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共修】理解菩萨的心(五)

[复制链接]

6084

主题

6128

帖子

15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6536
发表于 2022-5-8 2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意 于 2022-5-10 12:01 编辑

1649839245911378.png

理解佛菩萨的心

本篇摘要

人间是修心宝地

佛菩萨永远不觉得自己伟大

佛菩萨度众生的因缘

真心付出就能通达宇宙的真理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经典开示节选

(请点击视频观看)


人间是修心宝地

摘自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2021 年 5 月 18 日 《人间道场》

每一个佛友都要学会结善缘。度众生并非易事,但是想一想当时自己不相信的时候,佛友也是很难度到你,但是现在学佛后的法喜,你就应该抱着这种初始心去度众生。

 

其实,师父跟你们讲,在结善缘度众生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学佛信念的一种考验。虽有磨难,但是就是要针对这些境遇,你才能发现自己的焦躁不安、各种不良缺点、没有耐心、不够慈悲,其实,就是在度众时是纠正自己不良心性最好的机会。

 

一旦当我们改正了这些缺点,越过了层层度人障碍之后, 你的修行功德会越来越坚固,菩提心会越来越纯洁,等于你在弘法的道路上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修行功夫靠磨练,种种境界是考验。改变心性越障碍,修成菩提靠锻炼。

 

其实度人是磨练自己坚强意志、坚定道心的最好的一种方法,会使你迅速成长。

 

这种度到人之后的法喜,不是自修自保的人能体会到的。就犹如我们帮了一个人,让别人得救的时候,别人对你的这种感恩心,不是自扫门前雪的众生能体会到的。

 

举个简单例子,当你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了一个病人, 病人把你当成菩萨感恩你的时候,对你付出和发自内心的尊敬和赞叹,不是一般俗人所能感受到的。我们学佛人不追求别人的感谢,但是天上的功德簿因为你度人的功德, 会迅速地增加功德。只要你度的人每天在精进念经,你在天上的功德簿会一直在增加你的功德。善缘恶缘都是缘,缘来缘去需随缘。人间境界需提升,净心修心学感恩。

 

大乘菩萨道,修的是“以利他为利己”,在度众生中自度。佛经上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成佛向来在人间,所以人间就是你的修心宝地,是你学佛成佛的根基地。

 

所以我们能在人间短短的几十年中,积累无上功德与智 慧,其实你如果好好修,人间就是你的极乐地,人间就是你心灵的净土。

 

师父告诉你们,只要有智慧,就算人间是五浊恶世,你照样有生存洗净污垢的地方和修行的道场,所以在人间不管行住坐卧,都是宝贵的学佛“行门”。

其实我们人只要仔细地关注,从古到今,各行各业的人, 都有不为人知的如菩萨一样的人间菩萨存在。他们也是为众生鞠躬尽瘁,相信他们前世都有修,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无量化身。

 

我们学佛人要明白,修行不求未来,不讲过去。未来不可得,过去不可得。好好地把握着当下,师父说“千年菩提  路,始于尔足下”。学会在人间做一个人间菩萨。生活就  是学佛,生活就是你的修心。尔心佛心相契合,人间行道就是佛。都摄六根红尘中,转凡成圣利众生。

 

保持自己的戒心,都摄六根,坚强自己的定慧,让自己在人间就被别人称为菩萨。因为你的行为像菩萨,你的语言像菩萨,你的思维一定是像菩萨。而且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跟你接触过的众生,也因你的学佛智慧而受益开悟,这样对你普度众生和自修提升境界、解脱烦恼,是绝妙的人间净土道场。出离凡尘靠自悟,功德宝塔累积故。修成佛性更精进,人间宝地能修行。

佛菩萨永远不觉得自己伟大


节选摘自白话佛法一 1【学习佛法圆融的智慧】节选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经常把那些弟子带在身 边,让每位学佛的人拿一个钵,就是一个碗,让他们去敲每家的门乞讨,培养佛心。原理是:第一,让在家的人能布施,发慈悲心。一敲门,哦!和尚来了,阿弥陀佛,把东西给和尚,这叫培养布施心。第二,做和尚的人很多都是皇宫贵族、商人。想通了把头一剃穿上袈裟,佛祖就是在培养他们的慈悲心,让他们放下自我,放下他们的傲慢心,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和众生一样是平等的。现在你们还能看到哪个庙里的和尚一起在马路上乞讨?不要认为过去某一位老法师是这么讲的,某一位老修行是这样修的,所以,我们就要照着他们的路走,其实修行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和佛性。

佛菩萨度众生的因缘

(请点击视频观看)

   

真心付出就能通达宇宙的真理


摘自白话佛法 (十二) 17.本性是自然的根  节选


当一个人心中有佛的力量的时候,他才能无私无我地付 出。无私无我地付出一定不会是为了行善而去行善。你今天做任何事情,你不是为了行善而去做点好事,那样就是一种自然的行善。比方说,一个老人家要摔倒了, 有的人心中想自己是学佛人,自己应该去扶他,这是为行善而行善,这已经算是很好了;但是有的人什么都不想,他看到老人家摔倒了,他直接就上去把老人家扶起来。一个是自然地帮助别人,一个是有目的地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哪一个人的境界高?要懂得人性真实的付出,因为人的本性真实的付出,那是自然的,用自然的心态去帮助人家,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目的,那才是真正地帮助别人。

 

真心付出就能通达宇宙的真理。在人间,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什么叫真理?你用真心就能获得真理。真心是什么?就是一种慈悲,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融入众生 就不会退失道心


节选摘自 2021 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慈悲大爱》(2021 年 6 月 6 日)

不修行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底线,你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忍无可忍了,就会放下;而这种放下不是解脱的放下,而是报复性的放下,这种放下依然会给他自己和别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如果你能够学佛的放下,因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解脱苦难,去救度了别人,让别人得到了安乐,自己也法喜充满,这种放下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感恩和赞叹。

 

所以真正的放下,是对人性极大的考验。因为人有一种贪图安逸感,自己觉得满足了,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了;自己得到了,就不愿意再去放下,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再去帮助别人;帮过别人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听大家感恩戴德的话;做了一点功德,很多人自己心中念念不忘地等待回报,其实这里面都有私心作怪。心不清净,弘法当中即使你做很多的功德,哪怕是做了出世功德,也只能变成临时的福德;对你自己本身生命的解脱,也是遥遥无期。


无限慈悲无限爱,

慈悲众生无灾害。

显出本性有真爱,

慈悲一生无祸灾。

 

师父曾经开示,一个人的私心杂念,只有在帮助众生当中磨练,才能在弘法当中净化心灵。用众生之苦替代小我之苦时,你的心胸就成了广阔的海洋,因为你在帮助别人 时,你的烦恼,就像一勺盐,融入大海,微不足道。师父讲过佛陀当年弘扬佛法时遭受磨难的故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心胸融入到众生当中,你才能得到锻炼和得到成长。

 

人间磨难是锻炼,雪后青松更鲜艳。

宽阔心胸慈悲建,菩萨胸怀佛性见。

 

其实佛陀一直在用方便法教化着我们,我们应向佛陀学 习。弘法当中谁都遭受过污辱毁谤,我们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一比较,你就不会退失道心,不会把这些小困难当成苦难。


 

在充满欲望的现实当中,磨难必定重重,但是没有磨难就成不了青松,因为众生的劣根性才会磨练出我们宽广的胸怀。要入世去弘法,我们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吃苦是走在成功的路上,越过一个个苦难,等于越过一座座障碍。以苦为乐后的放下,是每个人一生的修心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就像别人通过努力得到了某样东西一样,这种苦尽甘来的甜,一定会使你勇猛精进,脱离凡尘。

 

诸法空相无生灭,无色声香味触法。

菩提以无所得故,无有恐怖涅槃心,远离颠倒不梦想。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