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烦恼就是道场】(五)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12-1 1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烦恼就是道场】

(五)

本篇摘要

▲人间一切 都是学佛的一个道场

▲佛菩萨的妙法都来源于烦恼

▲智慧要经常练习

▲要在修行中反复历练

▲烦恼与菩提是一如的

▲人的一生都在转机当中

▲万法皆唯识所变

▲心不妄动 无生烦恼

▲心念是学佛的根

▲不当人生的逃兵


人间一切 都是学佛的一个道场

摘自 白话佛法(十二) 63.【烦恼即菩提】


一切法均是道场。在人间不管学什么、做什么,人间的一切都只是一个道场,道场指的就是学佛的一个环境。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和事物,修行人都要把它当成是一个学佛的道场。烦恼就是道场,其实道场是一个产生烦恼和化解烦恼的环境,有了烦恼,即进入道场解决,用菩提智慧去解决。


师父问你们,烦恼来的时候你能逃避吗?你只能用菩萨的智慧来理解和化解它。为什么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菩萨的智慧,因为有了烦恼,你必须用菩萨的智慧去化解烦恼,那就叫烦恼即菩提。你今天有烦恼,你克服了烦恼,你的智慧就生好了,你积累了经验,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情,你就不会有烦恼。

佛菩萨的妙法都来源于烦恼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91 集 【烦恼即菩提】


其实菩萨和佛就是烦恼学的专家,就是精神领域的工程师,他们就是大博士、大教授,他们能够解脱我们的烦恼,能够让我们想通。菩萨本身就是从烦恼中获得智慧,深通烦恼,故能明了一切众生的苦难和烦恼,所以他们才能建立种种降伏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的妙法。


在人间很多事情,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的楼发生些什么问题了,漏水了、漏雨了,你觉得解决不了,但是你去找建筑师、工程师那些专家,他跟你说这个地方弄一下、那个地方弄一下,马上就帮你解决了。


他们怎么能够解决的?如果他们不造房子,他们不修,不懂得什么地方漏——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烦恼,他能今天这么快就帮我们修好房子吗?我们今天如果对佛法不理解,不了解众生的苦难,我们能够帮众生解 决烦恼吗?你满腹经纶也不能解决众生的苦难。

智慧要经常练习

摘自 2019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弟子开示》


问:每个人都知道“烦恼即菩提”,但是真正遇到烦恼时都忘记了这个道理。其实,菩提智慧是需要反复练习,借境炼心,智慧也要靠锻炼的,是吗?

 

答:完全正确,100 分!菩提智慧要经常练,一个人经常有智慧,这个人就拥有菩提智慧。碰到事情就能解决,这不是“烦恼即菩提”吗?(是)


要在修行中反复历练

摘自 白话佛法(七) 31、【梅花傲雪 坚忍不拔】


师父跟大家讲,如果一个人顺顺当当的,就没有内涵的魅力。一个人平平稳稳的,他就没有一种经历过像梅花傲雪一样昂然挺立的气质,犹如温室里的花,永远是苍白无力的,温室里的花是长不大的,是苍白无力的,而在山上的青松,它经过风浪雪霜之后,它有底蕴,它能承受这个度量。就像有些人出来做功德之后,被人家骂了,被人家诬蔑了,他就会慢慢地有度量、有气量。


过去为什么在家里会吵架?因为我们没有度量,现在如果再返回去,我们可能跟过去的情人、亲人就不会吵架了,因为我们经得起考 验,我们不会为人间那些凡事而用自己的心去对待,这就是有心似无心,对不对?现在叫你们再去吵架,吵不动了吧?现在再叫你们吵架,没有意思了,念念经文,都是因 果,还还债,算了,人间有什么真的、假的呢?全是空的, 好好念经就好了,这样不就成功了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人自我命运的主宰,这很重要。


烦恼与菩提是一如的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91 集 【烦恼即菩提】


佛经上讲: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 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为什么?)以第一义不二故(这一个义理、这一个道理,没有第二种解释)。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菩萨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因为你是菩萨,你还不能理解佛真正的真谛和义理,所以以菩提为烦恼(明明知道很多智慧,你还把它当成烦恼);当菩萨成佛的时候,所有的烦恼并不是佛没有,伟大的佛陀在人间救度苦难众生的时候有多少烦恼,但是佛陀把它变为了菩提。何以故?因为这是“一”,没有第二种解释。


也就是告诉我们,只有有烦恼,你才能找到菩提这个第一义理。当你看见一个不好的人,你要想到他终有一天会变成一个好人,这也是一个义理,这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人没有回头,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心满是烦恼,胡作非为,因为他没有觉悟;当他回头是岸,安分守己、助人为乐的还是这个他。同样一个他,一会儿是胡作非为,一会儿是助人为乐,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在变化的。这个义理告诉我们,佛在世间才能理解世间。


过去你做过什么并不代表你今后会做什么:很多现在很伟大的人,过去曾经有过很多失误;很多年轻时候从来不失误的人,可能他的晚年过得非常凄惨,因为他失误连连。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把这个事物、这个事情看成是一个还没有成熟的思维,当你慢慢懂得这是一个成熟的思维,实际上已经把烦恼变为了菩提。师父举这个例子是希望你们能够懂,这个坏人后来变好人了,就是转换了,因为这个烦恼就是个“坏人”,后来变菩提就变成“好人”了。

人的一生都在转机当中

(请点击视频观看)


人的一生都在转机当中

摘自 20160903 加拿大·温哥华 【法会开示】


我们要懂得,人在追求生活和名利当中,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从前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三棵树,这三棵很大的很大的老槐树有三个梦想:第一棵树想成为一个聚宝盒子,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世界上一切珍贵的东西;第二棵树想建成一艘伟大、雄伟的大船,上面载着帝王将相、达贵显赫;第三棵树想长成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树,这样就能离佛更近了。


许多年过去了,来了一群伐木工人,第一棵树被砍倒了,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木匠。”这棵树觉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木匠可能会做聚宝盆;第二棵树被砍倒了,伐木工人说:“这棵树看上去也很好,我要把它卖给船厂。”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可能会做一艘大船;第三棵树看到伐木工人走近自己的身边,非常害怕,因为只要伐木工将它砍倒,就意味着它的梦想破灭了,但是它还是被砍倒了,伐木工说:“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用它来做什么,先砍倒再说吧。”


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有没有梦想成真呢?其实第一棵树被砍倒之后做成了马槽,用来装马的饲料,它非常地失望;第二棵树本来可以做一艘大船,最后变成了一艘小渔船;第三棵树一样,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有一天,马槽边上来了一对夫妻,因为来不及要生产,当时就在马槽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无处安放,就放在了马槽里。第一棵树突然明白了,这对夫妻把孩子视为珍宝,它已经做盛世界珍宝的一个盒子了。几年之后,有人爬上了搁置在海边的渔船,从他们谈话当中,第二棵树了解到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是刚刚打了败仗的国王,因为有了这条渔船的相 救,后来这个国王东山再起,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国王之一。而前面的第三棵树,在当地一个寺庙里被做成了寺庙门口的大佛像,是人世间离佛最近的地方。

 

这个寓言就是告诉我们,当梦想偏离了我们预先想拥有的路径时,不要失望,因为有时候梦想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现实。学佛人精进修行,有时候所求菩萨并不能如愿,记住了,只是因缘未到。很多人到了庙里拼命地去求菩萨,但是求不到就慢慢地懈怠了,他觉得菩萨不灵。实际上人要懂得,种下去的种子不会不发芽,只是还没有到时间而已。记住了,人的一生都是在转机当中。


万法皆唯识所变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99 集【谈见分与相分】


佛陀曾经开示告诉我们“万法皆唯识所变”,因为你的意识变化了,你的心才会变化。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认为“我买的这个东西很划得来”,然后你的心就变化了,就觉得很开心;你觉得今天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东西,划不来, 那你的心就产生另外一种变化。实际上人对主观意识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总是认为自己的意识主宰自己所有的心态变化。


人如果吃亏了,比方说损失钱了,有的人就懊悔一辈子“哎呀,我在几岁的时候曾经掉了多少多少万钱”; 那有的人就说“哎呀,花钱消灾啊”,他的意识转变,那么他的生命、他的整个的人的概念都会转变。所以佛陀说万 法皆唯识所变,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态发生变化。

 

“三界皆唯心所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在哪个界,你现在的心、未来的心和过去的心,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识在转变。这就是师父上次跟大家讲的“三界唯心所现”,就是讲境界的提高也是靠你的意识来转变。今天万法——不论什么法,在人间的一切都是你的意识转变,而让你的心态在改变。


你认为开心了——实际上这件事情很苦,其实你就开心了;你今天认为倒霉了——其实这件事情大家都很羡慕你,你觉得不开心,实际上你承受的就是一种不开心。有的人很不喜欢做领导,觉得很烦,做一个群众没有什么烦恼,一旦他被选上去了,做了模范、劳动模范,他就觉得很烦,他的意识变化,所以他天天就板着个脸,过去他笑嘻嘻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意识。

心不妄动 无生烦恼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 48 集 【执著是误 解脱是智】


心无有起,心没有起任何不好的意念,心无有起不好的恶念;因缘俱灭,你对别人一直这样,因为你没造任何的恶因,也不会得到恶缘、恶果,你如如不动地生活。师父告诉你,其实人生只是一个现象,佛经上经常讲人是虚幻之相。什么叫虚幻?虚幻就是因果轮回的真相。


因为我们人心的造作才会起妄念,才会有行为,叫“妄动”;我们的心  不造作恶念,心不去伤害别人,心就不会妄动。颠倒、妄 想、执著、烦恼,这些都是由心所生出来的。举个简单例子,别人的事情跟你没关系,别人好了,你为什么要去忌妒他?这世界上好的事情多呢,你都去忌妒吗?是因为你 接触到六尘才会忌妒,因为它靠近你了。为什么要“远离颠倒梦想”?《心经》里讲的,你不远离它,它就污染你。


就像很多病毒一样,你远离它,就保护了自己;你太接近它,接近了颠倒,你的心就产生妄想、妄念。你的心只要接触了执著,你慢慢地就拥有了烦恼不断,最后就产生了在学佛中、生活中的不正见。


心念是学佛的根

摘自 师父每日fyfy 20210407 《心念为根》


要记住,人是靠着“心念”活着的。


心念就是你的理念。“理念”就是你理智的念头。“理智”的念头靠着“心智”活着。

如果你心里没有“智慧”,就是没心智,你就不会想出“理智”的念头。


所以业障重的人,追根寻源,就是“心念障碍”。


学佛人的根源,是在于你的心。


佛法界讲“直指人心”。修心修行,心为主,行为辅。

 

至高无上是心念, 起心动念就是业。心中罣碍烦恼现,远离心业般若见。

不当人生的逃兵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不当人生的逃兵

摘自 baihuafofa171021


所以在人生的历程当中,幸福生活靠的是你的心来解脱、自我修养、自律和守戒来达到的。对学佛人来讲,勤奋精进努力,一定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善良,变得越来越有正能量。谁都有失意的时候,怎么样看待失意和失败是很重要的。因为平衡心。很多人碰到困难了,觉得没希望了;很多人碰到困难了,觉得我花钱花学费学到了经验。所以你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一切。

 

很多人就是经不起人生的诱惑,所以他每天都在无形的追求那些可怕的事情。真正的要想让自己变得富有,就要面对挫折要很相信自己,要不断的付出。所以希望大家很好的改变自己。佛菩萨说人生就是一个转接点,因为有人生才会有正能量的出现。因为一个人只有进步,你才不会被自己心灵当中的不好的因素阻挡。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怕挫折,不怕曲折,他们一直充满着希望。

 

所以很多时候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快乐的条件没有具备, 其实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活得太复杂了。想要自己快乐,就要活得简单一点。很多人整天跟人家争啊、吵啊、斗啊。所以停下来等一等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一点,让自己感觉到我已经得到更多了,我不需要得到更多更多,慢慢来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你想改变人生,你就改变心态。改变了心态,这个世界对你来讲就是变得越来越光明。

 

人生有的事情看上去比登天来难,但是有时候轻而易举的 就做到了。其实差别在于信念。很多人有信念,他就能战 胜磨难。还有很多人没有信念,整天觉得天塌下来,希望找一个比你高的人替你扛着,但是塌下来的时候,台长说: 个高的人不能弯腰,等到他一弯腰,还不是砸在你的身上吗?所以真正能够顶住自己的磨难的人还是你自己。生命真正的意义不是逃避,而且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要懂得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解决困难来的,因为人间就是困难重重。


生命要把它变得清凉一点,简单一点。有时候生命就是一杯清茶啊,也是一种品味,一种经历。所以学佛之后才懂得,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是在于你是不是依靠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去看看成功的人,不要以为别人都是侥幸,每一个人都是努力得来的。他们播种幸福的种子,他们收获的是幸福的果子。很多人整天在播种那些恶的种子,最后他们得到的是恶的果实。

 

台长告诉大家,任何的人没有理由在人间成为虚伪的懦夫。有时候在这个世界当中,一种懦弱会显得你非常的心中苍白,没有力量。找到最好的佛学方法,坚强自己的人生,你才会成功把握人生,让自己能够借假修真,懂得珍惜才会拥有。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