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分享】【认识“世间八法”】一切生命的真相,都是唯心所造;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3-4-25 1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世间八法”】

(五)

本篇摘要

要观注五蕴的生灭

▲五蕴都是不长久的

▲五蕴的结尾就是灭度

▲观照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不让世间八法影响道心

▲外环境只是缘分所为

无所住心

▲一切生命的真相,都是唯心所造


要观注五蕴的生灭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38.【五蕴皆空(一)】


为什么《心经》里面讲“五蕴皆空”呢?要让五蕴空,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在世的时候,他教导弟子,释迦牟尼佛说:你们要观注你们五蕴的生灭。观注五蕴的生灭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佛陀是特别地般若智慧,他说:先不教你们灭空,你们先观察你们的五蕴的生灭。


比方说,你用眼睛去看一件事情,今天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但是这个人走掉了,那么你这个“讨厌”最后就灭掉了,对不对?我生出对这个人的恨,但是慢慢地时间长了,我把这个人忘记了,就灭度了。这叫生灭。例如,我刚刚去想一件事,“这件事情我能够得到它多好”,想得很开心,生出了想象力之后慢慢地开始做一点其他事情,几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效果,不去想了,这个想蕴就灭掉了。


五蕴都是不长久的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38.【五蕴皆空(一)】


我很想去打他,但是没机会,一年、两年过去了,行蕴就灭掉了。只要生出来,就会有灭。佛陀为什么叫弟子们去观察自己的五蕴的生灭呢?实际上,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教导我们,所有的五蕴都是不长久的。佛陀般若智慧,他叫弟子们自己去看。师父现在跟你们讲,这盆花现在放在这里很好看,对不对?但是,一个礼拜之后花到哪里去了?叫你们自己来看,这朵花生出来了放在这里,慢慢地枯萎了就扔掉了,它就结束了,就灭度了。佛陀就是启发我们说,你所想象的东西是假的,你所想象的行为“我要做”也是假的,你眼睛看见的色蕴也是假的,你的意识也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对不对?

 

小时候我们在谈到某个同学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位同学对自己好得不得了,曾经有过救命之恩,或者在学校里自己做错事情,当时老师说:“是谁做的?站起来!”这个时候你趴着不敢站起来,这位同学很勇敢地站起来替你承担责任:“老师,是我做的。”然后,这位同学被老师罚站或者被告到家长那里。当时你很感激这位同学,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他。想蕴来了吧?意识当中感恩他,现在你还记得起来吗?小时候有多少同学帮过你们?有多少同学对你们好?你们感动得不得了,现在还有吗?


五蕴的结尾就是灭度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38.【五蕴皆空(一)】


佛陀就是告诉我们,意识也是假的。很多人的婚姻为什么会破裂?因为结婚的时候,他自己的意识告诉他,他的老婆对他太好了,命都可以给他,对他好得不得了,他的意识说:“我一定要一辈子对她好,我不管怎么样,哪怕死了我也对她好,海枯石烂不变心。”可是,海还没枯,石还没烂,心就变了。现在明白了吗?所以佛陀弘法非常有智慧,他说:你们看看,色受想行识的结尾是什么?生灭,生是开头,尾是什么呢?佛陀叫你们看到底啊,你们把人间的一切,包括你的想象看到底啊,能给你带来什么?灭度了,一切都没了,生灭了。


观照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

摘自 白话佛法(十一) 39.【五蕴皆空(二)】


开始时佛陀就说了一句,他叫大家观察五蕴的生灭,接下来佛陀继续说,能够观察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就是在观照五蕴的生灭法。太精彩了!师父都不知道你们是否听得懂。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出现的现象和过程,比方说,你今天脑子里开始形成对这个人的爱,慢慢地越来越爱,爱得心里真的是非常喜欢他,到了那个时候,实际上你的五蕴已经形成了,对不对?爱到最后……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你就是在观照。


“观”是什么?观察。“照”就是我在看这个问题。观照自己五蕴的生灭法。因为你爱他、爱他,爱到最后呢,婚姻失败就没了;我想啊想,想到后来,想完了,结束了;我今天要买一样东西,我买啊买,我买不起,就没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空的。那讲到底了,佛陀就是告诉你们,观照五蕴的生灭法,什么东西有生就会有灭,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请点击视频观看)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摘自 20181013 美国丨纽约 弟子开示


《楞严经》中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就是告诉我们,一切能够修得好的圣人——有很高境界的人,能够心不动,万物随着他在转。你像一座铁塔一样站着,别人在转,你的心不转,不会被别人诱惑,你就不会上当受骗,因为你很清楚你是谁,随心自在,你的真如本性就慢慢地看到了。

 

菩萨说我们人(众生)是凡夫。我们不但是凡夫,还是俗子,因为我们整天在想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天天被万物所转,就像墙上的草一样,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主。很多女孩子在没有结婚之前,只要别人说:“这个男的好得不得了。”“是啊,我嫁给他。”那个说:“不行,这个不好,那个好。”“啊,那我嫁给他。”


没有自己做主,整天忽忽悠悠,神散放逸,心不在佛。虽做功德,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之间,和烦恼、是非做朋友。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就是说,人的毛病,只要合你意的,就觉得好,马上就贪爱了;不合你意的,就说不好,不喜欢了;对你不好的人,马上讨厌、烦恼、瞋恨心,妄念就来了。经常有妄念的人,对学佛做好事就会慢慢懈怠。

 

很多不学佛的人妄念四起,邪念也多,嘴巴讲话就不像一个学佛人。我们学佛人从来不讲脏话,行为不粗鲁,淫念不四起。师父跟你们讲,若能转物,你就是如来。如果境转,你的心永远不转,那你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我还是原来的样子,就是我本意。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智慧眼,识破山村舞翩迁。

 

《金刚经》中讲“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教育讲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做人只要集中一个事情,对人间很多不该听的就不会去听,不该说的就不会去说。所以,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学佛人怎么能够贪图享受、懈怠不精进?必须放下身心,精进求佛,在生活中磨炼考验自己,不随物转,才能超出六道,明心见性。


不让世间八法影响道心

摘自 解答来信疑惑(四百零二)


观世音菩萨:“凡人在人间因为计量利弊得失,意念一下子善、一下子恶,浑浑沌沌地过了一生,实在可怜。遇到恶境界就让世间八法把心里原本明如镜的池水搅得一团糟。”

 

观世音菩萨:“众弟子们,不思善、不思恶,不是叫你们不去思考善的事情。这里的不思善、不思恶是说,人间的凡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所起的善恶念头皆是不是实相的善恶。比如:人间的夫妻因为往世冤结对自己的另一半所起的善恶念想,童儿工作中的同事对老板所起的善恶念想,你们在共修会里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而起的善恶念想……这些想出来的善与恶的念想不实。所以,已经证悟的佛菩萨是不会去思这些善恶。这些都是往世的缘分和因果关系而带下来这一世的善恶果报。善的事情与慈悲的行为,你们当然是要去思的。明白了吗?童儿。”


外环境只是缘分所为

摘自 baihuafofa170304


我们学佛要想开悟,首先,在一切顺逆好恶境界现前的时候要不被它阻碍,要识破它。识破它的意思就是要看懂、看明白这只不过是人间的一个缘分而已。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缘分;顺境、逆境也好,都是一个时间的关系。你识破它了,你的根性就得到圆满;你识不破它,你的心境——心内的境界,就会被生死轮回的根尘惑乱——迷惑和扰乱。所以要想开悟的人最好对外在境界不要有分别心,一切随缘,一切都认为是缘分。


无所住心

摘自 师父每日fyfy|20210324 《无所住心》


环境对学佛人的影响很大,这叫“对境起意”“住色生心”。

一种利益,会让你忘记佛性。

一种外境,会让你丢失般若。

所以学佛要“无所住心”,才是真实不虚。

 

人的心,会产生各种意念,但“妄念”会相续不断,会让你变得“痴心妄想”“迷惑颠倒”。所以永远不要把人间的一个妄境、妄念,成为自己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妄心”,让自己生活在“迷惑颠倒”中。


心不要随便乱动,一动就停不下来。就犹如火车一样,火车启动后,它停不下来。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你心念一动,它会长久地住心,停不下来地不断伤害自己。这就是为何菩萨要我们“无所住心”的道理。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如果你把人间的一切境界、烦恼看破放下,你就等于生出了“清净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举个例子,别人说你不好,你没放在心中,你就是没把别人的这句话住在你的心中而生出其他的杂念来。这样,你才能像佛一样,修出“不生不灭的空性”,而且你很快就忘了别人的恶念,继续和别人慈悲地交往。

这在佛经上称为“包容万象,生出万法”。

 

心无所动是智慧,心无所住本性归。

看破离开执著心,无所住心生其心。

 

苦难由“心念”聚集而成。

心是明镜台,勿使惹尘埃。


人间的种种执著、欲望、烦恼,只有当你远离,才能舍去对“有”和“空”的执著。所以学佛,既要“不住心”,又不能执著于“无住”。经常想一下,一切的一切均是梦幻泡影,有何芥蒂分别可以常住在心。


抛开名相分别,远离妄心一切。

烦恼不再纠结,无所住心空也。

一切生命的真相,都是唯心所造

(请点击视频观看)


一切生命的真相,都是唯心所造

摘自 baihuafofa180210


台长曾经跟大家讲过,一切唯心造。实际上,世界上一切生命的真相,都是唯心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法、一切事、一切理,包括所有的物质现象和一些我们的内心世界,都是由我们内心的本体所创造的。在《楞严经》当中佛曾经说过,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由心创造出来的。

 

当中讲到“无生法忍”,“无生法”就是一切法没有实实在在实有的生,既无生,当然也就无灭。忍耐的“忍”是相信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相信一切法是没有实实在在的生灭的,都是心中的幻生幻灭。举个例子,如果你把自己的眼睛遮住,看虚空,你就会看见虚空当中的幻化;如果你手不遮住眼睛,你看见这个幻化在虚空当中,你感觉也是存在的。因为从你眼睛看到的东西只是一种看见,但是从你心中生起了,那么这个幻化就存在了;如果你手刚刚从眼睛上拿掉,你心没有认为“我看到了幻化”,那么你心中就灭了,就把这个幻化灭失了。

 

所以一切法、一切人,包括你的身体、生死,其实整个世界都是非实所有的,都是由你心生出来的假相。要证悟无生法忍,也就是说究竟和彻底,要懂得佛法里边的秘诀,就是能够懂得怎样彻底地领悟世界中的一些虚幻的东西。虚幻的东西,如果你心中认为它存在,它就存在;你心中认为它不存在,它就是不存在。

 

在诸多佛经当中也讲: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我们慢慢地从佛经当中就会懂得实相虚空,懂得“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学佛,就是让你懂得,这个世界没有……如梦幻般的世界,如露水又如电,完全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你心中认为它有了,它就有了。你今天生气,某一个人让你生气了,你觉得你要气,你就气了;你觉得不想气,你这个气就没了,消掉了。道理就是让你知道忍耐,就是让你知道,我们不管学什么佛,不管要懂得什么,首先要学会看空世界,真实无有,虚幻梦境让你了无心性,如是修,要得到无生法忍,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自己的念头到底放在哪里,心要放在哪里。我们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为了人间的一些名闻利养,为颠倒困扰,所以我们不能得法,不能分辨邪与正、法与非法。在这个世界当中明明是不垢不净、空无出灭,如梦如幻般的生活,又如水中月。你看看水中有没有月亮?有,你一碰月亮,跑了,这是我们从小都会的,它是虚幻的。就像一个人,你相信了佛的智慧,相信佛的语言,你就能灭除重罪。你今天如果没有生出相信佛的智慧,你可能慢慢做出的事情就会“则如地狱”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罪之人,能够明白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我今天做错了,我可以改变,灭掉自己的罪孽”,虽然在这个世界当中还没有改变,但是就犹如狮子口一样,能够让自己消灭一切心中的颠倒梦想和一切邪知邪念,离一切贪瞋痴慢疑。能够自心念佛,不要被这个世间的一切诸事所烦恼,去除人我两见。不要有不好的人我两见,你对自己也好,对别人也好,都要破除执著。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