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环境缘分 皆由心造】(四)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1-2 0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缘分 皆由心造】

(四)

本篇摘要

▲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外尘

▲如如不动 缘分就不会延续

▲很多烦恼 都是源于对缘分的追逐

▲要懂得心法两空

一切物质和思维都是“无自性”的

▲摄受心念 不让五根依赖尘境

▲一切物质和精神都是虚妄的

▲人生就是梦一场

▲放下分别,顺逆随缘

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外尘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外尘

摘自 Wenda20151101B 50:16

女听众:有一位同修在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候,突然有个意念说:“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外尘,只有菩萨的环境才是真实的境界。”他就很想放下一切,但不是逼自己放下, 而是看透了真相,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菩萨点化他说:“不要去认为这个是业障,那么业障就不存在,业障也是外尘。


虽然是有因果报应,但只是报应,你可以扭转某些 局面,就是所谓的重报轻受。当你看透这个世界之后,一切都可以自己掌握,包括业障。心不放在业障上面,那么就没有业障,连业障也只是外尘。”(对)他的感悟就是, 以上的基础是只能做善业,不能造新业,真诚消业的时候才能这样想,并且不可以作为自己造新业的一个借口。他想请师父开示,他这个意念是菩萨给他的吗?

 

台长答:是啊,是菩萨给他的,完全正确。很高深啊,非常厉害的,很好。完全是外尘的东西,心如镜,明如水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外尘!五欲六尘,为什么说六个尘啊?全部都是……心以外,一切唯心造。心是一个干净的东西,像一面镜子,你照到什么,你就有什么东西在心里了;你不照,就是一个干净的东西啊!镜子,什么都没有的。我问你,镜子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的,对不对啊?(嗯) 但是镜子照到什么,镜子里是不是就有什么了?(嗯嗯)


我用这个比方,你还不知道人的心是咋回事啊?还听不懂啊?(嗯,那他说“不去认为这个是业障,那业障就不存在”,这怎么理解啊?)不去认为这个是业障,那已经是 没有业障了,讲的是没有造业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业障了,你不认为自己这个是业障,你是不是就没有业障了?举个简单例子好吗?一个人生出来之后,你认为你会死的, 你是不是脑子里一直觉得你会死啊?但是你学佛之后,菩萨告诉你“人不会死的,因为会上天的,继续生活”,那你是不是就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死亡了?这个概念是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嗯)似有似无啊,似就是无,无就是似, 这还不懂啊?很高级的,这是一种哲学。说明他的护法神 很厉害,是管文化的,呵呵……有的护法神是管武的,帮 助你的;有的是管教育、帮助你的文的护法神。所以天上 有天官,有文官,有武官的(嗯,明白了,谢谢师父开示)

如如不动 缘分就不会延续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109 集【佛语心为宗】

佛教无论大乘还是小乘,中心思想讲的是什么?唯心因 果。因为所有的因果都是你的心所造,从小乘的业报缘 起,到大乘的缘起性空,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缘,所有的缘离不开你的心。我问你们,如果你跟别人开始有缘分了, 你心不动,这个缘会延续吗?人家说“哎哟,来了一个男孩子来追你了”,缘分来了,开心了,这个缘分就开始延续了;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动,这个缘分会续下去吗?所 以,真如缘起、赖耶缘起,这一切缘起都离不开你的心。你心不动,缘就没了,所以缘起性空。佛法讲得很深奥。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它本性是实在的,都是虚幻的。

很多烦恼 都是源于对缘分的追逐

摘自 白话佛法(十) 10 【宿怨是孽障的根】节选

师父跟你们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世界上很 多缘分来了,本来没有关系的,你完全可以化解掉就算了, 但是你去追逐了,就把自己捆住了。举个简单例子,很多女人离婚之后,本来一个人很清净的,但是突然之间有一位男士在她的生命当中出现了,她觉得这是她的缘分来了,她就拼命地去追,最后把自己套住了,结果是使尽浑身的解数也离不开,最后吵啊、闹啊就进入感情烦恼缘,这就是缚缘。


学佛之后叫解缘,解缘不是叫你去离婚,也不是叫你结婚后不理睬他,而是怎么样来化解这个恶缘。怎么样化解呢?好自为之,大家多做事,少讲话。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人想出来的,而且是庸人想出来的,是没有用的人想出来的,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不会想烦恼,他只会想办法。庸人想出来的都是困难:这个事情怎么办啊?那个事情怎么办啊?万一这样的话,他会对我怎么样啊?自己骚扰自己。有智慧的学佛人,即便有这样的事情,他就会想: 这有什么关系呢?我相信他不会这样对待我的,过两天就会好的。他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他不会去骚扰自己,让自己难受,这叫自扰啊。


要懂得心法两空

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42 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事情,要懂得“菩萨触物斯照”,就是菩萨接触所有的事物,马上可以照见他的五蕴皆空,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情。“声闻怕境昧心”,也就是说声闻乘比较小根智的人,他不知道心法两空。实际上心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法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所以心法两空。

 

师父跟你们讲得再仔细点。心,想想看,到今天为止你从小想了多少事情,你想过的多少事情都是白想的,都是空想的,都是妄想的。我们小时候想了很多事情,“大起来我要成为……”——想过多少,全是空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物质,“我能够得到这个奖状就好了,我得到那个奖状就好了”,全部都是空的。

一切物质和思维都是“无自性”的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一切物质和思维都是“无自性”的

摘自 Wenda20190104 01:55

女听众:能请师父开示一下“法无自性”吗?就是人间的佛法没有自性。弟子在读的时候有点不懂。


台长答:你在学《白话佛法》?(嗯。看《白话佛法》, 有时候觉得可以理解,但有时候觉得很深奥,没有办法理解)是很深啊。首先,我问你什么叫“自性”(就是这句话没有理解)自性,本性。你的自性是什么,讲给我听。慈悲是不是?(对)本性是不是慈悲?(是)那么“无自性”是什么?你说一个人无自性,诸法因缘生、因缘灭,所有人间的一切,它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师父上次《白话佛法》里边讲的就是《唯识论》里面的,讲的一切法皆无自性,就是无自性。你把“法”跟“无自性”三个字分开,“无自性”就是无实在的本体。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一切  都是没有本性,没有一种实体的东西,世界上很多东西无 自性。你今天动了一个脑筋,你明天可能动另一个脑筋, 那么你今天动的这个脑筋还有没有啊?(没了)那无自性了。你今天想做好人,明天又做坏人了,那你昨天做好人的那个自己定下来的那个性是不是会随着你的因缘所变而转换?(会)好。


无自性就是这个人本来生出来了,最后死掉了,物即灭尽,四大相离,四大假合之身,地水火风,所有一切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称为“无自性”。那么“法无自性”什么意思?就是佛法讲的在人间的所有的  法也好,所有的一切也好,它都是本无实体的,都是一种 虚空的东西,叫“法无自性”。明白了吗?(感恩师父,我 要回头再听一下录音,再感受一下。因为当下好像可能听 懂了,但是还是糊里糊涂的)


糊里糊涂就是你自己没自性。因为你当下好像听懂了,就是没自性。再举个简单例子,什么叫空性。一粒微尘,有一阵风来了,这阵风有吗?有的。有感觉吗?有感觉的。风吹过了,有吗?没了。风吹过之后这个感觉还存在吗?没有了。无自性啊。“法无自性”就是法界本空的道理啊。也就是说,人人都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空性的。房子几百年之后也没了,推倒重建了;一个人一百年之后就死了;一个思维在脑子里几秒钟之后可能就转换了。这个就是“无自性”啊(懂了,懂了,谢谢师父)


摄受心念 不让五根依赖尘境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109 集 【佛语心为宗】

学佛人最重要的,心念不能乱动。如果你的心念不停地动,你的前念与后念之间就会没有隔阂,你的五根就会产生对尘境的依赖,五根就会抓住这些尘境不放。师父说这些, 你们肯定还不是很能理解,我来解释一下。如果你的心不停地在转动,那前念和后念之间就会转在一起,那么你的五根就会产生对尘境的依赖。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方说,你今天对自己老公有意见了,“整天在家里不帮忙,整天往外面跑”,心念不停地动,前面这个念头“真讨厌”,然后后念“真的很烦,跟了他这么多年了还这样”,你如果前念和后念慢慢地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接近,这个就会对你五根产生依赖。什么依赖?你的鼻子“哼!”出来了吧?你的眼睛会恶狠狠地看着他,对不对?然后你的舌头——嘴巴就会骂他。你耳朵听到他的话,就会觉得很讨厌。是不是五根对尘境的依赖?而且这种五根的回馈,会产生你前念和后念的一种加强的力量,让你的心念不停地转动,产生很多的恨念。


同样举这个例子,如果你的心非常慈悲,你的前念在想“我要出去度人”,然后你的后念想“我要帮助更多的人,抓紧时间”,这两个 如果没有隔阂,你的五根就会产生对尘境的依赖,然后就是“外面的世界是很美好,我要多度人,多帮助别人”,你的眼睛看出去的人都是要度的人,你的鼻子闻到的都是香味,你耳朵听到的都是fyfy,你走出去的路那是佛道。

 

参禅、精进、念佛,其实都是在加持你的身口意的法门。 师父跟大家讲,身口意有法门吗?身口意也是一个法门啊。这个是什么法门?管住你的嘴巴,管住你的身体不要乱动, 管住你的意念,这就是一个法门。所以心灵法门就是集念经、实践、参禅、许愿于一体,摄持自己心念的平和,不乱动。所以师父叫你们学佛,就是让你们的心不要乱动。心一动就有行动,一恨他,你就会做出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情。不管碰到什么,心不乱动,这叫摄受心念,然后你很容易进入佛道。


一切物质和精神都是虚妄的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42 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世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上的,你所用的一切手法,在物质现象中,佛法就把它称为“色法”;如果在精神现象上,你恨别人、跟别人作争斗,其实这就是“ 心法”——都是留不住的,你的意念会留不住,你和别人的争斗也会逝去,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会失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不永恒、不常住,因为所有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性体本空的,都是空的。你心里想的是空的,物质上去做的,最后得到的也是空的,所以叫“四大皆空”。


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不要再去执持世界上很多你本来就得不到的,而且是虚妄的东西。即使别人伤害你了,你去报复他,只会反弹给自己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让自己在红尘中、在烦恼滚烫的油煎中,再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你的心。要懂得虚妄不实的物质,就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采取任何的追忆、难舍、瞋恨、忌妒、放不下。菩萨让我们解脱,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去担忧,给自己带来很多苦恼,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和忧愁?

 

学佛学到后来,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本性中第九意识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这件事情还能 改善,我们就尽力去把它改善。对改善不了和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学会勇敢地用禅定去面对它,定住自己,“已经发生了,已经这样了,我不想再去纠缠,我不想再为这件事情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烦恼”。现代人“惟人自召”,别人骂你一句,回到家里想不通,他骂你的一句话,你回家可 以拿这句话来想一百次,来伤害自己一百次,这就是愚痴。


人生就是梦一场

摘自 白话佛法(二) 45、【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

要了解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梦,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梦, 也是你开悟之后,才敢说这是一场梦,如果你连这个悟性都没有,连人生是一场梦都不知道,那你在人间就白活了。要为大家的利益付出一切,为自己的利益(私欲)全部斩断,这就叫学佛。要时常想一想师父常常给你们讲的一句话:无欲自然心如水。千万不要有欲望,因为欲望给你带来是失望,欲望越多,失望越大,失望越大,烦恼接踵而来,烦恼能伤你的心。

 

师父说的对待世人的欲望要狠心斩断,因为世人的欲望师父把它比喻给你们听,人的欲望犹如一支箭,什么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人的最大的欲望是往天上射,它是无比的,所以人的欲望是达不到的,犹如一把弓箭射向天 上,你能射多高啊,射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掉下来了,空忙一阵。一切均是无所得,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人的欲望就是让你什么东西都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是暂时的得到,最后又失去了,还是没得到。明白了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对错,只有因果,全部都是梦一场。

放下分别,顺逆随缘

(请点击视频观看)


放下分别,顺逆随缘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 16 集【顺缘逆缘,佛道自然】

有时候一念之间,一想起以前又恨了,一想起以前又开心 了,所以人就在悲伤和智慧中游荡。怎样没有烦恼?怎样 没有辛苦的分别?就是不要有分别心。我们人很可怜,就 是因为我们经常有分别心。因为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你,因为这个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看到他,分别心开始,在你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


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你对这个人没有爱,也没有太多的恨,那么你不就放下了?就像马路上匆匆而过的人,你会对他有爱有恨吗?只是擦肩而过,所以你没有,在心中就没有顺逆境。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就会有逆境出来;你看见他很喜欢,心中的顺境就出来了。就像很多人喜欢太阳,有的人喜欢月亮,每个人的概念不同。太阳升起的时候,对他来讲茁壮成长;当太阳下山的时候,他又有悲伤。还 有些人,太阳、月亮都喜欢,所以太阳来了,他也爱,月亮来了,他也喜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走偏。


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大家想想,取舍的苦恼是什么?取舍的苦恼就在一念之间。你今天一个念头“我一定要”,你进入了痛苦的程序中;如果你今天说“我无所谓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你进入了幸福的程序中。所以苦恼来自于分别心。对别人要有平等心、一视同仁心。

 

学佛人不管顺缘、逆缘,我们要学会胜似闲庭信步,宠辱 不惊,去留随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人人都想玩得开心, 都想认识更多的人,以为我们的生活永远会这样,我们的感情永远会这样——这就违背了佛法界讲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是重新遇到自己的那一刻。每个人心中都要有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一刻,这样你才能悟出,才能走遍世界。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