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華人生蘊藏著悲哀,幸福之中孕育著煩惱。
                    
                    
                        (2)做任何事情要沒有私心,心胸坦蕩,對別人無所求,在人間做事才能有智慧。
                    
                    
                        (3)心靈淨土,就是無我之心。
                    
                    
                        (4)從眾生的智慧中挖掘本性,在平淡的生活中提升境界。經常想著別人就能接近佛,通過守戒才能圓滿本性的光芒。
                    
                    
                        (5)人生最後是一條死路,而學佛人,就是要用六波羅蜜,讓自己走出死亡之路。
                    
                    
                        (6)深層的理解,才能有開悟的解脫。
                    
                    
                        (7)信念是力量的源泉。
                    
                    
                        (8)在家修行,還我本性。
                    
                    
                        (9)人之患,懈怠、貪欲,若能精進而為之,則出污泥而不染。
                    
                    
                        (10)改變是痛苦的,但也是唯一的。
                    
                    
                        (11)時空只是讓我們生存的一個理由。
                    
                    
                        (12)慈悲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代價就是忍辱。
                    
                    
                        (13)真實在虛幻中更顯出珍貴。
                    
                    
                        (14)人間的一切,都在變化中。學會用發展和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你就不會痛苦了。
                    
                    
                        (15)慈悲是道德的基礎。
                    
                    
                        (16)境界的提升,代表為人的素質提高。脫離人道的境界才是修心的根本基礎。
                    
                    
                        (17)覺悟是可喜的,失誤是可悲的。
                    
                    
                        (18)活在悟性中,才能看到光明。
                    
                    
                        (19)醒悟後才知,曾幾何時,睡沉不醒。
                    
                    
                        (20)人沒有理由不改變,人沒有資格不開悟。
                    
                    
                        (21)偉大的事業從小做起,偉大境界從慈悲開始。
                    
                    
                        (22)“苦”字的解讀就是放下。
                    
                    
                        (23)修心是智,開悟是慧。從修心到開悟, 是智慧成長的過程。
                    
                    
                        (24)論是非功過,並不是智慧。論境界超越,這才是般若。
                    
                    
                        (25)覺知覺行圓滿後,才能覺悟。
                    
                    
                        (26)因緣是輪迴,斷識是境界。禪悟是般若,滅度是涅槃。
                    
                    
                        (27)慈悲心就是修行的道場。
                    
                    
                        (28)一朝醒悟,破迷開悟。
                    
                    
                        (29)理解後才會珍惜。從感動到感恩,你就擁有了慈悲的基礎。
                    
                    
                        (30)修心就是理解人生的一個過程。
                    
                    
                        (31)恐懼是心中藏欲所為。須戒之。
                    
                    
                        (32)一種信任,一種誠實,它是學佛修心的基礎。
                    
                    
                        (33)知錯而改之,是為悟。
                    
                    
                        (34)覺醒是種境界,覺悟是種智慧。好好修,更上一層樓。
                    
                    
                        (35)正悟是菩薩的智慧,慈悲是修心成佛的源泉。
                    
                    
                        (36)改變是痛苦的,但改變後的法喜那是幸福的。
                    
                    
                        (37)人只有真正痛了,才會珍惜,對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學會理解它,珍惜它,因為它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
                    
                    
                        (38)人生最痛苦的是自己造了因,然後在痛苦中等待果的到來。
                    
                    
                        (39)不合群的人,就是還有我慢我執,放下我相是為上。
                    
                    
                        (40)成就菩薩就是由般若悟性開始的。
                    
                    
                        (41)後悔就是愚癡的果。改變才是智慧的因。
                    
                    
                        (42)悟性出自本性和現行。
                    
                    
                        (43)虛幻中的人間意識是幻化空性,緣起性空的空識才是般若真諦。
                    
                    
                        (44)意識的存在鑄就了業的輪迴不亡。
                    
                    
                        (45)能量從智慧和開悟中聚集。
                    
                    
                        (46)人間的關愛是情,人間的慈愛是悟。
                    
                    
                        (47)菩薩助人默默無聞,因緣會聚全靠永恆。
                    
                    
                        (48)永不後悔是因為知因懂果。
                    
                    
                        (49)人生在與自我的私欲爭奪中生存,爭得了名利,得到了痛苦。
                    
                    
                        (50)人心是可以改變的,一靠誠,二靠恆。
                    
                    
                        (51)心正天地正,心邪天地歪。修心就是重新改造自己。
                    
                    
                        (52)充滿智慧的語言,就是心中能量場。
                    
                    
                        (53)沒有煩惱的生活就是解脫。
                    
                    
                        (54)感動過後是覺知,感悟過後是覺悟。
                    
                    
                        (55)覺悟的人,世上難找,又太少。一旦悟性充滿,“希望”將給你帶來永恆。
                    
                    
                        (56)人生觀的形成,就是平等心的再造。
                    
                    
                        (57)不受痛苦煉金剛,哪來蓮花菩提光。
                    
                    
                        (58)偉大是從平凡中得到的。
                    
                    
                        (59)掩蓋所產生的不正確思維和語言,或歪曲事實,即為妄語。
                    
                    
                        (60)淨念是提升境界的基礎。
                    
                    
                        (61)感動是正能量,只有常感動才會常感悟,佛性在悟性中發現,能量在感動中擁有。
                    
                    
                        (62)為眾生活著,你就是佛。
                    
                    
                        (63)禪修亦禪悟,禪悟亦般若。當你擁有了空性,你才能理解禪的真諦。
                    
                    
                        (64)掃除內心魔障,才能發現真我的存在原來是假我。
                    
                    
                        (65)緣分本身只是一種感覺,不要將緣分種植在心裡,你就修成無緣大慈了。
                    
                    
                        (66)失去了才知珍惜,這是後得智。
                    
                    
                        (67)一種悟性能衍生出更多智慧。
                    
                    
                        (68)人生如夢,夢之幻——易醒,泡之影——易滅。
                    
                    
                        (69)內在精神的儲存,才會創造出無限的精進力。
                    
                    
                        (70)人心要越來越靜,氣才能越來越純,學佛人要學會守戒,如杯中的茶葉一樣,要用熱水壓住茶葉,茶香才會自然溢出。要用戒律守住內心,佛性才會自然流露。
                    
                    
                        (71)博各宗各派之長,以一法通達萬法。此乃佛法之妙也。
                    
                    
                        (72)守戒就是尋找心中的自由。
                    
                    
                        (73)解脫是鎖,法門是匙。選對法門,就能解脫。
                    
                    
                        (74)遇事能定之人不浮燥,遇事能破無明得真定。
                    
                    
                        (75)心的平靜沉澱出內心的骯髒,戒定的心會沉澱出諸多業障。
                    
                    
                        (76)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菩薩精神,要布施無緣大慈精神,包容理解一切眾生。
                    
                    
                        (77)圓融智慧來自於與眾生同行,圓滿功德歸功於佛法僧三寶。
                    
                    
                        (78)學佛人敞開心扉修成一個高境界,才能與眾生和合;妄念的執著偏見為自己建造了脫離眾生的城池。
                    
                    
                        (79)把因破除,果就空了,空無遠離造因,業種自然無果,這就是佛法的天律,這就是正道的修行。
                    
                    
                        (80)念經要念對經,做人要做對人。
                    
                    
                        (81)人生無悔就是功,人生無怨便是德,無怨無悔才是真功德。
                    
                    
                        (82)布施不是最高的境界,理解才是慈悲的修為。
                    
                    
                        (83)持戒是一種規範的理念,必須要遵守;心中任何縱欲都是破戒。
                    
                    
                        (84)蛇喝水會吐出毒液,牛喝水會產出牛奶,人必須學佛,才能口吐蓮花。
                    
                    
                        (85)境界高的人起伏就少,境界低的人心態無常。
                    
                    
                        (86)氣質是一種修養,是智慧的散發。認真是一種精進,是智慧的體現。
                    
                    
                        (87)守戒猶如看見紅燈要停,看見綠燈要行;持戒就是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聽的不聽。持戒修心擁有規範理念。
                    
                    
                        (88)修心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命氣,等於看見自己內在靈魂,心中有希望就不會失望。有菩薩保佑,佛法就是我們的命氣。命氣硬,內心才會充滿佛光、充滿希望。
                    
                    
                        (89)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花兩年時間學說話,花十年功夫才能學會謹言。學會慎行就是修心的開始。
                    
                    
                        (90)有為和無為就是重視與目的。有為就會著相;無為會破四相,不求回報的善良行為能離相。
                    
                    
                        (91)不要把痛苦當作永久的痛苦,要從痛苦中找尋佛性。
                    
                    
                        (92)長善成德,輕財者聚人,律己者服人,量寬者得人,身先者率人。
                    
                    
                        (93)大腦開悟,心靈就會成熟,不成熟的想法常存心中,時間久了就會自閉抑鬱。
                    
                    
                        (94)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95)養好一顆善良的心最重要。善良是菩薩賜給我們的禮物。福往者福來。
                    
                    
                        (96)不生不死,就是不入輪迴。
                    
                    
                        (97)把吃苦當補藥,增上緣。沒有經過痛苦的磨難,就不懂得修心;逆境越多,成就菩薩的功德就越大。
                    
                    
                        (98)要衝破人生的煩惱,永遠不要把自己困在難得的人生中。
                    
                    
                        (99)圓融別人,才會退一步海闊天空。
                    
                    
                        (100)大智者視之大愚,大愚者視之聰慧。
                    
                    
                        (101)放下過度的需求,就是開始,就是解脫。
                    
                    
                        (102)淨空無為,到達無餘涅槃。
                    
                    
                        (103)有智慧的人肯原諒別人,人間佛法的原理是哲學,糊塗人聰明一時,聰明人糊塗一世。
                    
                    
                        (104)活在世界上,若不能為眾生的法身慧命而活, 則枉費此生。
                    
                    
                        (105)人貴有自知之明,修心貴在發現自己的毛病。
                    
                    
                        (106)理解人生痛苦後,你才會懂得,痛苦是成功的禮物。
                    
                    
                        (107)慈悲喜捨就是四大願力。
                    
                    
                        (108)理念錯了,就會錯失很多機會。
                    
                    
                        (109)身在凡塵心向佛,超脫凡塵皈涅槃。
                    
                    
                        (110)修心,就是自我調節心態的一種方法。
                    
                    
                        (111)救度眾生看似人人都懂,真要付出則須無我忍辱。
                    
                    
                        (112)說話要有分量,做人要有氣量。行為要有力量,學佛要有能量。
                    
                    
                        (113)改心,改念,改命運。
                    
                    
                        (114)執著是一種負擔,執著會造成迷失,迷失會成為一種痛苦。
                    
                    
                        (115)心中任何的放逸就是破戒,持戒的過程就是修道。
                    
                    
                        (116)慎終如始,不忘初心。
                    
                    
                        (117)人道是心念所至,世間萬象歸於心。
                    
                    
                        (118)放過自己容易,寬容別人最難。