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平常心就是运用佛法处理一切人间事
▲不要对无常的人生抱有太多幻想
▲遭遇劫难后不能妄动
▲十如是
▲所有冤结无非是源于因果
过于重视和执著就会失去平常心
(请点击视频观看)
平常心即是本性
摘自Wenda20190825 30:19
男听众:師父,您好。同修梦里要去听師父的课,找鞋子要走,找了两双鞋。有个声音说:“要穿具有本性的那一双。”同修也不知道穿哪一双,就穿了平常經常穿的那一双。两双都是平底的。请師父慈悲解梦。
台长答:“穿有本性的”,就是平常心。平常心为本性,他穿鞋子要穿平常穿的那双,就说明他还有本性。
平常心就是运用佛法处理一切人间事
摘自baihuafofa180322 节选
在佛法中讲,一旦你离开了贪、嗔、痴、慢、疑,你就回归了理性……当你拥有这些贪、嗔、痴、慢、疑的时候,你会瞬间把智慧,你的觉醒、善根全部抛到脑后,你瞬间就变为了一个大俗人,凡夫俗子。而且你就会藐视他人的平常心。所以一个人学佛,如果不能真正的清醒、觉醒,并懂得自己在人间的一切都是数世的善根和因缘,你就会选择失忆,你就选择失去理性。
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说过: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是讲人怎么样“觉”,“觉”就是出世。学佛的人没有诸恶,力行众善。所以一个要净化心地,那就是要懂得要常常观照自己的心,不要去妄想,不要去执着,不要去迷茫,不要去颠倒。師父跟大家讲,如果你不离佛法而行世间法,那你就不会离开佛的智慧,你不离开世间法,你才会证得佛法。就是如果你不离开佛法在人间做任何事情,你最后虽然没有离开世间法,你照样能证得佛法。这就是我们说的,你不离佛法,你才会拥有智慧。
不要被人间无常的现象所影响
摘自盧台长开 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
观世音菩薩:“童儿,这个人道都是在有和没有当中,人生就是不断地在失去和获得。为師拿你的情况作比喻吧,你工作好了,你妹妹的工作就出状况了。你公司老板生意好了,轮到他的伙伴生意不大理想了。人生有会变成没有,没有会变成有。生意不可能永远差,也不可能永远会一直好,当中都是起起落落。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好好坏坏。为師希望你们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在人道被这些不是永恒的、长久的好好坏坏,均属无常的现象把自己的心弄得疲惫不堪。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好好念經做功德、放生、救度众生的慧命,这些苦难都会过去的。”
師父:“观世音菩薩是让你们明白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们能不能好好有出息一点的啦。佛陀和这么多菩薩这么喜欢你们,真的,要长进一点啊,他们是把你们当作未来佛啊。你们看看你们自己像不像佛。真的,要努力,要精进。”
不要对无常的人生抱有太多幻想
(请点击视频观看)
遭遇劫难后不能妄动
摘自弟子开 示(一) 盧台长给全世界弟子第四次的开 示(一)
“宁可千劫不悟,不可错走一步。”就是说宁可遭受很多劫难,但是我也不可以乱走一步。比如说今天想不通了,实际上没关系,过一阵子你就会想通了,但是如果你因为想不通而自杀了,你错走一步,你就结束了。所以就算是經过很多劫难,就算我碰到一千个劫我还没有开悟,但是我也不能错走一步。
十如是
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 示 第114集【”十如是“一如不二】
在佛經上“如是”有十如是——十个如是。“如”就是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的本性;“是”就是真实不虚妄的意思。我们说“如是如是”,就是“真实的、真实的,不虚妄的、不虚妄的”。在佛經《法华經》里曾經讲过:唯佛和佛(就是只有佛和佛)才能够理解究竟诸法实相。也就是说,这个人间究竟到底的实实在在真实不变的诸法实相,只有佛能够理解。佛經上说“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本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師父接下来跟大家一条条谈。本末究竟,就是这个事情从头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个什么样真实不变的事情呢?人家说“如是如是”,就是古时候说“是真实的、是真实的”,不是假的,“如是如是”。
如是相
如是相是什么?顾名思义,如是相就是外面显现的形相。“这个人,看到他如是相。”“真的是。你看,实实在在让我看到显现出来的一种形相。”显现出来的一种本相体就是如是相。
如是性
如是性是讲什么呢?就是内具的理性。很多人讲理智更重要,理性,这个人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了这个世界就内具他拥有的理性。拥有理性的人不会跟别人争吵;拥有理性的人,能够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拥有理性的人,碰到烦恼就转换菩提。理性就叫如是性。因为我们人本身就有解决烦恼、问题的方法,只是你没有去挖掘。
如是体
第三是如是体。如是体是什么呢?万物具有的本质。无论什么事情都有本质吧?比方说造一座房子,它的本质是什么?砖,对不对?造一个大楼要钢筋水泥,这就是它的本质,如是体。
如是力
如是力是什么?力量,由体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力量。你今天拥有了身体,健壮的身体,是不是会产生一种健壮身体所拥有的力量?否则哪来的力量?
如是作
因为有体在,接下去是如是作。人家说作孽、作业,这就是如是作的意思,就是所造作的善恶业。如是作就是告诉大家善恶终有报,作善得善,作恶得恶。这个业是实实在在作的,这个善也是实实在在作的。所以知道了这些,你就知道苦来了是自己作孽,善来了,享福了,那是自己的善。
如是因
如是因是什么呢?就是所种的因,实实在在种下去的身口意的因。你这个因种下去了,是不是身体上犯戒了?口业,意中犯戒了。这些因种下去了,是实实在在的,那么如是因。
如是缘
如是缘,缘就是令因生果的助缘。因为种下去的因会有成熟的果,然而这个成熟的果,在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有助缘。比方说夫妻两个人吵架,爸爸在背后讲妈妈不好,妈妈背后讲爸爸不好,两个人恶缘已經种上了;但是孩子去告诉妈妈“爸爸在背后讲你”,或者儿子在爸爸面前说“妈妈在背后讲你”,这个恶缘造成了两个人恶缘的爆发,这个就是助缘——助推它的恶缘成熟,或者助推它的善缘成熟。我们把它翻成正能量,有一个人一直在背后做好事,从来不告诉别人,别人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人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某某某,他一直在做很多善事,你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他默默无闻做的。”“这么好的人。”那么大家都对他恭敬,让他做模范,实际上就是助推了他这个缘分,就是令因生果的助缘。
如是果
如是果。如是果是什么呢?就是由缘催生的果实。催生是什么意思?助长,比方说果来了,是实实在在来了,这个果来了是真实不虚的。你只要种因,一定会有果出来;你只要骂别人,别人一定会骂你;今天你只要在背后讲别人坏话,早点晚点他会知道,他会不开心,因为这个缘分种下去了,会催生出来这个果报。所以菩薩让我们要懂得这些,就不会去乱讲话了。你要讲别人不好的时候,先想想他会知道吗?如果你知道他会知道,就不要讲。所以佛法界不讲别人不好,不去讲别人短处,多看看自己。
所有冤结无非是源于因果
摘自Zongshu20200825 30:39 节选
女听众:请師父看一个1983年的猪,女的,看一下她的莲花有没有种上去。弟子证号是28985。
台长答:……莲花种不上去。她跟她妈妈两个人冤结深的时候,过去骂了很多难听的话(她小时候因为家庭比较特殊,她妈妈对她管得比较严,她一直想自杀)所以你要叫她想开,跟妈妈的缘分也终有一天会结束的,等到结束又舍不得,还不如自己早点想开……不要瞋恨,一切都是缘分,恨她妈也没用。她上辈子欠她妈,她怎么不讲的?她上辈子是个男的,她妈在他家里做佣人,佣人跟一个男的什么关系你就知道了(感恩師父慈悲开 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