都有电脑,你也去弄个电脑,就是顺着天意咯(明白。在共修组里面,可能各个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人觉得自己想法比较全面,考虑事情比较长远,但有的时候种种原因,其他人不太采纳这些建议,双方应该怎么调心,请师父开示一下好吗?)


比方说在共修组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这一点讲出来是最好的、最对的。就像夫妻吵架一样的,我问你,夫妻吵架,如果先生认为他是错的他会吵吗?如果他的老婆认为她是错的她会吵吗?就是因为两个人都以为自己对才会吵架,对不对?(对,是是)那么碰到这种事情怎么办呢?就是自己先要冷静下来,好好听听人家的意见,觉得人家的意见有没有可取的地方,或者60%、40%、30%,想到人家可取的地方,搁置争议,两个人先不吵,大家谈下来,把你好的地方拿出来,把我好的地方凑在一起,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对不对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懂得这样的话就不会执着。因为我跟你两个人提出来两个方案,你也有好的地方,他也有好的地方,大家把好的地方集中在一起,差的地方不就没了吗?(是,台长。有时候在旁边看着挺难受的)挺难受的,因为你执着。你觉得你是完全对的,所以你看着人家做错了。实际上任何事情出来,一定有对有错的,里边的事情,这个人就算你觉得他很错,实际上他一定有对的地方的(对对对,是这样的)


你这样一想的话,就不难过了,明白了吗?比方说你看见一个领导决定一个事情,你觉得他完全错的,实际上他一定有对的地方的,因为领导会从领导的出发点来考虑所有的问题。小张、小李跟领导暗中都谈过这些事情,领导会考虑吗?他会考虑的。你觉得为什么他领导要这样做啊?但是你又不知道领导找小张、小李谈过(是台长,看到他们谈话我挺难受的)这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如果你觉得双方在争执、争夺,实际上你就觉得他们两个人不开悟,不随缘,还没有好好修(明白)就不要去,作为你自己首先自度度人。你不要难过了,就不会卷入那些麻烦和矛盾之中;如果你现在替他们难过了,实际上你的精神、你的灵魂已经卷入了这些矛盾之中了(是的)你放下,先要把自己放下才能救人。举个简单例子,你手上拿的都是东西,刚刚从商店里买东西出来,你突然看见一个老妈妈要摔下去了,你先把东西放下来你才能过去把她搀扶起来(是台长,明白了,谢谢您)


事情没有绝对的

摘自 白话佛法 (五) 18、【善恶本来即属因果】

绝对是什么?这个事情你说是善良的,我绝对是善的。这个事情是不好的,是恶的事情,绝对是恶的。恶的事情是什么?恶的事情是你认为这个事情对你不利的,你认为这个事情违反常理了,你认为这个事情伤害到你了,你认为这件事情就是恶的。问题是你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对不对?同样举个简单例子,什么叫恶?什么叫善?妈妈冲着你眼睛一瞪,“小女孩晚上不许出去”。你说她这是恶的吗?从小孩子的角度上来说,“人家的孩子晚上都可以出去玩,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让我晚上出去玩呢?妈妈眼睛还瞪得这么大,恶狠狠的,这种妈妈我要都不要她”。你们小时候就会这么想。但是等你大起来的时候,当你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你会让你的孩子晚上出去吗?因为这个恶是站在你的角度上,在你还不明理、还不理解这个事物真实存在的原因的前提下,你认为是恶,所以你认为的事情它都有两面性的,善良的东西也有两面性。一个医生只管给病人吃药(开药方),不管病人吃的死活,这也是个好医生吗?“我很善良,我是为了帮助你,是为你好啊。”结果把人家看死了,这也叫好医生吗?所以善恶没有绝对的。在没有绝对的事情之下,你最好不要太追求这些虚假的执著的东西,所以要打破人间的执著。


知道事情会变化,就不会下定义

摘自 20190905 法国・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

问:我们是不是不要对任何事物和物质下定义,就是对物质认知的定义,比如看到某件东西就马上反应:这个东西应该是这样的。是不是对人间认知能力太强就容易再次在人道轮回?(执著)对。那些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会不会比较容易著相?

 

答: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著相,他会根据事物的转变而转变,这就是我们学佛人应该懂得世界是无常的。今天这个事情这么发生了,明天可能会转变。所以你懂得这个世界无常,世事无常,你就会用另外一种哲学观来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你知道这件事情会变化,你就不会下定义,说这件事情是这么样、那么样,你就不会承担自己语言上所留给别人的伤害,让别人受心里的痛苦。所以有的时候不要随便去讲,为什么修得越高的人话越少,就是这个道理(感恩师父开示)


执著是否都属于邪见?

摘自 Wenda20160603 13:48

女听众:您说“如是所得见,即是执著心。执著者,是名邪见。”这里面也包括正念吗?


台长答:不管正念,不管好事坏事,你认为的好事不一定是好事,你认为的坏事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间一切修到最后,境界高的时候,都不成为一种境界,是成为一种空,空相,空性,所以这种空相和空性本身就是虚无、幻觉。你只要执著于任何的善和恶,你本身就是邪见(这句话跟以前听说过的“正法不可说”是不是差不多的意思?)对,不是“正法不可说”,菩萨为什么说,我说了这么多年佛法,实际一句话都没说?其实就是叫你心里理解就好了,你讲到后来等于没讲,因为你成功了,你成佛了。讲什么,有什么好讲的?你过去的一切已经成就了你的今天,你把过去的再拿出来讲干吗?(就是说它也就是一条路吧?)等你走完了,这条路就没了。

人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

(请点击视频观看)


人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

摘自 20150208 悉尼好事围《玄艺综述》大型解答会

有一位年轻人问一位大师:“大师,我们在人间为人处世太苦了,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我吗?”大师就说:“两个人在挖井,一个人很会动脑筋,而另一个人很笨。两人挖了两米深,都没看到水,笨人继续挖,聪明精干的人就换了个地方挖,最后笨人挖到了水,而聪明人换来换去一无所获。”年轻人听到这里马上说:“大师,我懂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会一事无成。”大师继续说故事:“聪明人经过数次尝试,发现了一个水源;而笨人埋头苦干越挖越深,本来挖到的一些水并不是水源,所以他付出很多,但最终没有找到水源。”年轻人马上又说:“大师,您说的人生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人应该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适合自身的环境,而不应刻板,更不应执迷不悟。”大师笑笑,说:“这个故事还没讲完,这两个人虽然竭尽全力,聪明人换了很多地方,笨人拼命往下挖,两个人还是没有挖到大水源。”年轻人说:“那我们做人有没有处世的准则和哲学?”大师说:“其实这个地方根本挖不到水的源头。我们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套用在生活中,没有一个事情是一成不变的原则,一切要靠摸索和体悟。”人间也是,你以为他是你的老公,永远这么爱你,就可以随便说话,随便做事;以为他是你的孩子,就不当回事,天天骂他讲他,你以为你是谁?最后会找不到根,因为人间的道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学佛要以悟性为基础,要如理如法地学,要学会人间佛法,以佛法指导人生,才不会永远失误。


同样一件事 我们会随着对象不同而改变想法

摘自 卢爷爷讲故事二


有一个人在公园放风筝,累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把风筝放在边上,突然有一个人在他边上坐下来,把他的风筝坐坏了。他刚刚想发脾气,一看是个盲人,马上就把自己的脾气压制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发脾气、对别人的一种态度,是完全能够控制的,是一种对外境的认知,你认为是对的,你可能就不会发脾气,你认为这是错误的,才会发脾气。

 

生气是一种无知,无济于事,又奈何不了它,才会生气;悟性太少、没有智慧、放不下得失的人,才会生气。


学佛后要离开人情的“相”

摘自 20191109 新西兰 奥克兰《弟子开示》

学佛人要离相,不要执着。“哎哟,他是我的朋友,他是谁……”你们看,很多出事的人都是出事在朋友身上。还有很多人:“哎哟,他是我的孩子。”结果被孩子所害。“他们是我的父母亲”,父母亲害孩子的有没有?全部都有。其实都是冤结,所以希望大家离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只要你看到的东西都是虚妄的。你们现在看见的人的感情、一切,全是虚的,因为有利益了,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有利益关系在里面,所以我对你好。所以菩萨让我们破除我相,就是不要看到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你应该拥有慈悲心去帮助他,去劝导他,去解决它。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