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时所求之事不是马上灵验
▲莫要执著于功德,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佛經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虽然度尽众生,但似无一众生得度者
第三部分:只管耕耘 不问收获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为何有时所求之事不是马上灵验
摘自Shuohua20180302 20:55
男听众:求菩薩的时候不是马上灵验,而是有一段时间。是不是因为用功德求事情或消业,功德不足以消掉求的事情的阻碍,或者是消掉这部份的业,还有部分业或阻碍需要报掉呢?
台长答:这个可能性完全存在的。实际上求得不灵,第一,是有时间的,种下去的果短时间不会马上长出来,这是现实问题;第二,这个不长出来、长得快和慢,跟土壤、阳光、天气、水质都有关系的(明白。如果功德超掉了这部分阻碍和业障的话,求得马上灵,业障马上就消掉了,是这样吗?)是啊。为什么有些人一求就灵,就是这种情况。
观世音菩薩开示:
莫要执著于功德,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摘自Wenda20180902A 35:12
男听众:有个佛友求菩薩给个梦境,他说“菩薩,您给我个梦境,我想请菩薩指点指点我在修行上的缺点是什么”,他晚上梦到菩薩了,菩薩告诉了他一句话:“你的缺点就是太纠结于你做了多少功德、消掉多少业障,莫要以此来判断,发心大是好事,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台长答:这个完全是菩薩讲的话,就叫他不要执著于功德,做一件事情,“哎呀,有功德吗?这功德大不大?功德大的我去做,功德小的我不做。”这就不行(菩薩告诉说“你的缺点就是太纠结于你做了多少功德、消掉多少业障”,師父,我们在学佛过程中也是要做功德消业,然后菩薩又告诉他,要“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如何平衡这两点呢?)随缘。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不要做;拿得到就拿,拿不到就不要拿,这就叫随缘。
佛經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摘自白話佛法 (二) 46、【使用智慧能量,认识虚假自我意识】
无为法,就是我什么事情都没有作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无为,就是我没有思维,没有行为,什么都没有,而菩薩和它是什么差别呢?菩薩在人间不去有作为,他的境界超越了人间,表面上看无为法是什么都不做,实际上是用智慧在处理人世间的事,处理完了,没事,犹如什么都没做其实就是菩薩的境界。无为法之差别,就是人和菩薩的差别。什么是“不住无为”的道理?就是菩薩的心是“我今天去做这个事情,肯定是无为的”,就是没有目的地去做的,做没有目的的事情,根本不把这些无为的事情放在心中。菩薩今天去帮助别人了,别人都很感恩他,说“你做的是菩薩道,你在帮助别人,你在救度众生”,他说“没有,跟大家一样,我只是希望大家跟我一样”——菩薩的思维,这就是不住无为。连你做好事根本都没认为自己做好事,就是得道了,就是证得涅槃了。很多人不懂什么叫“涅槃”,你不住在所拥有的这个境界中,超脱这个境界,就是涅槃。
无为是什么?
摘自白話佛法(九) 47、【常懺悔,解恶念】
就是我没有做什么。就像師父今天开始跟你们讲的,都是因缘,我没救什么人,我也没有什么功德,我没有什么作为,我没有自己。有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的菩提心才会出来。脑子里整天想着别人的人就是菩薩。你脑子里一点都不能想自己,如果你今天想着自己,你就不是菩薩,因为菩薩是大无畏的,菩薩是一个有智慧的、只想着众生而没有自己的人。所以要发菩提心,有这样的缘你才能救度众生,才是属于无我的菩提心。无我的菩提心就是没有自己,心中只有别人。希望你们学佛人心中要永远没有自己,如果天天想着自己,那叫自私,因为有了自私心,很快就会有了自利心,自利心就是整天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想着,那就是自私自利。救度众生就是缘起的无我的精神,你今天脑子里想着要救别人,你已經缘起了。缘起是什么?就是你已經在心中缘分开启了。缘分开启了什么呢?就是无我的精神,就是不想自己,开始想别人了。
菩薩不见人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无心
摘自弟子开示(二) 25、弟子提问 師父开示
问:師父曾經说过: “如果想修到菩薩境界得到神通力的话,要做到几个基本点:菩薩不见人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无心。 ”请问,能做到这几个基本点的人,是否和他本身的修养、环境、以及累世的修为等都有关,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答:讲得完全正确。没有根基,没有善良的心,没有付出的心,根本不能做到,不是人人都能做雷锋的。(那如果三点中做到一点,是否也能够上去?)一点如果做得好,也能上天,问题是上到哪一层天。(我觉得三点中最容易的就是第二点。)第三点无我是最难的,心中永远没有自己只有别人,做到了就是菩薩了。(有时候能做到,有时候不能做到。)那就是有时候是菩薩,有时候不是菩薩,就像有些人有时候是好人,有时候不是好人。(无心和大智若愚有什么区别呢?)无心不是真的无心,是无所谓、无所求,没有贪心、恨心、瞋心,只有爱心。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多的人间的杂念,就是无心,做到这一点也是比较容易的,真正做到完全无我是最难的。(就是说能做到慈悲心,但是做不到大慈大悲。)对,慈悲心谁都有,看到马路上跪着乞讨的人会生出慈悲心,但是做到大慈大悲,比方说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布施他很多钱,这些就很难。
人可以做到一些善心,但是很难做到大慈大悲。儒家讲慈爱,佛家讲慈悲,异曲同工,讲的都是“爱”和“慈” 。 (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做捐助或者做义工,算不算是教育他们,培养慈悲心?)非常好,从小培养孩子的慈悲心,让他们懂得要爱护众生,要帮助别人我们才能活着,让他们懂得这个概念和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事。
虽然度尽众生,但似无一众生得度者
摘自白話佛法广播讲座 第30集【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金刚經》中说的无相法门,帮了人家像没帮过一样,帮助过别人像没有帮助过别人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你这个人不就是圣人,不是菩薩吗,为什么雷锋,那个时候我们小时候这么有名,他做了好事不留名,你说他做了好事到处去讲,他会成为一个雷锋吗,你们为什么很多人帮了人家到处去讲,你们度人以后度完了要低调。人家修得越修越好,人家讲都是他度我的,没有,没有,没有,他自己有本性 有佛性……什么叫《金刚經》当中讲的无相法门。
佛陀说过,虽然度尽众生,但似无一众生得度者,这就是无相法门,就是虽然佛菩薩要度尽众生,但,似就是好像,无一众生得度者,没有一个被你度成的,这就是无相法门,做了好事不留名……虽然度尽众生,但似无一众生得度者,这就是无相法门,菩薩行的是无相度众,就是我们要学菩薩,帮助别人不要著相,但似无一众生得度者,因为菩薩知道众生只是一个幻相。
做好事不留名是无相布施
摘自Wenda20191220 34:11
男听众:師父,做了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无相布施吗?
台长答:对啊,做好事不留名就是无相布施,不着相。“我做了好事”,叫着相。做了好事都没感觉做好事,那叫不着相(師父,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精进学佛修行中,真的是要做到无相布施,是这样吗?)对对对。无相布施的话,高贵,高尚啊。比方说:你今天有水平,你还是平易近人,那就是无相;你有钱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就叫有相了。因为你看到自己的钱财,看到自己的官位,那就叫有相了(对对。观世音菩薩从不说“我救过谁、我救过谁”,只是我们感恩观世音菩薩)对啊,就是这样。
一切法不可取,无取亦无舍
摘自白話佛法(四) 45、【一切法不可取,无取亦无舍】
你布施后执着了,你就会失望。“哎呀,我念了这么长时间經了,我法布施了,我救了这么多人了,我都给他们讲了,我怎么还没有成功呢?”好了,失望来了。这就应了佛教里面的一句话,叫求不得苦。对不对?因为你求了,你付出了,你念經了,你供养菩薩了,你做功德了,你去帮助人家了,“哎呀,家里怎么还不好呀?” 应到求不得苦,失望来了。所以大家要明白,当你执着了之后,你就求不到人家对你的尊敬。本来你去帮助人家,你是无所求的,人家会尊敬你。如果你今天有求了,人家就不尊敬你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去帮助一个人,如果你带有目的,人家就不会尊敬你的。对不对?如果師父在门口放一个牌子——“看圖騰收钱”。你看人家还会尊敬你吗?
佛菩薩教育我们说,大菩薩是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如果你是一个大菩薩,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舍不得的。而且菩薩连身家性命都可以布施,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舍不得的。想一想,你们对比一下,你们现在是不是菩薩?你们只要想一想你们还有多少东西是舍不得的,你们就知道你们是不是菩薩了。師父为什么是菩薩?師父什么都舍得,我什么都会舍。当我喜欢的东西要舍的时候,我会难过一阵子,但是我就是能舍,这就是菩薩。
第四部分:培养健康的心态
(请点击视频观看)
安静,吉祥 明心见性
摘自白話佛法(九) 15、【口业最易让人背业】
師父要你们早日在人间就开始变化,要把自己变得在人世间讲话越来越少,因为把世界看穿了,不想讲话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得到安详自得的心态,安详自得不容易啊。
安静、吉祥,自己得到很满足,这就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你的命运,这样时间长了,你才会明心见性。
自性不动才能如如不动
摘自【自性不动才能如如不动】——摘录盧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人要自性不动,自性不动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影响我。很多有智慧的人,人家说这个人好,他笑笑,那个人跑过来跟他说,这个人对我怎么不好,他不跟人家说对错,就劝对方想开点,放下一点,就这么简单,你只要针对这个事情进去了,你就进入了因果当中,你就出不来,所以不要去深入因果之中。師父跟你们讲,自性不动,你才不受外界影响,你的心才不会动。如果你的心一动,是非善恶在你的心中就存有隐患了。很多人为什么最后没有好的结局啊?每一天动一点心,今天他真的欺负我了,明天他又怎么害我,后天他又怎么对我不好,每天积累一点,叫累积,因果的累积,时间长了,那么自心一动,你心中的隐患总有一天会爆发,那么你就完了,这个事情就爆发了。
真正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
(请点击视频观看)
学佛要真学,心不增不减
摘自Zongshu20170624 22:58
台长语:学佛人要学会真如佛性,就是真学。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心不增不减。什么意思?就是如如不动。什么叫不增不减?不要看了好的,就增加了心,欲望就增了,失去道心了,没有好好修,减掉自己的精进心。你不要去增,哪来减呢?你不去减,也用不着增。这些都是佛法的基本道理,不增不减才能不生不灭。很多人真的很可怜,整天去要这个、要那个,要不到就痛苦了。
保护好自己的本性和道场,就一定能成功
摘自盧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 (三百七十三)
每个人做错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消,菩薩不动因果,这是真谛。菩薩总是很护持我们,学佛的人就能得到菩薩和护法神的护持,每个人在度人中,只要用心,真的为了众生而活,都会有菩薩和护法神护佑你们。祝大家学佛精进,心静如水,让自己的心如如不动地守戒,完成自己一生的大愿。学佛就是改变,要把人变成佛菩薩,要割掉自己身上所有的人的不好的毛病,希望大家好好改。改变是唯一的,不改就修不好。要把观世音菩薩的道场常住在心,保持干净。为什么用拂尘?扫一扫自己的心。心中本无事,庸人自扰。是人本身对外尘所产生的幻境来骚扰内心的纯洁,要把它全部消掉。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没有灰尘,都是你自己找来了。好好保护自己的本性和道场,就一定能成功。
如何理解“随缘不变”和“不变随缘”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不离众生 方得菩提智慧
(请点击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